怎样把福报再次积累成功德

女听众:师父,就像您刚才说的,很多年轻人学佛念经后生活比以前更顺了,可能财还有很多世间福报都显现出来。那么财富、名誉、地位这种世间的福报都是有背的,反过来会给我们修行带来很多诱惑,还有烦恼和阻碍,有的人看到变好了就不修了。请问师父,怎样才能把这些福报转为道念或者再次积累成功德呢? 台长答:这个要看自己的境界。什么样的境界会转换成什么样的功德或者善事。有的人求的是福报,所以没有功德,等到他福享尽后就受苦了;还有的人积累自己善良的福报,时间长了会转化为功德。有功德的人就能自己遮住自己做错的事情,或者一些灾难。举个例子,像在发达国家,很多人一个星期的工资就吃完了、用完了,但他很开心,因为他工资很高啊。而我们华人在海外就喜欢有点积蓄,到时候房子漏了、自来水管坏掉了,或者突然之间看见某一个电视机好,想换的话要拿得出的。我举这个例子很简单,就是有些人把福全部用完了,有些人把福积攒起来成为一个功德,这样他才能做一些大事情,跟人间不是一模一样的吗?实际上修心就在人间(明白,谢谢师父!如果一个很有福报的人,他很开悟,一直苦修行,从来不享受的话福报是不是不会被消耗,会一直积累下去?)对。一个人有福报,一直很低调、很节约、很努力,这个人的福就慢慢地越积越大。就像一个妈妈赚了钱从来不讲话,天天积存起来,自己很艰苦,等到孩子结婚的时候她能拿出一大笔钱,不就是妈妈平时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嘛(对,谢谢师父!) 【shuohua20130503  22:59】  

Continue Reading 怎样把福报再次积累成功德

不用上班在家里念经是福报

女听众:广播里面经常说能够不上班在家里念经就是福报,前世修的福报。那这个福报是自己前生修来的,还是说嫁的老公或者是别的原因让她有这个福报?(全部都有)这个能区分吗? 台长答:因为你的福报所以你嫁了个好老公,因为你的福报所以让你可以在家里不上班,因为你有福报你可以在家里念经……就这么简单。因为这个福报是从各方面来的,所以它也是运用在不同方面(我的问题问完了。师父您要好好保重,前几天我梦见您很累很累,很瘦)对啊(然后你直接躺到沙发上面,我就给您捶背,感觉您身上很瘦很瘦,没有肉的)就是骨头没有肉了。现在还有一点,以后不知道有没有(很瘦,就是骨头。然后给人家看图腾,看手看脚啊,我就在旁边捶。师父您一定要好好保重,您是我们的灵魂领袖)好好努力(好的) 【wenda20140411  32:41】   

Continue Reading 不用上班在家里念经是福报

关于福报;该不该求福报,如何掌握度

男听众:师父,最后做一个分享,您的法身开示福报的问题,秘书处验证了。师父是这样说:“其实福报要看你怎么用,你要是把福报用于多多布施上,那就是功德;你要是一味地享受,那你就是在享受人天福报;但是你要做坏事,福报很快没有,那你报应很快就来。你要是把这些福报用好了就是功德,其实你不用讲,等到你有困难了,菩萨自会来帮助我们,明白了吗?要用福报做功德,你得到的是离苦得乐;你要是用福报求福报,那只是人间的东西。像师父曾经说过,人间的东西越多,天上的东西越少。对不对?好好修,师父会加持你们这些好孩子的,福德庇荫不到你,只有功德才能救你,明白了吗?孩子们。” 台长答:是啊,很好。一个人要知福,很多人说“我这个人怎么这么苦”,你年轻的时候那些福全被你用光了,明白了吗?(明白。师父,有的人在求人天福报,您开示一下如何理解这个境界的问题)求人天福报的人就是眼光比较短浅,人家说老鼠眼睛就看见前面一点点。你要站得高看得远,你站不高就看不远。一个人眼光放得远一点,你这个人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哪一个人跑上来就好的?都是越来越好的(明白。师父,到底我们该不该求人天福报?如何把握这个度?)都可以。你没有这么高的境界,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先求人天福报的,求到后来你境界高了,慢慢才不求人天福报,才求功德了,做功德了。所以这是个过程,也没有什么好不好的。你如果功德大,你这个人各方面都好,像菩萨一样了,你不求人天福报它也会有的,这个光环会给你戴上来的(如何理解光环就戴上去了?)我举个简单例子,你是一个劳动模范,你从来不求加班加点,你从来都无所谓,加班加点你从来不跟人家算钱,你就很努力地去帮助所有的人,下班晚一点,工作晚一点,不斤斤计较,你最后变成劳动模范了,又是奖金又受到大家的尊崇,对不对?(对,明白了) 【Wenda20200529   45:24】 

Continue Reading 关于福报;该不该求福报,如何掌握度

何为借地府的钱;天上的钱财是自己修来的

男听众:师父,您好。来信解答是这样:“梦到我去了阎王爷庙拜拜求财,这个梦是不是代表我现在赚钱有不如理如法?”师父解答:这是借地府的钱。师父您讲讲,何为借地府的钱财? 台长答:“借地府的钱财”,就是收那些不如理不如法的钱。比方说,别人的钱正好能够让你拿到,你好像是很正常地拿到的,实际上就是借地府的钱。不应该你拿到的,可以拿到也可以不拿到,这些钱至少说不完全是你的,你不就是借地府的钱?(明白。师父,什么叫天上的钱财?我们应该是借天上的钱财,不应该是借地府的钱财,是这样吗?)借的钱都要还,凡是有个“借”字就要还。你不要借,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就不是你的,那才对。天上的钱财也是,是你的,才能拿;不是你的,也不能拿的(明白。天上的钱财是菩萨给的,是这样认为吗?)天上的钱财是修的,不是菩萨给的,是你自己修的,上辈子自己修来的。人家说“你有财运”,就是有天财神、地财神给你财运,那也是你自己修来,由他们发放给你的,不是求的(明白了) 【Wenda20200313   18:03】

Continue Reading 何为借地府的钱;天上的钱财是自己修来的

吃饭时生气容易生肿瘤;看到对方不开心要懂得收敛

女听众:夫妻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语言发生冲突,男的很气愤,然后就把筷子摔了,或者碗摔了的话,这样是不是会折福? 台长答:也不算折什么大福了,没关系的。就是自己要懂得,吃饭的时候吵架对身体非常不好,吃饭的时候生气对血脉非常不好(弟子忏悔,弟子有时候跟爱人说话的时候,把他惹得着急了,就摔筷子)你这个也不是好孩子,你学佛人,这个嘴巴……有时候,看见对方不开心了,马上就收住了,不要再讲了,没智慧啊(好的,弟子一定好好改)而且已经知道对方要发脾气了,他不可能一下子摔筷子的,他肯定一句两句,一句两句……你一看,不行了,就赶快收了,不要再讲了(其实现在弟子觉得忍辱不是很好修)让他(忍辱有时候修得不好)修得不好,你害死他啊,等到他哪一天生癌症了,还是你在帮他求啊。我告诉你,吃饭的时候生气很容易生癌的,叫气血阻塞。气血不通的人,很容易生肿瘤的(懂了)你看看,吹气泡泡的时候,你把手一堵塞,它前面不是拱起来了?(嗯,对的)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能生气,吃饭要开心,明白了吗?(弟子忏悔,因为弟子现在吃素,他让孩子吃荤,吃得都恶心,他还让孩子吃,所以弟子就在那里说,他就着急了)不过这个事情也是他不好。这种事情只能说缘分不到,你就千万先不要劝他了(好的,弟子一定好好改)没有办法,这种真的愚痴啊。就像你过去吃荤的时候,你会听人家吗?等到你吃素了你才知道(对对对,因为孩子也是从小一直生病,现在我学佛了,孩子已经好很多了,真的是感恩观世音菩萨妈妈和师父)对啊,他不知道的,他还以为吃肉吃出来的呢(他已经改了很多了,师父,自从我学佛给他念心经,念了快三年了。他也是从不支持设佛台,到现在支持我参加法会,支持我吃素。家里人反对的时候他还站在我边)那就很好了,继续不就得了?(好的,感恩师父) 【Wenda20171008A   14:55】  

Continue Reading 吃饭时生气容易生肿瘤;看到对方不开心要懂得收敛

心量小的女士应如何修炼;人生不要精于算计

心量小的女士应如何修炼;人生不要精于算计 问:很多女人心量不大,心眼小。很多现代女人前世是男人,一般也会有前世的特征,既然前世是男人,请问师父,为什么今世还那么小的心量呢? 答:真“聪明”啊,问得出来这种问题,不开智慧。我问你,很多牛都是人投胎变的,为什么人变了一个牛之后不站起来走路?为什么牛要吃草?因为她现在变女人了,女人本来气量就比较小一点,但是有烙印啊。你看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气量小,也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气量大的,有比例的。有的男人气量比女人还小呢,有的女人比男人气量还大,这有什么稀奇?(明白了。如果一个男人中规中矩,一生不做坏事,也不做好事)你说有吗?(没有……他是不是下辈子就会投生为女人呢?)中规中矩,好好学佛,一生不害别人,上天了,投什么女人?除非他想做女人,死的时候:我要做女人,我要六道轮回,那一下子做女人了,一出来就婀娜多姿了(对生活中心量较小的女性朋友,除了加强心经,生活中应该怎样修炼?)让她多接触那些气量大的女人,交朋友。你跟谁在一起就会学什么样,对不对?你们跟师父在一起,不是学菩萨吗?(对)你跟很多有气量的女人在一起,很大方的,她慢慢也会学得大方的;你天天跟比你还小气的人在一起,你比她还精。要不要我讲个事情给你们听听——反过来的事情?我们一个佛友不愿意占人家便宜,他帮人家买豆奶,多一分钱,他不愿意拿人家一分钱——因为在澳大利亚没有一分两分钱找的,只有5分钱开始的——他给人家买5瓶豆奶,然后还给人家5分钱。你说他精吗?这个道理是正的,但是说明他很精,听懂了吗?(听懂了,就是不要太算计)就是算出来的毛病啊!多少人一辈子就是算啊算啊,到最后算得没了,叫“算了”啊。算了算了——没了,不要算,就还有啊。越算越没了,叫“算了”,算了算了,就是算过头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摘自2019年12月6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10】

Continue Reading 心量小的女士应如何修炼;人生不要精于算计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有智慧,就是修行;要学会低调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有智慧,就是修行;要学会低调 问:有些人在修行中往往被困境一击就垮,很快就不精进、不努力,甚至生出退转的念头;但有些人却越战越勇,仿佛磨炼带给他无穷的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为什么在逆境中所呈现出来的就这么不一样?这种情况是和他个人的境界、根基、业障,还是学佛的缘分有关呢?在逆境中,我们要怎样化腐朽为神奇,一路坚定而行? 答:其实学佛很简单,诚心诚意地拜佛,广结善缘,然后礼佛忏悔。实际上人不要觉得学佛是一个什么什么,就是一种低调,就是一种忏悔,就是一种反思。就像禅坐、禅定一样,他有智慧,他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这个人就是在修行。“哎呀!菩萨啊,我想起了过去,我多不好啊!我要怎么样啊!”——没用的;很冷静,很低调,很安静地活着,平安就是福,好好地忏悔过去,拥有更好的智慧,让自己一世修成,学会更低调。不要“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到处去讲,到处去弄。我告诉你,度人都有方法,有的人就是到处去讲,度嘛没度到几个人;有的人一个个都在度,很多佛友都在默默地度人,他不知道度了多少,他从来不讲的,这就叫智慧。听懂了吗?(听懂了) 【摘自2019年12月6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21】

Continue Reading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有智慧,就是修行;要学会低调

指出别人缺点后对方不理会,对方承担自身的业障和果报

指出别人缺点后对方不理会,对方承担自身的业障和果报 问:如果看到其他同修的一些行为,感觉上是不如理不如法的,但是不确定,如果这位看见的同修对此不理会,也不过问,是否有业障? 答:就像一个人,你指出他身上的缺点,你指出了没有?如果你指出了,他不理会,那么他自己业障自己背。很多人关在监狱里,就是人家劝他“你不要偷啊,不要抢啊,不要吸毒啊,不要害人啊”,他就不理会,最后进监狱,他是不是自己承担他的业障和果报?(是的。感恩师父) 【摘自2019年12月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30】

Continue Reading 指出别人缺点后对方不理会,对方承担自身的业障和果报

动风水就是动因果,要学佛修心,靠菩萨保佑

动风水就是动因果,要学佛修心,靠菩萨保佑 问:有人说,如果今年运气不太好,在年三十晚上移动床或者…… 答:你靠这样来保佑你的?靠你的念经、修心菩萨保佑的,靠调风水的?你看香港一个明星,现在把官司打赢了,钱全部要回来了,最后她无福享受,死了。她家里全部布的风水阵,有什么用啊?她官司打赢了,钱拿到了,人死了,无福享受啊。你去动因果好了,动风水就叫动因果,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你天天把床动来动去干吗?医院里的床全部可以动的。 【摘自2019年12月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23】

Continue Reading 动风水就是动因果,要学佛修心,靠菩萨保佑

帮助别人一定会得到菩萨的帮助

帮助别人一定会得到菩萨的帮助;佛光普照,能量好就吸收得快 问:同修给家中70岁以上的老人随缘念《阿弥陀经》,在念诵的过程中感觉身上有热量阵阵,自己的出离心都更加明显,自己一心净念,没有其他太多想法。是不是念诵这经文也增加了本身超脱六道的愿力? 答:是的。因为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一定会得到菩萨对你的帮助。所以,任何人学会帮助别人,菩萨一定会帮助你(好的。有没有可能是这个经文的能量被同修吸收了?那他给家里老人念诵还有效果吗?)这是人间想法。经文是佛光普照的,什么“给他吸收了,不给他吸收了”,菩萨的佛光普照大地、普度众生的,谁都能吸收,看看谁的能量好,谁就吸收得快。 【摘自2019年12月7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1】

Continue Reading 帮助别人一定会得到菩萨的帮助

要先想到死,心中才能得到永生。

接下去师父给你们讲,要先想到死,心中才能得到永生。先要想到我们人活着一定会离开人间的,那么你才会想到我们怎么样才会永生呢?念经就是让自己的晚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到天上去做菩萨。如果这个人从来没想到死的话,当死亡来的时候他就会很害怕。犹如很多人突然查出来生癌症了,一下子整个家里都乱了套了。如果经常能想到我总归要死的,他就会想出办法能让自己永生。常言道: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些说的都是白话,所以我们要用佛法的精神和智慧逃脱死神的魔掌。不要怕,因为我们不会死,我们的灵魂也不会死的,怕什么?人的一生不在于你一生的成就或是一生的幸福,而在于你死后的归宿。你一生再有成就,你一生再幸福,但你死后还是不知道到哪里去,你这个人就是白活了。要有归宿啊。比如你是煤窑里的矿工,你就算现在在夏威夷旅游,但你最后还是要回到煤矿里做矿工啊,那毕竟是旅游啊。听得懂吗?要想啊,要往深里想啊,我们要想到死后到底要往哪里去?所以我们要在死之前去努力,去为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去不断地努力和奋斗,这就叫白话佛法。我把这么深奥的佛法用白话讲让年轻人都听得懂,就是要精进要努力,还没死就要想到以后要到哪里去。 【摘自白话佛法6-3 "无我"才能有境界】

Continue Reading 要先想到死,心中才能得到永生。

佛法讲,身体就是臭皮囊。

佛法讲,身体就是臭皮囊。听得懂吗?没有什么作用的,是暂时的躯壳。我们身体拥有的是暂时的一个躯壳,是不能长久的。不论从衰老的外表起步,还是从可爱的婴孩开始,实际上寿命的长短始终是一样的。一个人寿命长短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什么时候起步的,你的智商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际的生活才是你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你肉身的生活,听得懂吗?很多人活一辈子,晚年才闻到观世音菩萨的佛法,觉得这个佛法太好了,让自己解决了太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就是个婴儿。就像我们的周老太太因为她刚刚知道佛法是怎么回事,她刚刚得到了佛法的真谛,她刚刚开始活得很开心,所以她就是个“小女孩”,因为她的心年轻了。但寿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摘自白话佛法6-2 让“心”来“返老还童”】

Continue Reading 佛法讲,身体就是臭皮囊。

学佛的人怎么样让自己能够“返老还童”呢?

学佛的人怎么样让自己能够“返老还童”呢?今天跟你们讲“返老还童”。我们从孩子开始一直到老年,我们孩童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对不对?然后到了中年也挺开心,到了老年越来越不开心,承受很大压力,等到了晚年我们很痛苦。那么学佛的人能不能换一个概念呢?如果我们先从老开始再到小,实际上转换的不是身体。听得懂吗?因为这是由小到老的定律,我现在假设把它扭转过来让你们感受一下,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出生就是很老,然后越来越小,那么你们的路应该怎么去走呢?一生出来就很苦,牙不行了,腿不能走了,那这个时候就很当心了。如果从小生出来就这么多苦,他一定会当心好好保护自己,会不断地好好保护牙,不断地好好保护膝盖,他的牙齿会越来越好,他的膝盖会越来越好,他就走向年轻了。对不对啊? 【摘自白话佛法6-2 让“心”来“返老还童”】

Continue Reading 学佛的人怎么样让自己能够“返老还童”呢?

为什么要度人

你们都要好好听,好好讲,你们去度别人的时候,你们就是法师,帮助别人明白人间的道理,你们都是有修的人,说的话像明灯一样照亮别人的心房,师父跟你们讲得还不清楚吗?你自己点燃了一个火炬,只能照亮你前面一点点的路,很快火炬熄灭了,你的前面就没有光亮。如果你把这个火炬传给你周围所有的人,把他们全部照亮,就算你的火炬没有了,边上人的亮光照样照着你的前途。你可以照样再拿把新的火炬,从别人那里点燃,再照亮自己,这是永不熄灭的佛光啊。如果你自己仅仅有这么一个火炬,不愿意把这个佛法传给别人,尽管你在家里念经也很好,但不懂佛理,不度人,碰到问题时很快你会想不通,会搞不清楚,很快你的火炬就会烧光了,佛法对你来讲可能就是一个结束,这就是为什么要度人。 【摘自白话佛法8-49 人间修为 拥有的是慧命】

Continue Reading 为什么要度人

把世界看成是假的东西了,你还会真的跟人家去争斗吗?

把世界看成是假的东西了,你还会真的跟人家去争斗吗?师父在弘法当中,有人会讲师父不好,师父怎么会去跟他们争呢?每个人看出去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通过视觉,通过你自己学习的东西,和接触的地方、来源,什么都不一样,你怎么可能让他接受你、你接受他呢?全是幻觉啊,这么一想,你就不会生气了。为什么小孩子跟外婆经常会吵架啊?小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这个手、腿嫩得不得了,老妈妈给小孩子洗澡的时候,一摸水,温度正好,不烫,可是小孩子的脚一放进去,就被烫得叫起来。老妈妈还说,“这哪里烫啊?一点都不烫手”。想想看,老妈妈的手里有多少老茧啊,皮厚得很,她用手摸烫水没有感觉啊。小孩子的皮肤多嫩啊,一碰到水就被烫得叫起来,你说一样吗?接受的教育、环境等都不一样。师父跟大家讲白话佛法,讲的就是这些东西,讲的就是佛理、人生,希望大家好好接受。要明白,既然不是真的东西,就要放下,要看破。 以为自己的头发是真的,每天左弄右弄,弄到后来全部掉光了。在马路上有很多年纪大的女人,看看她们就知道眼睛开过双眼皮,等到年纪大的时候,眼皮塌了下来,眼睛不自然了,那她也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功夫看上去很漂亮。其实单眼皮也是自然美啊,也挺好的。所以,要看穿这个世界,不要去争,不要去抢,有什么好争的?人傻得不得了,争过来、斗过去,找律师搞来搞去,等到哪一天在法庭上看到自己的老婆、老公哭啊,“哎呀我不应该啊”,神经啊,这些人都是脑子坏掉了。因为他把这个虚幻的世界看成是真的了,所以才会在虚幻的世界中去寻找真实,犹如在电影中要寻找真实的世界一样,听得懂吗? 【摘自白话佛法8-46 超脱虚幻视像 寻找意识真性】

Continue Reading 把世界看成是假的东西了,你还会真的跟人家去争斗吗?

在人间人有三个身体

师父告诉你们,在人间人有三个身体,一个是应身,一个是报身,还有一个是法身。师父很早的时候给徒弟上课,就讲到这三个身。应身是什么意思?就是应化在人间的身体,就是在人身有个烙印。报身是在幻化世界中的幻身,又称作化身。第三个就是法身,实际上法身是一种智慧之身,法身是经过报身和应身之后所得到的。这三身,首先要懂得应身,我们有这个身体进入了人间,那么人家说,看到这个人映入了你的眼帘,就是人进入了我的眼睛当中。那么,今天我看见你这个人,你们坐在这里,叫应身,大家听得懂吗?有很多人不在人家面前做了很多事情,就像梦幻一样的,叫幻身。比方说,你们没有坐在这里听课,但是你们在给师父写信、打电话,你们还是在和师父联系,那么师父想问你,这是什么?这是报身。给你们讲仔细点,这辈子你叫小于,那么上辈子你可能姓张,或者姓王,你都不知道的,那么你这辈子的这个报身就是你这辈子受你上辈子小王的名字继续用,但是以小于出现在人间受报。实际上,就是你今生今世做错的事情,你吃的苦,你在婚姻上出的问题,想一想那是怎么来的?是无缘无故来的吗? 【摘自白话佛法8-45 应身 报身 法身】

Continue Reading 在人间人有三个身体

修行要修出世间,你就即身成佛

修行要修出世间,你就即身成佛,就是马上成佛。你们修行人要想到,死后我要去哪里干什么?那么你就能修成佛。你去问没有修心修行的人,你死后怎么样?他们会说,我不管死后,我要把人间该享受的享受完,该用完的用完,这种人会修吗?他们是现世报的人。这种人会成佛吗?你们年纪轻的人哪个会想到以后死啊?想一想,几十年之后,你们不就是跟那些埋在坟墓里的人一样吗?你们唯一跟他们不一样的可能就是你们的墓碑比过去的更漂亮。有什么不一样啊?在人间有什么可追求的?想到这些高境界的东西,想到自己以后要离开这个世间,你还会在这个世间筑巢吗?你还会为你的大房子、为你的好汽车、为你的孩子而去拼死拼活吗?如果一个蚕宝宝知道自己吐丝之后就会死掉,它不会吐这么多丝的。我们人不是跟蚕宝宝一样吗,一辈子为孩子、为家庭吐啊吐,吐完了,双手一摊,人不就走了吗?这些道理难道不应该明白吗?想不到将来的人,就看不到今天;看得到未来的人,才知道今天。就像蚂蚁筑巢一样,一天忙下来,好不容易弄了一个小房子,第二天早上被清洁工扫掉了,我们人不就是这样活的吗? 【摘自白话佛法8-42 正知正见 就能出六道】

Continue Reading 修行要修出世间,你就即身成佛

修身口意,首先要从改习惯开始。

修身口意,首先要从改习惯开始。你们每个人都有坏习惯,修心就是要不断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我这个嘴巴在发脾气的时候说话不着边,那你就必须改你的嘴巴。我的嘴巴说谎习惯了,必须改掉。同样一句话,不是说话凶一点就能够征服人家的,有时候语言严厉,但是不一定要骂人,那才是学佛人。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爸爸看孩子一眼,孩子动都不敢动;有的爸爸天天打孩子,孩子照样不理睬。要懂得这些道理,要改习惯、改毛病,要改变自己的习气。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理人家,你就必须要理睬人家;我这个人笑不出来,你就必须要笑,谁要看你板着这个讨厌的脸?你跑出来,你就必须给人家看笑脸,因为你是学佛人。 要修到不退转的地步,就是没有退转的余地,我只能往上,不能往下,我只能进步,不能后退。我今天学佛了,在观音堂好好学,可是回到家里,夫妻吵架、又打架,这叫学佛吗?你们小青年刚结婚,回到家打架,在观音堂夫妻相敬如宾,给谁看啊?你们骗自己好了。觉得改习性太难,如果你退转了,说明你还不能掌握自己身口意不造业的变化。也就是说,你还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嘴巴和意念不造业,你还会做坏事,你还会变成一个坏人,你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恶的人。所以,你们自己就要加倍小心啊。加倍小心就是要管住自己,今天我的嘴巴讲话的时候,你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很多人在讲话的时候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就开始造业了。师父说得对不对啊?很多人在骂人的时候,把那些脏话骂出来,人家说:“你凭什么骂人啊?”你说:“我骂谁了?”你自己骂人都不知道,你已经养成坏习惯了。大家拿面镜子自己照一照,要加倍小心,自己说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听一听、想一想,我这个动作做出来,是否雅观?想一想,我今天这个念头出来,不能让它乱跑,任何脑筋、意念自己都要管住。 学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要控制好。今天要讲话了,先想一想,我这个话讲得对不对、能不能讲、有没有造业?今天我要做一个动作了,我是否符合观世音菩萨学佛的戒律?今天我脑子里要想一个事情,我要想一想这个事情该想还是不该想,是不是学佛人该想的?所以,人在修行当中,有时候刚刚想通一点点,马上又会被某一件事情弄得烦恼。这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今天星期三被师父一讲,马上觉得自己要痛改前非,知道自己的毛病了,我以后再也不怎么样,刚刚脑子里平静一点,接下来又来一点烦的事情,把刚才所有的觉悟都给忘记了。 【摘自白话佛法8-40 去除邪见 破除虚妄】

Continue Reading 修身口意,首先要从改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