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 016【顺缘逆缘,佛道自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KO0ic6GpTc&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6各位佛友,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念头是最重要的。佛经上经常讲,一念善是佛,一念恶是魔,所以我们念头要常思善。在红尘中,退一步就是智慧。凡事都逼着别人去做,或者不能理解别人,推进着去做,有时候就会断缘——缘分会没有。所以学佛人应该转身离去,静静地想一想:我们做事情,有缘分,就好好地去随缘;没缘分,不必强人所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个缘分,这个缘既有善缘,也有恶缘。一念正,一念邪,都有不同。今天一个念头是正的,可能这件事情就做对了;如果这个念头是邪的,可能这件事情就做错了。正和邪之间就是佛和魔之间。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些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要想办法把它解脱、放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分开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这句诗就是告诉我们,人和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面这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候太好了,感情就会牵扯、牵绊。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默,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所以初次见面的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本身就是万般自在。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很多老朋友、很多外面单位里一些人,或者身上有毛病的人,你把他感受为“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 有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又开心了,所以人就在悲伤和智慧中游荡。怎样没有烦恼?怎样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我们人很可怜,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对这个人没有爱,也没有太多的恨,那么你不就放下了?就像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你会对他有爱有恨吗?只是擦肩而过,所以你没有,在心中就没有顺逆境。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就会有逆境出来;你看见他很喜欢,心中的顺境就出来了。就像很多人喜欢太阳,有的人喜欢月亮,每个人的概念不同。太阳升起的时候,对他来讲茁壮成长;当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又有悲伤。还有些人,太阳、月亮都喜欢,所以太阳来了,他也爱,月亮来了,他也喜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走偏。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大家想想,取舍的苦恼是什么?取舍的苦恼就在一念之间。你今天一个念头“我一定要”,你进入了痛苦的程序中;如果你今天说“我无所谓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你进入了幸福的程序中。所以苦恼来自于分别心。对别人要有平等心、一视同仁心。 学佛人不管顺缘、逆缘,我们要学会胜似闲庭信步,宠辱不惊,去留随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人人都想玩得开心,都想认识更多的人,以为我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我们的感情永远会这样——这就违背了佛法界讲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是重新遇到自己的那一刻。每个人心中都要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一刻,这样你才能悟出,才能走遍世界。了解自己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别人都会尊重他,因为他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行为,该有什么思维,这个人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着满口大话,吃着满口饭,做的行为都和别人不一样,还以为“我是一枝独秀”,实际上这些只不过就是为了释放自己内心的一个观念:“我是这样的吗?我虽然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一定有道理的。”实际上,这种已经是在偏见和执著中选择自己的思维了。 一个人的思维正与不正,当然是不一样的。正思维,让别人尊重;偏思维,别人会举报你。你看我们共修会里,如果你今天上来讲得如理如法,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有些人增加了很多自己的个人观点,有些话讲偏了,慢慢地别人就会说某某某在谈体会的时候有严重的偏见。一个人正,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正。你不能了解自己,怎么来了解别人呢?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你了解自己,不就是因为要内心了解自己吗?你要放下很多的欲望和念头,回归到无念。 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natural,没有带着一种强求执著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在其中。所以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接受的语言、接受的行为、接受的思维,那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别人都能够接受。就像一个小孩子:“叔叔,我嘴巴干了,我要吃这个。”人家说:“孩子,我帮你买。”别人不会怀疑这个孩子贪嘴的,因为他出来的是很自然的声音。一个人有多少杂念,就会有多少痛苦。他越是想得多,“我怎样让别人没有感受到我在动小脑筋,我又要把这些事情做得让别人看不出来”,然而当自己讲出来之后,别人看出来了,他就会痛苦。被别人发现目的之后,很多人就会痛苦,因为本来想骗别人。所以,学佛学到最后,还是要学会自然。 过去中华传统文化讲“大道自然”。天道也好,人道也好,阿修罗道也好,其实都是本性善良,这就是善道。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还有人道。人道也算善道,但是这个善道是最接近畜生道的,一个人做事情稍不留神,做出来的就是畜生的事情,所以要特别特别当心,因为太靠近畜生道了。常常不能带有瞋恨之心,因为畜生很容易恨别人。大家看见狗,你踢它一脚,它一定要冲你叫一叫、咬一咬,追你一把。动物有个本性,它非常地恨,而且非常地执著,喜欢争斗。我们学佛人要学会不与别人争斗,要学会善良,有时候你的心会让你兴风作浪,你不想去跟这个人争,但是他气得你就想跟他去斗去争。实际上,好勇斗狠,这就有点像阿修罗道。 在人间,不要去执著。谋,就是去思维,去想象。到底怎样去做,应该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好,怎样让自己不要受到任何事和人物的迷惑和颠倒,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以为人间“这件事情我是对的”“我是错的”,这样你就进入了是非的圈子里,在是非中出不来。如果你今天跳出是非的圈子,懂得恻隐之心、慈悲无限的道理,觉得人伤我痛,对方就是对你强硬,那也是一种懦弱;对方对你慈忍,反而是一种坚强的象征。然而我们人经常把对方的慈悲看成是对方的一种懦弱,而把自己这种非常强硬的思维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勇敢,实际上这种勇敢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伤害。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8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6【顺缘逆缘,佛道自然】

白话佛法 015【非有非无,修出明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0A9C60rWn0&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5我们经常听佛法故事里讲到证得阿罗汉,实际上“证得”就是一种悟性、一种开悟。你如果修到无漏,不要让功德有漏,你就成功了。另外一个无漏,就是你要漏尽,把自己的烦恼漏光,把自己的痛苦漏光、漏尽,把自己的欲望漏光。修啊修,修到最后会修出一个明点出来,就像一个光亮的球一样,有一个智慧的光亮球,这在佛法界讲叫“明点”。这个明点就是在心中的明亮点,“什么事情我都能解决,什么事情我都有办法”,这个明亮点就是你的智慧之光点。时间长了,你的眼睛会看“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这个事情我可以做,那个事情我不能做”,然后心中就有一个光点,这个光点就是明亮点。这个明亮点就会让你看见心中的第九意识阿摩罗识的佛光,你就会明心见性,就会对人间的一切都产生一种无所谓。知道这一切都是无所谓的,你光明的点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大,当积累到一定的智慧、一定的般若的时候,那就是你头上的坛城。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菩萨头上总是有一圈一圈的光,那是他们的光亮点,那是他们的坛城,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般若的结晶。你有般若智慧的光明点,你可以“神行道”,就是你的精神可以行走到四圣道。什么都不跟人争,什么都不跟人抢,你的精神可以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虽然你人还在人间,但是你的精神已经解脱了,已经进入到四圣道了,就是阿罗汉,就是菩萨、佛了。 我们在人间有时候很想上天,只能在梦境中上天。你梦见自己在天上,可能是你的法身;别人梦见你,可能也是你的法身。能看见你人间的身体,那是一个报身——受报的身。看见你的化身变成法身,慢慢地用自己的智慧上升到菩萨的四圣道境界,那你就是明心见性。 非有非无,你说你到底在人间是人还是菩萨?别人说不知道。你所做的一切,别人都把你称为菩萨。因为你总是在帮助别人,不斤斤计较,能够忍耐,能够为别人付出,你是一个菩萨。那你是菩萨,为什么还有身体?你是个人,为什么境界像菩萨一样高?那你到底是菩萨还是人呢?非有非无,非心非佛,这就是境界的提升。有些好人,你已经不把他看成一个人了,他整天地在做好事,在帮助别人,他已经不像一个普通的人,他是圣人,就是这种概念。他的精神让你得到了愉悦,得到了幸福,那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那是一种感觉。就像观世音菩萨,她帮助我们、爱护我们,不是我们用语言能够理解的,也不是我们的一种完完全全的感觉,那是我们从心里感恩。因为我们求小小的一件事情,菩萨都有求必应,所以我们还有什么语言能够解释、理解菩萨对我们的这份无微不至、慈悲的关爱呢? 人生活在世界上,修行就要懂得什么叫智慧。你不懂智慧,就慢慢地离开了智慧;你不懂得什么叫慈悲,就慢慢地变得凶狠;你不懂得什么叫帮助别人,就慢慢地不能帮助到自己。我们要懂得,活在世界上要“妙用而化之”——妙用佛法来化成我们的智慧。佛法就是我们人间最好的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所有的烦恼。我曾经讲过,我让一个东北汉子念经,他开始也不会念经,但是他喜欢师父的看图腾节目。他说:“师父,您看得真准。”我跟他说:“这串佛珠我送给你,你套在手上。”他套在手上,说:“能有什么作用?”我说:“能够保佑你开智慧。”他经常在家里打老婆,过一段时间之后来了,跟我说:“师父,有一次我又发脾气,我刚举起手来想打我老婆,结果看见手上那串佛珠,我就收了。”我说:“这不就是智慧?你戴了这串佛珠有智慧了。你知道,人长嘴巴不是单单吃饭的,而是要和别人来解释、说明、沟通的,不是靠手来打人的。”他学智慧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妙用佛法而化之。 真正的学佛是起心动念都要是菩萨,要修清净心。起心动念是什么?你的心动了一点点不好的念,“哎哟,不能动,这会害我的”“哎哟,这样我会倒霉的”,动一个念头就这样。师父跟大家讲,一个要成功的男士,如果要有一个大合约,不能动那种邪淫的念头,动了之后这个单就签不下去了。所以很多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我不能邪淫,一邪淫,师父讲过会倒霉的;一倒霉,生意就垮了,单位里这么多人我怎么养?”他克制了,因为哪个利益重,把他压住了,实际上就是守戒了。 我刚才跟大家讲,戒律就是堵住自己福德的漏洞。今天有福气来了,你堵住自己的漏洞,“我守戒”,菩萨很开心,你自己也很开心,所以要修菩萨的意念。起心动念都是佛在你身上,时间长了,你的身上就会有道场。所以师父希望你们好好地在自己思维上、行为上要有菩萨的道场。学佛要有道场,道场就是菩萨经常来的地方。你的心中经常有道场,就相当于有一个飞机场,你有这个飞机场,飞机就可以降落到飞机场来;你今天心中有佛菩萨的道场,佛菩萨就会经常到你的心中,那你的心中就有菩萨,又有佛。一个人心中有菩萨,有佛,他怎么能不顺利?他怎么能不幸福? 今天跟大家再讲一个佛陀当年的故事。 当时,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有一天,佛陀告诉比丘:“我们这个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当你驾驭它来拉乘,你只要举起鞭子,它看见了鞭子的影子马上就能善观行事,或快或慢,或左或右,都是随着驾车者的心(因为你鞭子一举起来,根本用不着抽它,它就往前走了)。这是世间的第一种良马。” 佛陀又说:“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也就是说,还有一种良马,它看不到你鞭子举起来的影子),但是如果你的鞭子稍微碰到它的毛发和尾巴,它就能够立刻惊察(就是突然之间震惊,觉察到驾驭者的想法),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二种马。” 佛陀又说:“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触碰它的毛、尾而随顺驾驭者的想法,要以鞭打它的皮肉才能觉察到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三种良马。” “比丘们,”佛陀继续讲,“若不能像前面三种良马一样能够觉察驾驭者的心念,而一定要以铁锥刺身,毁伤它的皮肉、骨髓才能察觉驾驭者的心念,而且这个驾驶马车的人要一路牵着马车行路,这种马才能顺着驾驭者的心念,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四种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善男子存在于世间。第一种贤善男子是听说有人因为疾病、困苦,甚至死亡,他听到某些人生老病死的苦之后,心中马上生起怖畏心(就是恐怖畏惧的心),而依照正法思惟精进地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看到鞭子的影子它就能往前走),这是世间的第一种贤善男子。佛陀拿这个做比方,指出能够调伏自己,能够看见别人不好而想到自己要马上改正缺点的人,属于贤善男子。 第二种贤善男子,在这个世界上,他无法因为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至死亡,而心生怖畏(也就是说,他听到别人说“这个人死了,那个人生病了,很痛苦”,他不当回事),没有精进修行,他一定要亲眼看见别人遭受生老病死的苦,才能感觉到害怕,才能精进用功,这种人如同佛陀讲的“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方能驾驭,随顺驾驭人的心”。这就是第二种贤善男子,在正法中得善自调伏。有一些人是听着别人讲,马上改变。师父有时候跟你们孩子讲“你看看谁谁谁不好了,倒霉了,你们自己要抓紧”,他没感觉的;等到他亲眼看见“真的,这个同学生病了”,他才当心。这是第二种。 佛陀继续讲,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生老病死而生怖畏心能精进修行的,而是一定要亲眼看到在城中、在部落里自己亲近的人、自己的朋友痛苦了或者死了,他才会产生这种怖畏心,才能以正法思惟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一定要鞭子打到肉身上方能调伏,方能精进,这种属于第三种贤善男子。 第四种贤善男子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对他人所承受的生、老、病、死苦不能闻也不看见。就像很多人说“谁谁谁死了”,(他说)“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死”;很多人说“这个人很苦”,(他说)“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苦”。只有当他亲自感受到自己身体上的老、苦、痛,要死的时候他才想起“我要生起厌离心,我要离开,我害怕,不想死”,这个时候他才精进用功。就像很多人生了癌症,他才天天好好念经一样,这种人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才能调伏。也就是说,他只有自己痛了才改。他太太生病了,他都不会改;他的孩子生病了,他也没感觉到痛;只有他自己痛了,他才会想到“我要吃素,我要念经”。这是第四种贤善男子。实际上就是要自我感受到,他才能善自调伏。这就是《阿含经》中佛陀讲的故事。 师父希望大家要调伏自己的内心,修心修到境界提升,慢慢地解脱痛苦,慢慢地理解别人。知道别人的痛苦,你才不会去说别人;知道别人的忧伤,你才不会去触碰别人的忧伤。不要等到别人伤你了,你自己痛了,自己忧伤了,你才想到“我要精进,我下次不能再讲他了”。就像很多人吵架,嘴巴骂了别人的祖宗,人家揍他,痛了,他才知道以后骂人不能骂别人的长辈,道理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被别人揍了,你才改变呢?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没有智慧的人就会产生痛苦,产生悲哀。希望我们每个学佛的人要拥有智慧,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慈悲众生,一定会换来幸福的人生。 今天《白话佛法》就给大家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4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5【非有非无,修出明点】

白话佛法 014【自主烦恼,般若相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Sjec7j2cQ&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4业障怎么来的?师父告诉大家,业障就是在虚妄处分别执著。所以人不能执著,“这是我的,那是他的”。世界上的人要学会对法律负责,我们学佛修心的人要学会对因果负责。你今天有因果吗?种因了,有果吗? 人要早一点觉悟,那就早一点悟道。但是很多活在世界上不学佛的人,是“病到方知身是苦”。很多人觉得身体很好,没生病,等到腰痛了……你看很多人腿好的时候,走路跳跳蹦蹦的,没感觉到腿会不舒服;一旦哪一天腿不能动了,拄着拐棍,才知道“我是苦”;等到他好了,又忘记了。他从来没想过“我今天两条腿走得这么好,那是因为我疗养了、注意了身体之后,才能得到今天这个回报”。就是对别人好也是这样,因为我对别人好,所以我才得到回报——别人对我好。所以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生病的时候,那就是哲学观。苦难的时候要想到未来会好的。你今天还很幸福的时候,你要想到可能以后还会有痛苦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留一下,留一个智慧,这智慧就是让你来平衡心里的苦与乐,幸福和悲伤。 人不求事,事自然成。很多人说天天求,就不灵;你把它放下了,哪一天通知你了,就成功了。只要你去努力,最后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所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是一种智慧。我们生活原本没有那么痛苦,没有那么多烦恼,也没有那么多忧愁,但是当我们欲望太强的时候,计较太多的时候,我们背负了太多的痛苦、烦恼、忧愁,就产生了欲望。因为当你有太多痛苦的时候,你的欲望就开始产生。“我怎样能够把它变过来,不要让自己痛苦”,这也是一种欲望。 欲望有善欲,也有恶欲。“我要改变自己,能够更好地……”这种欲望,虽然不能成为很高的境界,但它是善欲。“我今天一定要帮我女儿考上精英中学”,这是欲望吗?是。它是恶欲望吗?不是,它只是一个自私的善欲。师父告诉你们,如果你有境界,你就会把欲望放得很少。只管耕耘,好好地帮着孩子温功课,跟孩子说:“孩子,能考上是你的福分;今天不能考上,我们也不气馁,好好地修。”只有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间真正的幸福。你想想看,没有欲望的人幸福吗?吃饭了,什么都吃,幸福吗?“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我不要”,他吃饭都吃不香,他都有欲望,他都痛苦,对不对?大家说:“我们大家一起出去玩好吗?”“我不喜欢跟你们出去玩,因为他在,我就不去。”你看看你的欲望会不会让你损失很多的幸福?这就是不能随缘。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什么是人间的和谐,什么是菩萨的随缘。无所谓的,见一次少一次,大家今天交个朋友,随缘一起做点事情,那是我们大家的福分,说明我们还有缘分。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只有懂得真正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和从容。 讲到从容自在,境界再上一步,那就是解脱。解脱是什么?解脱就是没烦恼。很多人经常听法师讲“你要解脱,你要放下”。很多人说:“师父,什么叫解脱?什么叫放下?放下什么?”解脱,师父刚才说了,没烦恼。你今天有烦恼吗?你想不通,想通了就解脱了。什么叫放下?放下就是不去想。你说不去想,这个事情也在,那么师父问你:你想了,这个事情在不在?也在。你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解决不了,你现在先不要想,可以吗?可以。那你念念经之后再来想,说不定这件事情就解决了呢?那你不就放下了吗?至少在你放下不去想的这段时间中,你已经放下了,你已经解脱了。师父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 其实佛法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和困难的。佛法真正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让你能够不被自己内心的烦恼所牵绊,不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所控制,不被人间的杂念所左右。放下就是修心,能够解脱就是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就想得通;没有智慧,他怎么能想通?很多人就说:“排队排得真长,很讨厌。买一样东西,排得真长,真的是很麻烦,很不开心。”有些人一看,“大家都跟我一样,都在排队,都在等候,为什么别人能够在那里等,我就不能等呢?”一想,想通了,放下了,不烦恼了,这就是放下。 师父跟大家讲,修行修到最后,能自主烦恼,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烦恼。烦恼来了,想不通,不开心了,忘记吧,“我今天能够想通”。今天车堵得厉害,你已经来不及了,你非常难过:“车堵成这样,那上班怎么办?”很多人想赶过去,他就烦,他没智慧。有智慧的人马上发个短信:“某某某,对不起,今天我坐的车堵得不得了,现在堵到某某路上,请您跟我组长讲一下。”结束了。他在车上就不着急了,这就是用智慧在解决烦恼。而很多人拼命地纠结着,还想几分钟的时间赶过去,就算还差五分钟,拼命地奔啊奔啊,你奔进去之后,全科室的人一看你奔进来,都知道你这个人是迟到了。而那个打过电话的人,慢悠悠地可能过了半个小时才进来,别人还以为他出去办事回来。这就是智慧,人要学会放下。 业障能够消除的人,他就是有神通的人。能够解决烦恼的人,你能说他没神通吗?你为什么没神通?你为什么想不通?你有烦恼。他为什么能想通?他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他有神通。“神”是什么?精神。“通”是什么?想通。精神想通,不就叫“神通”吗? 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佛,要懂得解脱业障,解脱烦恼,解脱无明。都是解脱。“解”是什么?就是要解,要放开。脱是什么?脱离。你脱离了烦恼,不就有智慧了吗?你脱离了业障,不就有功德了吗?你脱离了无明,你说你有没有般若?当然有般若智慧。这样你才能正信正念地修行。当你一直正信正念地修行,修到一定的时候,不就是正等正觉了吗?正等正觉就是菩萨了。你正信正念地修到正等正觉之后,继续修、很努力地修,最后不就修到无上正等正觉,不就是佛了吗? 我们说修心很难,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四无量心。你用四无量心来控制好自己。你要慈,要悲愍众生,要慈善。你要有欢喜心,看见谁都笑嘻嘻的,看见什么事情都乐呵呵地去做。舍就是布施。今天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只要今天能够帮助别人,就去帮助别人,那你不就是在做菩萨的事吗?那你不就是拥有四无量心吗?很多人说:“我成不了菩萨,我成不了佛,因为我太自私了。”没有,你不是自私,而是不敢去攀登和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如果你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私欲,就拥有了无量心。 要懂得心中经常想着别人的痛苦,要感受着别人的难。别人有难了,你会很痛苦。别人痛苦,你心里总是会想着:“他很痛苦,我要帮他解决。” 你们要去给别人力量,你们要学师父,别人有苦了,师父总是去告诉他:“你要坚持,你要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救你的。”师父这么给他坚强的力量,他有信心了,他就能够活得很好,对不对? 而且你要生出欢喜心去帮助别人。很多人去帮助别人,吓人家,“你看看,你看看,你报应啊!你就是没好好修,你看果来了吧?你看生这种重病了吧?你要更加地努力去修,你不修,随时会死掉的,菩萨也不动因果。”你说说看,别人还活得了吗?怎么救别人?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帮助别人要欢欢喜喜的。有些人很喜欢笑,很喜欢开开心心地去帮助别人,其实这也是一种布施,他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你不要担心,没事的,很多人跟你一样的病,都是念经念好的。你看看我自己过去什么病,我现在念经都念好了,是真的。所以我希望你跟我一样,开心一点。” 癌细胞看见开心都害怕的。癌细胞这种不好的东西看见菩萨害怕不害怕?害怕,两种都害怕的。一种像金刚菩萨一样,它们害怕,那么你心中有金刚菩萨;还有一种,弥勒菩萨来了它们也害怕,弥勒菩萨哈哈一笑,它们到处乱跑。所以,一个人法喜也能救人。很多人一开心,他就改变观念了,就不难过、不伤心、不悲伤了。 舍去自己宝贵的时间,舍去自己的金钱,甚至舍去自己的生命来救众生,这就是四无量心的真谛,就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这么坚持修下去,怎么会不成佛?所以成佛的人就是要用心,用心的人才能成佛。 我们要懂得智慧,智慧称为如来智慧,不要人间智慧。人间智慧计量利弊得失,“这个事情我走这条路可以省一点,那个事情我可以省一点”,不是这样的。如来智慧,那是一种大慈大悲大智慧,不是世间的智慧。 智慧又可称为般若总相智,“般若”就是菩萨的智慧。实际上,一个人真正地学到菩萨的智慧,他什么都可以……就是智慧德能全部发挥出来了。在学校里,大家很喜欢跟这个同学在一起,因为什么事情他都能够想出办法来,他都能够解决,因为他能够分别人间的智慧。“总相智”是什么意思?就是菩萨的智慧,他能知道这个智慧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是有私心的智慧还是没有私心的智慧。要做到“般若别相智”,就是般若的菩萨智慧分别于其他的相和其他的智慧,就是不同于人间之相。你能够知道和理解每个人的习惯和他们的性格,你这个人就有总相智,这个就叫做“般若一切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是对什么事情都有智慧。有些人这个事情有智慧,那个事情就没智慧了;有些人在这方面很有智慧,在那一方面他就没有智慧了。所以,般若总相智就是一切智慧。 修行必须要懂智慧,这叫一法相应。法一定是相应的,所有学佛的人,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有智慧;所有境界高的人,学得好的人,他一定有般若智慧。法法皆通,学佛的人都是这样,不管哪个法门,长老、上师、大和尚,他们都是有智慧的。自古以来有很多高僧大德,你看看他们讲出来的话,他们给人间带来的法布施的智慧,那都是般若的、很高尚的。 自己要检查自己有没有智慧,你就知道自己修心修到什么程度。你碰到事情就痛苦,碰到事情就烦恼,碰到事情就想不通,对不起,你还刚刚入门;如果你能够碰到事情就想通,碰到事情虽然有一点难过,一会儿就过了,那你已经入门了。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4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4【自主烦恼,般若相智】

白话佛法 013【常令心念无增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6t1jjTi0M&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3各位佛友,大家好。今天师父继续给大家讲白话佛法。 我们人与人之间都是缘分,有时候是善缘,有时候是恶缘。善缘来的时候大家要好好地珍惜,那么它就会延续,因为善缘有个延续的过程;恶缘来了之后,不要加重它的恶果让它提早爆发,要学会忍耐,它的恶果就不会马上来。善和恶都是缘分,你今天不开心,那一定是果报现前。果报现前的话,善的也是你受,恶的也是你受。佛经上讲“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有时候看穿了“这是一种果报”,就不会这么执著了。知道今天有善缘来了,也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你种的;知道今天恶缘来了,也不要太难受,这也是你种的,而且别人替代不了。比方说这个人跟你结冤了,你说“别人替我跟他结”,那不行,他就死盯着你;今天你有善缘,他说“这个好事情让我来吧”,不行,就得给你,因为是你种的善因。所以这个事情就是人要懂得承受,不管什么缘分来了,首先要接受它,然后要慢慢地改变它、承受它,最后来解决这个缘分。 师父跟大家讲,“佛法僧”里受戒是什么?受戒就是把自己福德的漏洞堵住。你有福气吗?小时候别人帮你算命,说你这个人很有福气,为什么大起来都没有了?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发财的,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做官的,为什么到后来又不能做官,又不能发财?没了,被你自己漏掉了。 我们要懂得,一个人首先不能杀生,因为杀生的业报非常大,杀生会把福德全部漏尽。如果一个人杀生,其实就是断了他的大悲种——大慈大悲的种子。师父希望大家要懂得,就算你说“我来修补这个大悲种,我来修复它,我来念经,我来许愿,我来消除过去的杀业”,可能过了一世、两世,这个业还在,因为很难完全消掉。等到来世有菩萨或者众生来度你的时候,那些灵性就不让你得度;你想闻到佛法,那些灵性就不让你闻到佛法。就是这个道理。 学佛人应该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一个人恶业不能造,善良不能没有。阿罗汉圣者断我执,但法执没有断。也就是说,当你修到一定的时候,就算你修到阿罗汉圣者,你可以修到没有见思烦恼(你看到一些事情,会因为自己的思维而引起烦恼,就是我执——阿罗汉圣者可以没有,但是他的法执没断),就是虽然今天可以断掉思维中的执著,但是不能更完美地去解决它。愚痴的人根本断不了我执,更断不了法执,因为他没有慈悲心,不知道怎样帮助别人,只知道自己,所以他帮助不了别人,从而就远离了福分,接近了灾祸。为什么你会倒霉,别人不倒霉?因为你接近了灾祸。为什么你接近灾祸?那很简单,因为你没有生出慈悲心,因为你过去有杀业。 所以要教化我们的佛友懂得“因缘成熟,因果必到”。你今天求佛的因缘成熟了,你的因缘也就到了;如果你今天求佛的因缘没有成熟,那你再怎么求,还是不能灵验。菩萨经常告诉我们,水到渠成。你天天求,菩萨会不知道吗?你自己的功德做了多少,你今天用了多少心来求,这很重要。我们做人为什么起烦恼?因为因缘还没有到,当然就起烦恼。你求了这个事情,因果还没有到,所以你就会痛苦、会难受。 师父教你们要学佛的样子,要悲智双运。什么叫悲智双运?大慈大悲,可怜众生,帮助别人,一边帮助别人的时候,一边要成全众生——用自己的智慧来成全众生。很多人说,看这人很可怜,又想不出办法去帮他,那你只有“悲”而没有智慧;你今天能够可怜别人,最后你又有智慧来化解别人的烦恼,那你这个人就是“悲智双运”。你说说看,有智慧的人,怎么救不了别人?你想想看,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愚痴颠倒? 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干净。怎样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首先,要修止观,就是经常要心无罣碍。就像一个房间一样,你不要把东西塞满了,很空的,走进来很舒服;就像家里的大厅一样,很多人把自己的客厅塞得满满的,你叫别人往哪里坐?你今天脑子里把人间的名闻利养塞得满满的,你说你怎么能够停止你的思绪?怎么能停止你对人间的观察? 止观就是参禅。参禅是什么?把人间的东西去有悟性地理解: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个人你很喜欢,那个人你就不喜欢?这个全部都要参禅的。要去想。怎么想?禅定出来的想象,不是观想,而是“禅”。禅是什么?是自然的一种悟性,让你感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存在,以及它对你的影响,还有你心里对它产生的感觉。 我们人往往天天对着菩萨求:“菩萨,您保佑啊……”但是实际上做人又有杂念,杂乱无章,天天脑子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佛。“吃什么,穿什么,我应该怎么样更好,我应该怎么样……”每一天都活在一种杂念中,让自己失去了很多智慧,所以失意就随之而来。常言说“人之失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的失意,不开心、难受。 怎样克制自己的失意?怎样来制止自己?菩萨叫我们治之以忍,忍耐的人就会慢慢地化解自己的失意。你看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他能够忍耐,继续笑嘻嘻,看见家里先生跟自己闹了,她就笑嘻嘻,因为她知道这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没有的,治之以忍,她就是忍耐。 当你开心的时候,快意来的时候,“治之以淡”,治疗它的方法是淡——平淡。所以开心也不要过分,伤心也不要过头。 “常令心无增减”,也就是说,你经常令自己的心没有加也没有减。开心了,增加自己快活、开心的那种情绪;不开心了,把自己的情绪全部减了,没劲就是“减”。一个人属阴,阴的东西就是看什么都没劲,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想什么东西都没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人家说:“来,我带你出去,咱们逛逛吧。”“没劲。”“今天这件事情,算了,不要再去想了。”“我没劲,我不想去,我不想出去。”那么你心就有增减。《心经》已经告诉我们“不增不减”,实际上就是讲我们人间,看到好事也不要增加,情绪开心;看见不好的事情,整天就没劲,好像这个世界全部都是……这会给你带来烦恼,过去说“站起来蚂蚁一个都看不见,蹲下身来蚂蚁一大片”。人真正心无增减,不增不减,“是名入道之人”——你已经有点开悟了。过去说“你开悟不开悟?”实际上他不讲你“开悟”,他说“你得道了,你入道了”。入道是什么?刚刚进入觉悟。得道是什么?你已经觉悟。佛法给人的启迪非常非常地重要。 人要学会容人之过。不管别人做错什么,你都要能够容忍别人,因为他不是你,你的心不代表他的心,你的行为不代表他的行为,你不能容忍他,就说明你的心不能包容他。很多人做的事情的确不尽人意,的确并不是像你想象的这么顺利,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并非为你所用——他们在人间并不是冲你而来的,人家是有怨的报怨,有善的还善,有仇的报仇,他到人间来有他的事情。 非为你所有,非为你所用。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你一直能用下去的,也不是你一直能够拥有的。有了这种菩萨的智慧,就会慢慢地懂得,人间的欲望永远无法让你得到满足。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你满足吗?你就算说“我今天满足了”,明天又不满足了;这件事情满足了,那件事情你又不满足了。所以人就是永远在无法满足的欲望中痛苦地生活着。 师父告诉你们为什么不能满足。其实满足就是因为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哪来的满足?欲望怎么来的?欲望就像病毒一样,它有繁殖力的,因为欲望会一个连着一个。比方说你今天有了一辆车子,车子开得挺好,一看别人开的车子比你的好,马上欲望来了——它有繁殖力的;然后开了别人的车,觉得好,买了一辆之后,又看见另一辆车,“哎呀,那个车好”,欲望又来了。为什么很多婚姻到后来会破裂?因为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会看了这个,觉得那个好;看了那个,觉得这个好。看了这个房子,觉得那个房子好,很多人买房子就是这样:我喜欢这个房子的架构,我喜欢那个房子的房间结构……我喜欢它的里面,不喜欢它的外观……有的人说:“我喜欢房子的外观,很有派头,但走进去特别小。”就是你们住酒店,有的房间很大,但酒店门口特别不漂亮,觉得没面子,客人送到你这里来,想想自己的酒店门面很小,“请留步,请留步,你请回吧”,对不对?如果你上面的房间很大,“你别看它门面不好看,你跟我上来,到我房间里来”,让别人来看看你的房间特别地宽敞。实际上这就是欲望。 人的欲望总是在繁殖力中加强,因为欲望会上瘾。就像很多人吃菜,有些人做了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会上瘾的。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小时候,一个小朋友在班级里,老师进来,他叫了一下“请起立”,同学全部起来了。小朋友起立之后说“老师好”,老师就讲“同学们好,请坐下”。那个人就觉得“请起立”这句话让他有面子,他有欲望,就会上瘾。你让他把这三个字给别人,让别人来喊,他就不开心了。师父告诉你们,在佛经上讲“于虚妄处强加分别执著”(空的、虚的,这些东西都是不长久的,叫虚妄处)。分别心,“哎哟,我跟同学都不一样,你看,我是班领导。”执著什么?“这是我的位置,一定要我来叫的。”其实就三个字“请起立”,有的班级里只有两个字“起立”。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4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3【常令心念无增减】

白话佛法 012【忍辱是德,平静是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xsox0zV6A&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2就像一个人从来不吸烟,别人来叫你吸烟,你不会去吸的;你这个人经常想吸烟,或者有时候偶然地吸一支,抽一支烟,别人说“我送你一条香烟”,你很快就吸上了。我们心中要无私,天地都很宽,外邪也不能入侵。 我们学佛人要勤修定力,定力是什么,不管来了什么苦和难,我们都有定力,不被所见所惑所扰。也就是说你今天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别人告诉你这个好、那个不好,你眼睛看到了,都不一定是真的。要用智慧从内心来感受这件事情的真实意义。举个简单例子,别人说你家里的爸爸或者妈妈怎么怎么不好,你自己回家看到了爸爸,“怎么做这件事情?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别人说:“你爸爸在外面捡人家扔下来的东西,因为你家里条件不好。”你回到家一看,你爸爸真的是把捡来的东西拿出来了,你心里会很讨厌父亲:“你为什么给孩子我丢脸?你为什么在外面去捡东西,让别人看见这么丢脸?”其实是因为父亲想节约,捡点东西把它卖掉,然后多一点钱来养活你。有时候父亲的父爱、母亲的母爱,那是慈爱无疆。所以我们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恶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菩萨让我们要用智慧来理解今天所做的事情。 师父告诉你们,不管什么事情,要在定中才能产生智慧。你今天定得下来,就会有智慧产生;你定不下来,就没有智慧可言。修行人要用无畏的精神。什么叫无畏的精神?能够布施出自己的时间,布施出自己微薄的力量、钱财,法布施、财布施还有无畏布施,这样你才能懂得这种精神,才能弘法,才能有真正善良的意义。很多父母亲为我们小时候付出很多,就像师父现在为很多弟子想到、付出很多,但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感觉。就像你们很多孩子从小长大,爸爸妈妈为你们付出很多,你们也是没感觉的,学佛之后才知道父母亲的不容易。 学佛一定不能受到外境的影响,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自己内心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要因境遇的变化让自己的心也随着变化。很多人耳朵根软,就是一会儿对这个人好,一会儿对这个人不好。因为别人说他不好,你就对他不好,造成了他因你而伤心,因为你这个人被别人一说,你就变化了。 师父希望你们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一般人都是很难控制自己躲过劫难这一关;而我们学佛人不管碰到什么,首先我们有坚定的信念,“观世音菩萨会慈悲保佑我们,我们是好人,我们是善良的人,菩萨会护佑我们,我们能够为众生付出,我们一定会消灾解难,因为我们有三大法宝,我们慈悲度众生”,这样你内心中才会有平安出现。希望大家要观心,“观”就是“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观。观心就是你经常关注、看一看自己的心:你是不是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人?你做的这些事情,你的心要看住自己,不要让它看见有利益,马上就忘记了什么叫慈悲;有名誉,就忘记了什么叫道德。 自己内心不要随着外境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师父的座右铭:不管外面有多少欲望,你要无欲,你要随着自然,就是随缘;你的心静如水,不管发生什么,水还是在照样流淌,所以无欲才能自然,才能心如水。 要平静,不管和什么相处,都要处世不惊。有时候人有委屈,有忿恨,有忌妒,这些都是你身体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素,要把这些毒素好好地管控一下。你有时候心一松,毒素就开始侵蚀你的肌体;如果你用自己心中的正能量,它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有时候你让这些忌妒、瞋恨、烦恼进入了你的内心之后,你会变一个人。所以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情,修忍辱波罗蜜,一切都会过去,如同过眼云烟,如同沙滩上的脚印一样。当你走过沙滩的时候,留下了你的足迹;当你再回头的时候,一阵海浪把你的脚印全部打没了。人生,心要宽广,用智慧每天冲洗自己内心的毒素,不要让自己内心的这些毒素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污染,每一天要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救度众生之心让自己的灵魂保持一种清净。 拜师实际上并不是拜师父,而是拜大慈大悲大智慧的佛道,菩萨要你们守住戒律,要懂得今天出来学佛,就是自我尊重自己,因为我要改变,我不能像过去一样这么颓废,我不能自暴自弃。今天要想得到别人对你的尊敬,首先要自己尊敬自己,给自己一个空间,不要走偏。佛法,一定要昂首挺胸地往前走。你们现在有师父,最好跟着师父好好地往前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可得,宇宙真理永不会变,那就是苦空无常。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人的烦恼就像六祖惠能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人本身就是空的,来到人间,脑子都是空的,是后面那些自然现象装进了我们的思维中。装好的,你的心就好;装坏的,你的心就不好。明镜,就是你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希望你们每天拿着这面新的镜子,照到五蕴皆空,去照那些善良的、慈悲的、好的东西,那么你的心中就拥有了慈悲、善良、好的东西。如果你今天去照了尘埃,那么你的心就拥有尘埃;如果你的心本来就没有尘埃,那你到哪里去惹尘埃?举个简单例子,单位里几个同事正在争吵,你这个人什么事情都不喜欢管,你怎么会有烦恼?你怎么会去参与在这种自私的烦恼之中?所以师父告诉你们,无处惹尘埃。 要懂得,我们在人间不要太介意别人对你说什么。学佛人心中有佛,人间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希望大家管好自己的内心,多去帮助别人,不要介意别人说些什么,不要扭曲是非。有些人布施看人的,说话喜欢看人:好话,要对我喜欢的人说;不好的话,专门骂那些不喜欢的人。这种人心中就是杂念怨亲。“不憎恶人”,不去瞋,不对那些坏人有辨别或感觉。菩萨的慈悲是人伤我痛,今天你哪怕是个恶人,我也要救你,今天你是一个不好的人,我能救你就救你。 世间有很多人一边在救人,一边在自救,你就成为了一个世间的自在人。我们学佛人,很多人在对别人有不好的想法、有偏见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思考,还以为自己在拯救世界,还以为自己说的这一套能够让别人理解。你们去看,很多人说话说不清楚,他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讲得很快,他觉得他讲得很好,但是讲完之后,对方眼睛懵懂懂地看着他,没听懂。但是你去问说话的人,他一定认为自己全讲明白了,这就是人的意识不一样。 希望我们学佛人要永远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要活在自在和超越现实中。如果你经常想到“我以后会好,我未来会更进步,我的一切会越来越美好”,实际上你就是在学佛中超越了自己,修的就是出世法。你去看那些法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出家,他们就是超越了自我,人间的烦恼,人间的名闻利养,一切他都不要了,他放下了,他得大自在。 学佛人要学会宽恕众生,无论他有多坏或者他曾经伤害过你,或者他曾经通过别人伤害你,一定要学会放下,你才能真正地快乐。你每一天活在嫉恨别人中,你会越活越嫉恨,越活越痛苦,师父告诉你们真相,这世界本来就是很痛苦的,你想在这个人间寻找永远的不痛苦,那只有出离这个世界,否则你在这个人道永远会痛苦。 师父跟大家讲,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修心要有修为吧?有。什么样的修为?有四种,今天师父告诉大家哪四种修为。 一是忍得过。什么事情要忍耐,而且要让自己过去。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经常讲“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你当时忍耐一下,可能几个月之后别人就不会找你算账了;你今天在别人面前占了上风,骂了他,或者赢得了一些短暂的面子,可能他在心中就记恨你,可能会给你招来日后的灾祸。“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的话,这个人是有智慧,而不代表他的懦弱。 第二种修为,是凡事要看得破。今天这件事情,别人伤害你了,你看破它:他是无意的,更要原谅他;他是有意的,可能我上辈子欠他,或者我这辈子这件事情没有做好,在很久很久以前结下了这个因。所以学会淡定,要看破红尘,就像要学会看破我们年轻时候做的那些事情,今天一去不复返一样。看透人生以后,能够依然地去热爱人生,热爱现实的生活。因为我要借假修真,我要在这个人世间去做菩萨的事情,我来到人间不是为了来烦恼,不是为了来痛苦的,而是为了来解脱自己、帮助别人的——你有这样的心态,你才能算看破。 第三是拿得起。什么叫拿得起?就是做人要有担当。师父经常跟弟子们说,做错事情没关系,承认的人就是有骨气,菩萨都喜欢。能够说自己错的人,这个人有勇气;不逃避的人,这个人不妄语。是自己做错了,承认,这种人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有加。这件事情,我既然答应了,我拿得起,今天做错了,我要跟别人说“对不起”,直直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做错了,可以改;而你在内心中掩饰自己,撒谎吹牛,犯戒律,你的人格就遭到了破坏。 四是放得下。放下什么呢?不是单单你拥有的东西让你放下,你跟别人争来一个东西,一个电冰箱或什么东西,“哎呀,真好”……放下不是这个意思。放下是什么?放下你的偏执。你对这个人有意见,你要学会放下,“我不要看这个人,因为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我执著,我一看见他就讨厌”,你能不能放下?现在开始,你看他可爱一点可以吗?你觉得他在变化,对不对?就像我们电台里很多秘书处的孩子,有时候你看见他就讨厌,但是你想一想,他经过师父的教育之后在变化,你就要看到他在改变,在慢慢地改变成优良的品质,这时候你就要心中产生变化,你要放下自己的偏执,要放下自己的记忆。过去他伤害你的记忆,你要忘记。所以学会忘记,忘记别人的缺点,忘记别人曾经对你的伤害,你是最大的一个受益者;你天天不能忘记过去,就不能离开烦恼和惆怅。 还要放下不甘。不甘是什么?不甘心,“为什么啊!”我曾经认识一个老板,他破产了,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别人叫他回来:“我们这里这么多人都可以帮助你。”他说:“我不混出个人样,我不回来见他们!我今天在外面不发财,我不会回来!”最后他死在了外面。这就是人的执著、不甘。因为你曾经有过钱,并不代表你永远会有钱。如果他懂得无常,他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死了。所以人生要懂得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无欲自然心如水。人就要学会这些,才能慢慢地懂得怎样出离。 我们人,第一不能犯业;第二,犯了业要赶紧忏悔。有时候别人对你的一次劝导,可以让你重新获得新的人生。所以有时候,你能够听别人的劝,那就是你的福气。如果你们到今天还不知道在这世界上应该怎样做,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苦,那你就会越来越苦。 所以最后师父跟大家讲,人有四苦。 人的第一苦是看不透,因为我们什么事情都看不透。其实人际关系的复杂、纠结、争斗都会有隐伤的——隐隐约约看不见的伤痕。你跟这个人吵过之后,你虽然说“没关系,我们开个玩笑,算了算了”,会有隐伤的——隐蔽的伤痛。所以一个人要学会,不管碰到什么事情,要学会平淡,知道任何的争执、任何的争斗都会给你带来后遗症,所以最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宁静。 第二个苦是舍不得。很多人舍不得过去曾经的拥有,包括名利、荣誉这一切,都是在怀念中,“想当年我怎么样……”这是一种虚荣,这个舍不得会让你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就是想到处听到自己过去得意的掌声,而现在没有了,还在回忆当中。舍不得过去的荣华富贵,会让你伤心、伤肺、伤肝肠。 第三是输不起。我们很多人输不起。为什么?一输掉,感情就受到伤害;一输掉,觉得人生惨败。实际上,人生只要跌倒了再爬起来,就没有跌倒过;而真正的跌倒,是当你摔下去,你不爬起来或者爬不起来,那才叫真正的失败。 四是放不下。我们人放不下自己已经走远的人和事,我们过去曾经有很多好朋友、好人、在心中记忆一辈子的事情,就像我们怀念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样,我们放不下这些,只会给我们制造心中更多的痛苦。所以学会放下。因为放下,会让你远离是非;放不下的人,永远在是非中徘徊。 学佛的人、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怎样来消除所有心中的障碍,怎样让自己的心变得无罣碍。要“心无罣碍,无罣碍故”,要懂得拥有智慧,一定能够战胜人间所有的烦恼。学佛人永远看得到未来,永远看得到前途,永远看得到光明,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当你看到了困难、烦恼、忧伤和忌妒,就在自己的心中拥有负能量,久久不能磨灭,让自己心常生在痛苦之中。所以能够排除痛苦、排除万难的人,就拥有了精进的智慧,就拥有了忍辱的毅力,就会懂得什么叫守戒,就会懂得怎样走向光明,远离黑暗。 今天《白话佛法》就跟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2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2【忍辱是德,平静是福】

白话佛法 011【照见五蕴皆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4_WNskums&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1各位佛友,我们今天继续和大家说《白话佛法》。每一个学佛人都要懂得,心情是人的一种感觉。有时候心情好,你感觉就好;心情不好,感觉就不好。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但是它有时候却能控制你人生大半的生命。心情好,有时候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你的心就乱了。不要让你的人生输给了你的心情。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情。所以,不要用坏心情来贬低我们学佛人的人格和形象。有时候心情不好,会让别人看到我们能力不足,因为会降低我们的能力,会扰乱我们的思维,从而最后输给了自己。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佛的人,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能够处处明白今天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应该说什么话;今天的心情不好,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当心情好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感觉,生活才会处处显示出祥和。 生活本来不苦,苦的是我们人生的欲望太多。你看看,我们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后天我们又需要这个、又需要那个。心本来不累,累的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人生本来不苦,苦的是我们的心,苦的是我们对人间物欲的追求。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断增加和减少的一个过程。如果你对人间的欲望增加越多,烦恼就越多,痛苦也越多;如果你对人间的欲望慢慢地学会放下,那么你慢慢地就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个世界的真谛就是苦空无常。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受了很多苦;然后我们最后走的时候,得到的一切都是空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我们又以一生的无常来总结自己。没有一件事情是长久的,没有一句话是长久的,没有一个思维能够长久,没有一个行为能够永远地拥有它。所以物质上和精神上基本都不能拥有。生命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懂得苦空无常的真谛。 我们要学会放下,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想一想,我们小时候非常可爱,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是“叔叔阿姨先吃,哥哥姐姐先吃。这个我不要,姐姐拿,哥哥拿”,而现在越长越大了,我们变得什么都要,我们变得什么都要跟别人抢、跟别人夺、跟别人争,哪怕一句话,也要跟别人争。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忘记了我们的本性和本来面目,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回归本性,放弃人生的欲望。 其实放弃欲望,就是放弃自己一生的烦躁和贪心,回归自然的本性,回归内心的安宁。怎样来回归?首先要治愈贪瞋痴,要做善事,因为人如果不做善事,时间长了就会做坏事,所以人生必须学会做善事。不但要做善事,而且要教导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佛性的互动。佛性的互动就是在有理智和为别人想的基础上,有大爱、有慈悲心的基础上,和别人产生互动,这样你就会见证佛性。人生,要学会见证佛性,就要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你今天想做佛,你嘴巴管不管得住?你今天意念干净不干净?意念不干净,成不了佛,做不了菩萨。你出来的行为代表你的人格,代表你的高贵和低级。所以讲出来的话、一个动作,让别人看得起你或者看不起你。 佛法就是让自己学会慢慢地定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定,把自己的心定下来。要懂得,弘法的人就会得到妙法。今天去帮助别人,你会拥有菩萨的妙法在心中。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他心中一定有妙法,用善巧的方法去救度众生、帮助别人;尤其在别人痛苦困难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帮助别人。学佛度众,首先要学会自己认识善恶,认识自己——你今天的心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你今天如果是善心,你可以去做很多很多善事,善良;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想的都是恶事,那你不能去做任何事情。对内讲,身体非常重要,要保持身体健康;对学佛人来讲,外部要保持自己精神的健康,身体气场平衡——我们说平顺。为什么今天特别开心?气很顺,很开心,就是不能有瞋心。记住了,没有瞋心的人气就会顺,就会有爱出现;你的气场一顺畅,烦恼就不会产生。你今天有妙法度众,你的烦恼就离你而去。要照见五蕴皆空,不要让人的思维阻碍了内心的佛性。全部照见,要看到它,要去除它,要透视它,要越过它。比方说,今天你想做一件好事,你想“我没时间……没关系,只要学观世音菩萨做好事,我越过时间”;今天说“我去帮邻居”,说不定家里还有其他人不喜欢邻居的,要骂你,你想到“我要帮助别人,因为我是学佛之人”。你把周围的这种杂念、心里的杂念全部去除,照见就是要照过、透过它,照见五蕴皆空,让自己身上佛菩萨的光和能量相融合,和自己的为人相融合,这样才能坚定道心。人家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且不能做坏事。 弘法要懂得,坚持精进努力,一定会得道多助,别人都会帮助你。你在学佛,别人会支持你,别人会看得起你,别人会尊重你,你就有贵人相助。要在自行的弘法中增加福德,所以师父经常跟你们说,学佛的人要有福气,没有福气的人学不到佛的。很多人天天还在吃喝玩乐,在浪费着时间,他们怎么有这个福气听到佛法?他们有苦恼的时候没办法,就像很多年轻人在谈恋爱中痛苦了,他们只能到网吧在网上消磨时间,来减少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痛苦。这些就是他们的福德还不够。福怎么来?帮助别人,广结善缘,就有福气。德是怎么来的?尊重别人,不撒谎,好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好好地为众生服务,能够帮助别人,你就会有道德。这些都是属于学佛人无私无形的助缘力,这些没有形状的、看不见的助缘、帮助你的力量。所以你去看,一个学佛人会得到很多人对他的帮助,但是有很多人就没有这方面的帮助。为什么?因为他只知道自己,只知道自私,根本从来没想到去帮助别人。 一切都是你的心造成的。你今天能够用心去帮助别人,你就是个善良的人;你每一天帮助别人一点,365天,你就有365个亮点和善良点,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今天做一点点坏事,累积成恶,你就是个恶人,你的心怎么会干净?所以我们修心的人要修干净,这样外面的邪思邪见和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才不会到你心里来控制你,你心中才会干净。就像一个人从来不吸烟,别人来叫你吸烟,你不会去吸的;你这个人经常想吸烟,或者有时候偶然地吸一支,抽一支烟,别人说“我送你一条香烟”,你很快就吸上了。我们心中要无私,天地都很宽,外邪也不能入侵。 我们学佛人要勤修定力,定力是什么,不管来了什么苦和难,我们都有定力,不被所见所惑所扰。也就是说你今天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别人告诉你这个好、那个不好,你眼睛看到了,都不一定是真的。要用智慧从内心来感受这件事情的真实意义。举个简单例子,别人说你家里的爸爸或者妈妈怎么怎么不好,你自己回家看到了爸爸,“怎么做这件事情?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别人说:“你爸爸在外面捡人家扔下来的东西,因为你家里条件不好。”你回到家一看,你爸爸真的是把捡来的东西拿出来了,你心里会很讨厌父亲:“你为什么给孩子我丢脸?你为什么在外面去捡东西,让别人看见这么丢脸?”其实是因为父亲想节约,捡点东西把它卖掉,然后多一点钱来养活你。有时候父亲的父爱、母亲的母爱,那是慈爱无疆。所以我们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恶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菩萨让我们要用智慧来理解今天所做的事情。  卢军宏台长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3月12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1【照见五蕴皆空】

白话佛法 010【去除欲望的载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vFwdK7FXM&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10 我们人碰到事情,经常第一句话就是说别人不好,“你怎么不好、你怎么不好”,诽谤他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说“你不好”,要让他让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去让别人的。你记住了,你经常去让别人让你,时间长了,你会慢慢地偏执,你会我执;你时间长了,就会退失佛心。所以慢慢时间长了,你就会不修心、不学佛了。师父让你们明白,种下难以挽回的恶因,就是因为你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都在种恶因。你说“我怎么得罪他了”——人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怎么得罪他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得罪他,他为什么对我不好?”你刚刚没给人家一个笑脸,你刚刚讲话很讨厌,你刚刚讲一句话,只顾讲这个人,没考虑到边上听的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记住了,你是在暗中讽刺他,种下了一个不好的恶因,这些都是不知道的。就像夫妻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说“你为什么今天跟我吵啊?”“谁叫你讲这句话的?”“我什么时候讲了?”“你讲了,你还不认识?你讲了,你还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讲了?”人这种因,都是无知才种下的,种下了这么多的因,恶因会影响你的前途、事业。 师父经常讲,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改毛病就是战胜自己。人很痛苦,要学会改毛病,战胜自己,你才能战胜人间一切苦难。师父在这里没有叫你们战胜别人,要战胜自己人间的一切苦难,因为你战胜了自己,你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你就是战胜了自己本应该尝受的苦难,你不承受了。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在骂你,你说一般人家骂你,总会生气吧?正常吧?你战胜自己了,“我不能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他怎么诽谤我,我不是的,没关系”,战胜自己了吧?接下来不烦恼了吧?不痛苦了吧?否则你会很痛苦、很难过。 师父告诉你们,苦乐是怎么来的。苦乐本身就是心的感觉——觉受。苦也是一种感觉,乐也是一种受。真开心,哈哈一笑,感受吧?笑完了还有吗?“刚才我笑得可开心了”,有几个人笑完之后还记得的?你们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可笑的事情,想起来就会笑,但是你会一直放在心上吗?笑过了,没了,那是一种感觉、感受。你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快乐过?你们年轻的时候没痛苦过?现在就是一种感受。比方说,你感受痛苦很深,你拔不出来,你就是忧郁症;你感受快乐很深,那你这个人就是弥勒佛。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人心的觉受,有时候不见自己的心在何方。心是制造苦与乐的根源。你今天快乐,“我想开心,我就开心”,好,快乐了。“我就不开心”,人家说:“算了,开心一点吧。来,我们出去玩玩。”“不出去!”“出去了,开心点。”“我就不开心!”你们有吗?小时候有吗?现在有吗?小时候愚痴吗?现在愚蠢吗?还是换汤不换药。 所以师父叫你们懂得,要看到、感受到、控制好自己内心一种无形的觉受体。一不开心,马上觉受体就开始感应,“不开心了,赶快改变!改变!改变!开心!开心!开心!”一感觉到自己太开心了,“当心!当心!当心!”所以人的毛病:不开心也感受不到。骂啊、发泄啊,闷在肚子里,就想发泄,管它呢,水往所有人身上泼;开心的时候狂欢,到后来失控了,出大事了。菩萨就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一种无形的觉受体。每天在人间,我们人被无奈紧紧地束缚住了。无奈,有什么办法?你们告诉我,现在天灾这么多,你说人有什么办法?无奈吧?被寂寞深深地绑住。你看人寂寞吗?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吗?自己还要烧烧饭、烧烧菜,自己还要受受苦,自己还要想不通,谈话的人都没有,寂寞吧?每一个现实却总是非常残酷无望。你们看看现在的现实,让你们感觉到非常残酷吧?每一个人所经历的现实,是不是都让我们觉得非常残酷无情?“怎么可能?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苦?”“很多人苦,你听到过吗?”“没听到过。怎么这么可怜?”无望吧?就是这样。所以人就是这么无助。 我们人来到人间走一遭,你到底想拥有什么?你为何要负担这么多呢?多么痛苦、多么忧伤、多么烦恼、多么寂寞,这就是人,要负担很多。快乐在哪里?苦在哪里?等到你两腿一蹬的时候,苦又在哪里?又在哪里? 自心明白(自己心里最明白),什么都是假的、都是无常的,只是心没有一种感受体,心里没有感觉了。人要走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种感受体;只有你在人间还没有走之前,已经觉悟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似是而非的人生,好像活着又好像死掉一样,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所以人的心很奇妙。你看我们人的心奇妙吗?一会儿开心了,你跟他讲话,“听说他不开心。”“没有啊,我刚刚跟他讲话,他很开心啊。”“怎么后来又不开心了?”为什么?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得到快乐,一会儿失去了这个快乐;一会儿得到悲伤,一会儿失去悲伤……人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在选择和没有选择中,在痛苦和快乐中,一直在度过这些无常的日子。人,意念一会儿清净,一会儿浮躁,都是外境给你们带来的影响。师父救人多难,我经常帮很多佛友做思想工作,经常帮他们解脱,谈人应该用什么样的菩萨智慧来解脱心中的烦恼。谈了之后,“师父,我想明白了,真的,我开心啊,想通了。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好好改。”第二天,“哎呀,我怎么又……”变了,讲得好好的,无常啊。 我不是曾经讲过,有一对夫妻吵了好多年,吵到最后说去离婚算了,不要再搞了。“去吧!”“走。一起去!”吵架吵得厉害,“离婚去吧!现在就到法院去!”农村里的法院很近,不过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也要走。那时候两个人就走,走到一个大水塘前面,过不去,老公说:“我来背你过去吧?”她怎么办?鞋子不能湿掉,背过去。下过雨,是一个大水塘,刚刚背过去之后,老婆一放下来,说:“老公,我们回去吧,我觉得你还是蛮好的。”人生就是这样,在无常地变化,不停地变化。你们知道变化会伤自己,对不对?我问你们,一会儿咸、一会儿淡,那个菜尝一口,太咸了,放点糖,太甜了,再放点盐,再放点糖,再放点盐……几次下来,就变椒盐了。人就是这样的,感情也是这样,心态也是这样。关注当下最重要,当下开心是真开心,当下痛苦,你是真的在痛苦。所以菩萨告诉我们,人很奇妙,一会儿浮躁,一会儿清净,都是外面的影响。凡夫常生病,因为是外界对你的影响。你看你们经常生病,是外面对你们的影响。受别人几句话的影响,情绪会受到很大的波动,你们想想看,外面的影响对你们有多大?有时候会牵动你们的心。牵动你们内心,那你就会产生一种欲望的载体,“去买啊!这个东西很好、很便宜啊,以后会涨价的!”好了,去买了,欲望的载体来了。那你就会在这个载体中去好好地争,会去找、会努力地去发现它,那么最后会让自己套住。 师父跟大家讲法很快,一个小时了。大家听得很开心吧?开心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我如果叫你们在那里静坐,你静不下来,就像罚坐;静得下来,就叫禅坐。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就叫禅坐,坐在这里,静下来,心里什么都不想。你们在听师父刚刚一个小时的弘法当中,你们脑子什么都不想,所以时间会过得很快;如果你们想着“这件烦的事情……明天在单位里这件事情,孩子怎么样,家里怎么样,买这个东西……”你脑子就根本不能禅坐,不能禅坐就影响你的禅修。你们以为禅修是什么?你们坐在这里坐得定,在修心,就叫“禅修”;定得下来叫“禅定”,你们最后禅定得到了,就会得到禅智——智慧,菩萨的禅的智慧。有一次,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停留在一个村子的精舍的时候,有个人就供养他两件袈裟。(过去供养什么都有的,就像现在对法师可以供养餐。有的家里正好有袈裟,供养给年轻的比丘、出家的和尚。法师可以接受供养袈裟的。)那么这个比丘就决定把其中一件供养给长老比丘(就是庙里的长老、师父,是他的舅舅)。回来安居之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把袈裟供养给这位长老比丘。长老比丘说:“我已经够了,我有很多袈裟了。”他就拒绝了。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是长老比丘坚决拒绝:“不要。”他说不要就不要。年轻比丘非常地伤心,认为舅舅不接受他的袈裟,是不喜欢他。(所以你们自己知道,现在社会中,你送给人家东西,人家不收,你不舒服的。你诚心诚意送给人家东西,人家收下来,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尤其有些人,人家送他一样东西,先看一看,然后说“不要不要”。你说人家丢脸吗?如果你不看,就说:“不要了,你什么都不要送我。”那另外一个概念。人家送你什么东西,都要满心欢喜,因为这是一份礼、一份心。你不要,人家不开心。)你看这个小比丘,他就很难受,他就觉得舅舅不喜欢他了,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地拒绝和他共享必需品,他想最好还俗,“你舅舅这样,我就还俗了。你不喜欢我,我跟着你干吗?”还是去过自己世俗的生活,就不出家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心念纷飞,还俗之后怎么样怎么样,念头乱飞,思绪紊乱,心中想着:“我还俗之后,我就去卖掉袈裟,买一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养出很多小羊,有足够的收入,然后娶妻生子。他再携带妻小搭车回来探访他的舅舅,‘你看,我老婆、孩子,我现在什么都有’。”他甚至想,在路上他会告诉妻子“由我来照顾孩子”,但是妻子非要叫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情。但是他坚持要照顾孩子,他就去抢孩子来照顾,结果孩子掉下了车子,被轮子碾过。他非常愤怒,拿棍子就要打他的老婆。其实这个时候,他都是想象,他正好用扇子在帮他舅舅扇凉。由于他的胡思乱想,结果拿个扇子不小心就打了他舅舅的头。那个长老比丘非常有智慧,他很厉害,明白这个年轻外甥的心念,就跟他讲:“你自己不能打老婆,你打我干吗?”因为长老比丘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个年轻的比丘一听,他的舅舅长老比丘这么厉害,十分惊讶,马上局促不安地立刻就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了佛陀。佛陀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很仁慈地告诉年轻的比丘:“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你的心都会胡思乱想,所以人应该努力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贪啊,刚刚这个小比丘不是贪心吗?所以要解脱出来,你才能有成功的希望。好,今天师父就跟大家开示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学佛精进,能够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外面的环境再怎么变,自己的心要如如不动,心要定得下来,你的心境才能如水。谢谢大家。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10【去除欲望的载体】

白话佛法 009【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lVfX-S0qk&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让我们懂得这些道理:不执著于小我,不受困于生死之念。想穿了,再怎么样也得生出来;再怎么样,在人间也得受;受完了,再怎么样也得走。你要走吗?没办法。既然这些事情是存在的,是无常的,就接受它,就好好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谱写一曲为救度众生学佛学法的美丽的生命赞歌。明白,你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出来了,知无常、懂因果,你就脱离了无常,离开了因果。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希望你们要明白。 对我们学佛之人,要令其信佛。我们自己学佛了,我们要令家人、令别人能够信佛。很多母亲很厉害,自己先学佛了,之后让自己的孩子学佛了,让自己的先生学佛了,让自己的邻居学佛了。这种人就是很厉害的,她不但自己学佛,她还“令其学佛”——令别人信佛,她功德很大。 我们人怎么来解脱自己?因为我们人总是先有欲望,而求之。你看,我们要学佛之前,到庙里去不是真正地学佛,而是拜佛求佛,拜完就走了,求完菩萨就走了,烧完香就跑了,这叫信佛吗?真正地学佛,那是学啊。人最早的时候总是有欲望,才开始到庙里去接触佛法,学佛;慢慢地学了佛之后,“原来拜佛还要学”,那么学佛陀的精神,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地藏王菩萨的大愿,等等,就令你入佛智——进入佛的智慧。像我们现在这么多的弟子,师父令你们已经进入佛智了,你们已经有佛的智慧了,你们很了不起。按照过去讲,就是令你们进入佛智,可能可以证得一些初果,开悟最重要。 因为我们的业障很重,我们有欲望,才会有烦恼,才会有所求;一个人没有欲望,哪会来烦恼?一个人去求菩萨,因为有欲望,“我希望家里好,我的孩子好,我这个事情能够成功,我的孩子能够考上”,好,有欲望了,你才去求,有所求,慢慢地就会有因缘。你今天求了,你是不是种下善因?那么这个因有了,菩萨会保佑你吧?菩萨一看,“很虔诚。他许愿了,正在实践他的诺言”,菩萨就给你这个果,善果就是让你成功。你因缘具足,就会有佛缘。你今天因缘具足,求佛了,拜佛了,念经了,许愿了,放生了,因缘具足,佛缘就来了,佛菩萨的缘分跟着你之后。你有所求,开始是为自己求——学佛人开始的时候都是求自己的,跪下去的时候,“菩萨,保佑我身体健康,保佑我家庭好,保佑我怎么样,保佑我……”都是为自己所求;慢慢地境界高一点,想一想,师父说过一般求三个大的,其他可能小的就不是太灵,然后三个大的,求了两个自己的,留一个求求家人吧,然后慢慢开始给家人求,这个都是属于小我;求到最后,就为众生而求,为众生求的人就是进入大我,就是有智慧。佛菩萨很慈悲,菩萨让我们有一个开悟的过程,先求己,后为众生而求。这叫慈悲。 佛菩萨并不希望众生受尽果报,菩萨不会让我们吃苦头的,菩萨总是想办法救度我们,总是希望我们能够改变,让我们不要承受这个果。菩萨怎么样能够帮助我们,不让这个果来呢?不是菩萨不让你们这个果来,而是你要知道自己的错,你要学会忏悔,你才能不让这个果成熟。 师父今天透露一个天机给你们听听。为什么有的人马上就有果报出来,报应马上就到?而有些人为什么报应就晚来?这个就是:当你自己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知错了,你跪在菩萨面前忏悔了,你这个恶的因缘就慢慢地成熟,不是一下子成熟的,是慢慢成熟的。菩萨是用善巧方便,让我们自己来认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来忏悔自己的恶行恶念,用方便善巧的方法让众生不要犯恶,不要损害他人。万一你损害他人,要马上忏悔,让这个恶果不要成熟。你永远不再做这件恶事,这个恶果虽然还在,但是它只要不成熟,它就不会报。如果你今天这个恶不去忏悔,而且继续去做这个恶,你很快地就恶有恶报,恶行很快就会成熟受报。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考虑到后果,“这件事情不能做,做了之后会不会有果?”菩萨是畏因的。众生呢?有利益了,这件事情赶快做,先去做吧;做了之后果来了,“哎哟,怎么办呢?”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就是没有智慧。所以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犯,“这么小的坏事,一点点”,菩萨都不会去犯的,菩萨永远不会因为恶小而去做;菩萨也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好事就不去做,“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这个不是大功德,我不做了”,就像你们一样,“地板我不拖,我要么磕头换供果,我要做就做大功德,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功德为累积而来:帮众生开个门、拿个板凳,记上0.2%;给人家端碗饭、做一个菜,记上0.5%;帮人家拿一样东西;人家想不通了,“不要想不通,我跟你一起来看看《白话佛法》,我也想不通,我们一起来”。我们有的佛友就是,别人想不通的时候,他说“我也想不通,来,我们一起学”,其实他想得通,他就跟他一起学,学了之后,对方还来帮助他,最后还来跟他讲。你让他用这种妙法想通了,他反过来劝你,你说他会想通吗?这种妙法,这种孩子已经有菩萨的智慧了,非常有“妙有”——智慧是妙的。所以累积时间多了,那你就有大功德了,功德无量。所以不能因小恶而去犯,不能因小善而不去为,都要去做。 众生因为不明白有因果,所以才会常常犯恶。你说你今天骂人、讲人、对人家不好、白一个眼,都会犯恶业,损害别人。犯恶业,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很多众生会害怕痛苦,“他为什么对我这样?”你想想看,你多少年了,每天欺负他一点、欺负他一点,欺到最后,他离开你了,你痛苦吧?痛苦的时候是不是你每一天积累的?澳大利亚曾经发生过一件事,74岁和78岁两位老人邻居吵架,就是因为门口的篱笆墙,今天你推过去一点,他明天推过来一点,然后他再推过去,他再……长年累月这么累积这些恶,终有一天,他们两个吵架,爆发了,这个老人家拿把铲子就把对方那个老人家打死了。你说它是一天的吗?所以好的、善的,它是一个长久的累积;恶的、凶的也是一个长久的累积。不要动不动跟人家作恶,不要去损害别人。你既然害怕痛苦,你就不能去做任何伤害别人的因。 我们人有时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还要说“我无语了,我问苍天,为什么啊?!”为什么?师父给你们加几个字:为什么“我要种因”啊?加两个字:种因。你不种因,你问苍天为什么?就是你自己种的因,才会有这个果报的。犹如医生治不好的病,都是医生的问题吗?这个人得肝癌,喝酒喝的,医生说:“我现在给你动手术,给你吃药,帮你治疗。你千万不能喝酒啊,不能再喝了。”憋不住了,又喝、又喝,那么又恶化,那么再看,看了再恶化,最后死亡。你说这个人看不好的病是医生的问题,还是他自己本身没有配合?你说师父今天在教你们学佛,叫你们做好人,我在尽心地给你们讲,你们就是在贪瞋痴慢疑上过不来,“我就小气”“我就想不通”“我就是这么执著”,你说我怎么能救你们?你们能怪师父吗?想一想,就是这样。伤害身体也是自己,伤害自己的心灵也是自己。 人还有个毛病,一旦出现了厄运,经常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到这个报应?”在受苦煎熬的时候,你要多想想你的前世、你的今生,你的前世做了多少善事,你的今生做了多少善事,你就明白为什么你会受这个果报。因为你曾经犯下了很多罪孽,而这些罪孽已经形成了一个业障点,而这个业障点犹如火药,终有一天会爆发。 要自主生死,自主人生,要开悟解脱,就是从自己说话、思维、行为上检点,不要种因。“我不能再种因了!”对不对?跟别人吵一次,种一个因;吵两次,跟邻居种一个因;吵三次,种下一个恶因;五、六、七、八、九、十次……种上了一个恶缘,而这些恶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最后终有一天爆发。当你承受果报的时候,就是你痛苦不堪的时候。所以做人,真正想超脱、解脱的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你们经常要去做帮助别人的事情,有的时候为了一点点钱、一点点名、一点点利,能舍就舍,能无所谓就无所谓,能让就让,这个就是在保护自己的慧命,这个就是在种善因。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9【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白话佛法 008【超脱于外境的变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Lbe5YfWv08&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好,各位佛友们,今天继续给大家做《白话佛法》的开示。希望大家能增加智慧,在心里能够有更多的悟性来解脱自己身心健康方面的烦恼。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曾经讲过,世界上外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没有长久的。任何的无常、任何不长久的,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痛苦。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比方说,我们很喜欢一样东西,它不长久,离开的时候会不会痛苦?就是一件很好的衣服,你没穿几次,因为你身体发胖或者太瘦了,等到现在已经不能穿了,你必须要把它扔掉或者送给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有痛苦。这就是无常,这世界上的无常。 佛陀告诉我们,无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任何一件事情、世界上的事物,只要你爱它、你拥有它,你只要喜欢或者不舍得,等到它无常来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你就会更加难受。所以佛陀曾经告诉比丘们说:“其实这个无常不是你们真正的‘我’,不是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佛陀这么说?佛陀说:“这个无常,它是不长久的,它不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它不该停留在这个痛苦的‘我’当中。”因为苦是“我受”,是“自我”,是“我”,著我相。这个意思就是佛陀让我们知道:佛陀认为,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不管这个世界上什么事物,因为这个不是你的,你必须不能著相。不是你的东西,你去停留在“以为是我的”,那么你就会在痛苦中停留,所以要离开这个痛苦。比方说,我们有一样东西,比方说你贷款买了一个房子,你觉得这个房子是你自己的,你非常高兴,又擦又洗,“这是我的房子”,对不对?等到你贷款还不出来,银行把它收掉了,你痛苦吗?你想清楚了,本来这个房子就不是你的,你就不会痛苦,因为这个房子是无常的,不属于你的,你这样想、用这种观念来看的话,那叫正信、正能量,人就不会生活在无常的痛苦中。 佛陀经常让我们拥有智慧。我们人有时候有一种无形的内心感受,“我很喜欢这件事情”“我很爱我的妈妈,爱我的朋友,爱我的同学”,甚至“我很爱吃这个菜”,这些都是无常的。菩萨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而已。你今天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好,“哎呀,我感觉到很开心,这个是我的”,实际上,过一会儿,它就不是你的,只是一种感受。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佛友非常累、很渴的时候,买了一杯奶茶,冰冻的,放在那里。“是你的吧?”“是我的,花钱买来的。”总是你的吧?是的。但是它无常,你刚刚走到边上去,一个人走过来,拿起来喝完了,等到你回来之后,“哎呀,对不起,这是你的?我喝了。”这杯奶茶都是无常的,你当时感觉心里那个难受、那个不开心,觉得他这种素质等等……一切一切,你是什么感受?那就是一种心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佛陀就是让我们懂得,你内心任何的一点痛苦也就是感觉,你感觉痛苦了,你就痛苦。如果同样一件事情,今天一个同事把你这杯奶茶喝掉了,你觉得“很好,我做功德,喝了就喝了。他需要喝,我再去买一杯不就得了吗?”你在内心当中的这种痛苦感觉不就没了吗?“哎呀,都是学佛人,他喝了更好。他功德做得大,他刚刚忙得不得了。”你这种心的话,你内心的痛苦感觉就没有了。 所以人活在一种内心的感觉中,痛苦、幸福、希望都是一种感觉。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痛苦的“我”其实不是真正的我。大家听懂吗?就是今天你“痛苦的我”不是你的“我”,不是真正的“我”,只是一种感觉,只是你思维上停留在一种内心痛苦的感觉中。你想通了,这种感觉就没了;你没想通,这种感觉就一直在你心中。所以,不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停留在自己内心痛苦的“我”的当中。我问你们一句话,你们痛苦的时候,是不是“我很痛苦”?幸福的时候,是不是有个“我很幸福”?都是一个“我”字吧?那么你把自己的心停留在幸福的“我”的当中,寻找那种幸福的感觉,而不是把自己的心去停留在痛苦的“我”的感觉当中,这就是佛陀讲给我们听的哲学观,这个叫真谛,完全可以自己转换的。 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不要执著于任何一个外在事物的变化。变化了,怎么样呢?变化了,你痛了,也是一种感觉。外在事物的转变让你兴奋、让你幸福,那也就是一种感觉,很快会过去的。所以希望你们要懂得,不执著外在事物的变化,当中还要包括你内在的感受。你内在的感受、幸福和痛苦也是假的,很快就没了。你早上很痛苦,下午就不痛苦了;下午开心一点了,晚上又痛苦了;你早上很幸福,下午痛苦了;到了晚上,你又不痛苦了。这就叫无常。 所以菩萨让我们控制住自己内心的那种感受,要认识它,它是一种虚的,它不是真正的“我”,这是一个“假我”。比方说,你刚刚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这个发脾气的人是一个假我,因为真我是有修养的,你不大会发脾气的,这个假我是你刚刚身上有灵性,或者那种不好的气场影响着你,使你发脾气的。这是一个假我,真正的我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你这样想的话,你才能得到解脱。我们伟大的佛陀在2500年之前,他所说的佛法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可以用这种佛的智慧,来解决我们身心产生的痛苦和烦恼,这就是伟大。 佛陀说,我们人对生老病死都有忧愁、害怕,“哎呀,死了怎么办?生病怎么办?以后晚年没人照顾了,怎么办?”一切一切,你都在忧愁当中,你在悲哀、你在痛苦、你在烦恼当中。佛陀是怎么教导我们认识这些问题的?佛陀说,认为真的是自己在承受着痛苦,所以才不得解脱。佛陀告诉我们,你认为“以后这些生老病死,我现在很痛苦、很烦恼、很悲哀”,你认为“这是我真正地、真实地在承受着痛苦”,所以你不得解脱;其实你要想解脱,你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是暂时的,它会变化,因为它是无常的。你说哪一个人没有痛苦?哪一个人没有烦恼?人家为什么能度过来?因为他看到未来、看到前途,他看得到将来一切都会转变,这就是解脱的方法。没有认为自己承受痛苦,那是一个假我,不是真正的我。就像很多人说“现在吃苦,以后享受”,对不对?很多妈妈,把孩子从小养大,就希望以后孩子能够孝顺,现在小的时候吃苦,没想到孩子大起来之后会来孝顺她、对她好,这就是一种心灵的转变。所以母亲在自己吃苦的时候,没觉得自己在吃苦,因为这是一个假我。 佛陀告诉我们,人“无我”,就是让我们要明白,人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他一切都在变化无常,是无常的,所以就没有“自我”。你今天姓什么,明天变了一个名字,你过去的这个人还有吗?今天我们有一个小朋友叫李某某,突然之间他告诉我他名字改了,大家都叫他这个名字,你说过去李某某不就没了吗?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我了。名字都是假的,你过去姓什么,你现在姓什么,人家可能说“这个人是谁?哦,就是他啊。”人很可怜,就是无常。 记住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生意好了,会不好;不好了,会好。人痛苦了,会不痛苦;不痛苦,会再痛苦。佛陀让我们明白,没有永恒不变的我。我问你们,小时候你们的性格跟现在大起来性格一样吗?不一样的。永恒吗?不永恒的。小时候很大方,怎么越长越小气?小时候非常小气,一个玩具跟家里人吵来吵去、闹来闹去,大起来为什么变得这么大方?没有永恒的“我”,你变化了。小时候很难看,大起来越长越好看,所以人家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就这个道理。 我们人也是这样,有良心,你顺着正道走,越走越好,顺着邪道走,越走越不好,你的命越走越不好,全是你自己的选择。佛陀就是让我们知道,没有永恒不变的我,也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可以拥有的。你们要记住佛陀这句话: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想想看,我们拥有了什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是你拥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的——汽车、房子,包括你的太太、你的先生,当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她)就可以另外嫁娶;当你作古多少年之后,可能你的孩子、你的孙子早就把你忘了,葬在哪个坟山上都不知道。这就是佛陀在2500年前告诉我们的事情,要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任何东西我们可以拥有它,全是无常的。 因此学佛人要无我地超脱于外境的变换。人家怎么变,你还是原来的“我”,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变来变去。我相信你们身边有很多小朋友、很多学佛人经常变来变去。跟你讲好“我们明天上午去买东西,11点钟”,过一会儿,“11点半,好吗?”再过一会儿,“哎呀,跑不出来,两点半吧?”再过一会儿两点半,你好不容易等到他了,“哎呀,对不起,今天正好忙得不得了,没空了,实在抱歉。明天吧?”无常吗?变化吗?讲好的事情,一会儿变、一会儿变,你这个人非常相信他,因为你从来不知道佛陀讲的无常,“哎哟,这个人一会儿变、一会儿变”,你就会觉得痛苦。你要是跟师父一样,师父知道什么事情都是会变的,所以很多人跟师父约时间,一会儿变、一会儿变,我觉得很正常,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无常的,都是变化的,有什么正常的事情,对不对?一切都是无常的,这样你就不会伤害自己。 所以,不管外面怎么变,你如如不动,自己不变。对时空(时间和空间)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认识是什么?“哎,人生就是这样”。你们看看,现在天天数据都在变化,今天有多少人,明天有多少人,数据都在变化,是不是时间和空间都在变化?今天怎么样,明天怎么样,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因为是无常。你不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你可能就被无常所欺骗、所烦恼。 地府的无常来拉人的时候,为什么叫“无常”?就是告诉你们,你们在人间做的事情,好的、坏的都是代表你们能够长住和短住,你们在这个人间能不能住得长、生活得长一点。但是怎么生活,最后给你们两个字——无常。“只要我无常一到,你们就走人。”所以有什么可以争、可以抢、可以闹的?有什么话不能解释?有什么事情不能想通?这就是佛法,就是让我们明白,对时空要有新的认识,生老病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你不要执著于这些;脱离了这些、你不执著这些的话,你就脱离了小我,你会成全大我。“哎呀,人生真快,眼睛一眨,几十年了。四十了……哎呀,四十有五了……哎呀,要向五十岁奔了……”这么大年纪了,还折腾什么?随缘吧。做事情,能为别人多做一点,开心一点;能赚就多赚一点,不能赚,少赚一点;能开心多开心一点,不能开心,少开心一点。一切都是无常的,你今天不开心,你过两天又开心了呢?对不对?你今天很开心,说不定晚上就不开心了。因为有的人就是看到你开心了,他难受,他就弄几句话给你听听,接下来你就马上不开心了。这就是无常到来,快得不得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8【超脱于外境的变换】

白话佛法 007【善恶都是因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u9j78u5ufw&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7人首先要洗涤过去的贪瞋痴三毒。洗涤就是要把过去曾经贪过的、恨过的,还有做过的愚痴的事情,全部转污为净,就是把过去的那些污染的东西转为干净,身心就会得到干净和光明。任何人,为什么身心不光明、不干净呢?就是因为整天不开心、难受,内心就慢慢开始污染了,就不干净了。心里不干净的话,你慢慢地就被贪瞋痴所染,你的自身佛性就不能显现。自身佛性就是要慈悲别人,要对别人好,不要去贪。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洗涤自己的贪瞋痴?最好的方法就是念礼佛大忏悔文。一定要多念,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忏悔,不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很容易陷入困境。陷入困境的话,你就无法相应身口意。一个人不喜欢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经常不开心、经常想不通、经常难受。 怎么样跟自己的身体和嘴巴还有意念合在一起,让自己的心想得通,话说出来像佛,意念想出来像菩萨?一个人要有根本的清净佛性,就是佛经常讲的“境转而心不转”——环境不管发生什么,你的心不要转。根本清净的佛性,就是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这个就是你的良心本性。不管发生了什么,你心中如如不动,你知道菩萨、佛都在你心中,你不会转变这种不好的念头,六道轮回就不在你身边。很多人为什么经常六道轮回?实际上一个人很痛苦的时候、想不开的时候,他就在轮回当中了。你说六道里有天道吗?开心了,环境一变,你在天上的时间,开心的时间少了,人道开始吃苦了,鬼道开始怀疑了,畜生道就开始做那种伤害别人、对自己也不利的事情了。然后做魔,没有先人后己,只有伤害别人,不能够知道帮助别人,你就在六道轮回里。 经常脑子在六道轮回当中的人,他的怨气会很重,他的贪念会太深,这是在人间的。问题是他的宿业未消,宿业就是你前世的业障还没消,今世又在做坏事了,你怎么样能够精进、怎么样能够努力呢?有些人一念礼佛大忏悔文,就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实际上,礼佛大忏悔文真正念完之后,人应该可以使自己跳出痛苦的,但是很多人一念礼佛大忏悔文,“哎呀,我对这件事情啊……”这叫“事忏”。你要从理论上去鉴别它,“我今天念了礼佛大忏悔文,这么多的菩萨,观世音菩萨、我们伟大的佛陀……所有的菩萨、佛都在看着我们在改变自己,我今天忏悔了,这个事情,希望菩萨能够帮我消除”。那么这个时候,你心里就法喜充满,而不是念礼佛大忏悔文让你去回忆过去的。 一个人怎么样跳出痛苦,并阻止自己的罪孽?就是要发大愿心。比方说有一个灾难来了,一个天灾来了,大愿心可以消掉你很多的业障。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念礼佛大忏悔文,罪孽消除得最快。礼佛大忏悔文要多念,保平安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在人间做人也是的,保平安是什么?现在末法时期,保平安就是经常承认自己的错误、缺点,碰到事情说“对不起,我没做好,对不起”,这就是人间的“礼佛大忏悔文”。 人要讲理,人家说“你讲不讲道理啊?”这个“理”和那个“礼”差不多的,你经常跟人家说“对不起”,你是不是保平安了,人家不搞你了?罪孽消除。一个人要懂得善守戒律,戒律要善守。善守是什么意思?好好地守住戒律。要达到明心见性,很多人在人间总是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理,那不是理,那是一种缘分。哪来的理可以讲啊?缘分啊。 很多人也经常说“哎呀,我皈依了”,你不能把皈依作为一种答应、承诺,好像皈依就是以后要给菩萨做事情一样,不是这样,那是启发你内心的一种本性的善良和慈悲。你看我们天天磕头,磕头的时候思想是不是集中?心皈依了吧?你天天在度人、救人,或者弘法,这是不是皈依法?帮助别人,你就在行法,行这个佛法。你让别人看到你像佛一样,那么你是不是在进行当中?僧呢,实际上看见法师,以法师为榜样;没有法师,以自己的内心佛为榜样。我们经常要想,我们就是一位没有出家的法师。 学佛的第一件事情就要学会空,要空。你们知道什么叫空吗?脑子里杂念太多,学不好佛的。空性就是找到你的本性。空性就像这间房间一样,空了,别人才能坐进来;如果这间房间坐得满满的,其他人就进不来了。所以空是什么?我们学佛,要找到内心的本性,我们必须要空性。因为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什么都藏在自己的心中,贪瞋痴慢疑全部都在自己的心中,已经有了,要把这些贪瞋痴慢疑全部挖空,要修到空。就像一个人很烦恼,修到最后不烦恼,就是空了;本来跟别人闹意见,想通了——空了。我们从过去不认识佛法,到今天能够运用佛法,要了解佛法的意义。我们现在已经跟普通人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不思善、不思恶,就是做善事都不要去想得太多,如理如法地做,就是一种自然的行善。在你本性当中空的,你去行善,你这个人就叫善行;你今天去想“我要行善”,这个就不是净善。 所以真正地行善和执著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今天逼着自己去思善,不思恶,那么你可能是执著;如果你今天善恶都不去思,因为你是一个好人,你做出来一定是好事,你不会去想“我今天是不是做坏人的事情了”,因为你是一个好人。 善恶是相对的。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你认为是一件善事,但是到了最后,它是一件恶事;有的时候,你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你恰恰帮了别人。对不对?举个简单例子,人家在做坏事,你认为“我不应该去告诉别人”,你就害了他。有的事情,你要告诉师父,师父教育他、帮助他,把他拉回来。你不说,他做坏事了,最后断了他的慧命。这就是你们很多人认为“我不说是对的,我帮他保密”,实际上你是害了他。 打破人间的“空”和“有”很重要。你们到底心中有什么?有贪瞋痴慢疑,你还不如没有,还不如空的;你们如果今天心中有的都是佛性,好的东西,那当然“有”好了。问题是一般的人心中都是贪瞋痴慢疑,佛性的东西很快就会过去,但是那些贪心、肮脏的东西不容易洗去。我举个简单例子,你的白衬衫上今天沾染了墨汁,你要洗掉,本来就是白的,一洗就干净了,善的东西,它还保留着;恶的东西只要在你的衬衫上,在你心中,它不容易洗去,所以你才会痛苦。所以“空”和“有”:有,你把它洗掉了就是空的。本来人的心就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们不要以为这个人好,这个人不好,实际上人跟人都是平等的。你有两只眼睛,他也有两只眼睛,长得好看、难看,眼睛近视眼、远视眼,这个是另外的概念,但是总体来讲人是平等的,靠努力都能成功的。 善恶本来就是因果的一种。当你了解了善和恶,如果在因果上讲起来,你做了一件善事,到了最后的果不好,实际上并不是说你发心好就能做好事。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不管病人吃得死活,这也是一个好医生吗?你说“我是为他好,最后怎么这样?” 自己要了解自己。很多人整天说“我了解他,我了解她”,实际上你连自己都不了解,你怎么会了解别人呢?当自己快要生气的时候,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我生气了,我会做出什么举动。你要懂啊,今天太太生病了,你知道她接下来会干吗,你都要了解的。她要发脾气了,你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你知道了这个果,这个因就不会乱来了。所以当自己知道快要生气的时候,首先要用静,不要用话来克制自己。你看看,“静静静”,他静下来了;如果你想用话来克制自己,刚刚要发脾气了,你说“我不要跟你这种人斤斤计较,我会克制的,我不会理你的,你档次这么低,我跟你吵什么啊!哼,我才不理你呢!”是不是用话在克制啊?你说克制得了吗?接下来就火气更大。 所以,当一个人找不到路的时候,你往哪里开都是错,这个道理要懂。因为你不知道哪里是对的,你一开就错,那么师父把你们拉回来,教导你们。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只要一发,你就错了,你怎么讲话都是错了。所以发脾气就像开车开错路一样,你不要再去发脾气,因为你就是错了,一讲话就错。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把要说的话仔细想一想,有没有必要,可能就会过去了。当自己智慧不够的时候,先不要讲话;当自己找不到路的时候先静下来,不要乱开,打个电话问问别人,拿本地图看一看,想一想刚刚走过的路,可能你就很快找到正确的道路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7【善恶都是因果】

白话佛法 006【佛陀当年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eDlTL8PWA&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6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要骄傲,好好学佛,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管怎么样,要学会尊重别人,那是学佛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今天师父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挑粪的人叫尼提,佛陀怎么样来度他出家。这就是佛陀当年用什么样的智慧和耐心,来度这么一个机缘成熟的出家人。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年代,舍卫城中有一个贱民(贱民就是不是很高尚的)名叫尼提,因为他种姓卑贱(过去人家说你姓什么是代表着你的高尚和低下),一生就帮别人做着除粪的工作养活自己,就是挑大粪。 有一天,佛陀在祇洹精舍当中,他一看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带着阿难进城,想去度化尼提。尼提这时候正好拿着盛满便溺的瓦罐,准备到城外去倒掉(过去把粪便倒到泥土里,挖个坑倒进去,然后把它再埋掉,过去他们都是这么处理粪便的),远远地看见世尊朝自己走来,看见世尊安详的步履,庄严的仪表,眉宇间散发着那种金色的毫光,不由得让他自惭形秽,就觉得:“哎呀,我这么脏啊,怎么能给佛陀看见呢?”立刻避道而行,悄悄地离开了。当他快要走出城门的时候,却不料又与世尊相遇了。其实佛陀是有意来度他的,佛陀知道他走到哪里。这时候端着盛满便溺的瓦罐的尼提心想:“赶快回避吧!”但是心里一阵慌张,转了一个身,没想到,这个瓦罐正好撞到墙壁上,立刻“砰”破碎了,粪便溅了他一身,又是在世尊面前,他又羞愧又恐慌。这时候佛陀走到他面前,慈悲地对他说:“你想不想出家修行啊?”“哎呀,从未有过这么温柔的声音跟我尼提讲话啊!”他又感动又紧张地回答:“世尊,您是尊贵的刹帝利种姓出身,您的弟子也都是和您身份相称的贵族,我是一个卑贱的奴隶,怎么能和他们一样成为您的弟子呢?” 佛陀对尼提说:“佛法的殊胜就像清净的泉水,能够洗除一切的污垢;而又好似熊熊的烈焰,无论是巨大还是微小,细致或者粗劣之物,都能焚烧殆尽。佛法的慈悲与平等是广大无边的,不论是贫、富、贵、贱、男、女,只要发心想修心的人,都能从佛法获得最究竟的利益。”佛陀的开示就像黎明的曙光,让尼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心中萌生出想要出家的愿心。佛陀就请阿难带着尼提到城外的大河边去沐浴清净,再将他带回了祇洹精舍。在精舍中,他听闻佛陀开示,尼提心开意解,立刻得证初果(得证初果就是开悟了,想出家了。像你们现在得证初果,有的人还没得证初果,正在初初果)。 尼提于是恳切地请求佛陀要出家,他说:“我要出家。”佛陀对尼提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着。”佛陀这么一讲,一刹那,尼提头发自己掉落了,给他换上一件袈裟之后,一下子法相庄严出来了,像个和尚了。这个时候,佛陀就开示四圣谛,尼提比丘立刻证得四果阿罗汉,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一时灭尽,证得神通自在。 舍卫国的人民听到低贱的除粪人尼提竟然出家了。那个时候出家都是要非常高贵的身份,皇亲贵族啊,都是很高贵的。这个时候心里都怀着轻蔑的想法,他们也不了解佛陀为何要度一个奴隶出家修行,于是在街头巷尾纷纷地议论。很多人说:“哎呀,这样低贱的人怎么配受我们的礼拜和供养呢?”“哎哟,假使尼提进城托钵,我们家都会被他弄脏了。”这样的流言蜚语传播得特别快,没想到连国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国王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心中一则轻蔑,一则疑惑,于是乘着宝车,带着奴仆们,到了祇洹精舍,请佛陀为其解惑。 一行人马到了精舍门前稍作休息。这时,尼提比丘正坐在山门外的巨石上缝补衣物。七百个天人周匝围绕在他边上——他们眼睛看得见的,国王看到这个殊胜景象,心中赞叹不已:“哎呀,这个比丘怎么这么厉害啊?他怎么有天人在他身边的?”走到尼提比丘面前说道:“和尚,朕要想见佛陀,麻烦尊者为替通报(就是替我通报一下)。”国王还不知道他是尼提。尼提比丘立刻神通开始,全身没入巨石当中,出现在佛陀面前,一下子就到了佛陀那里了,然后向佛陀禀告:“佛陀,波斯匿王现在正在精舍门外,想来向佛陀请法。”佛向尼提比丘说:“你用你刚刚所现的神通出去,请国王入内。”尼提比丘立刻身体一缩,从巨石石缝当中又钻出来了,就像水能够自由出入一切空隙一般,没有障碍,“啪”人钻出来了。他向国王说:“已经帮国王通报过了,请大王入内。”国王看见这个尊者:“哎呀,他怎么进去便进去,出来便出来?”又惊奇又赞叹,先前的疑惑、恶念一扫而空,决定先不问除粪贱奴出家的事,想先问问佛陀,刚刚这位能变神通的尊者,他为什么有这么自在无碍的大神通。 国王想着想着,就走到了佛的面前,顶礼佛陀,右绕三匝,恭敬地退坐在一边(古时候,皇上到精舍里面要绕三下,然后坐下来。后面有人跟着,打一个伞什么跟着国王绕三圈,那种威示就出来了。有个人跟在后面,就有威示)。 向世尊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世尊,之前为朕通报的那位尊者有大神通,我看见他可以全身没入巨石,犹如水流渗入石中,也可以自在地从巨石当中现出。不知这位尊者上下如何称呼啊?”(过去称高僧大德都是“上下”,比方说上某下某大和尚。)佛陀就告诉波斯匿王说:“国王,这位神通自在的比丘,正是目前舍卫国中人们所流传的除粪人尼提。我已度化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国王一听,高傲骄慢的念头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慕和欢喜。佛陀再次向国王开示:“国王,一切世间万物万事总离不开因果,人生在世,为何会有贫、富、贵、贱、尊、卑、苦、乐的果报呢?完全是过去生中自己所种下的因啊。过去生中的心常怀仁爱、慈悲、谦让、敬顺的善念,身常行尊敬三宝、长辈,爱护晚辈,一切众生之善行,今生就会得到尊贵和富有。如果你过去生中凶残暴虐、贡高我慢,放任随顺自己的各种不好的毛病,生生就感得卑贱贫穷的果报。所以,国王,因果就是世、出世间的真理。” 波斯匿王再次问佛:“请问佛陀,尼提尊者过去生中种下了什么样的因,今生才感得穷下贱的果报?他过去世中又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可以遇佛得度,成就圣果呢?祈请佛陀慈悲开示。”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过去在迦叶佛灭度后,有十万比丘僧。在这个僧团中,有一位比丘担任僧团中的执事,这位比丘因为身体有病,常常腹泻、频尿,但他并不外出至架房如厕,而是排泄在金银打造的器皿中,仗着权势,命令他的弟子处理排泄物。因为他在僧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他便放任自己的习气,高傲自大。身体稍微有一些不舒服,他就懈怠堕落,指使弟子替自己除粪便,然而他所命令的弟子是一位已经证得初果的圣人。因为这个缘故,他在五百世中都生为下贱的人,以替别人除粪来养活自己,一直到了这一辈子,他还是为人除粪的贱民。但是由于他曾经出家,守持戒律,所以这一生因缘成熟,得遇如来,听闻法要,能漏尽烦恼,证阿罗汉果。国王,你知道刚才说的那位驱使圣人除粪的执事人是谁吗?他就是尼提比丘的前世。”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的开示,茅塞顿开,法喜充满,高傲之心消失殆尽,赞叹道:“如来出现于世,真是太殊胜难得了,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可以蒙受法益,离苦得乐。”说完,国王从座而起,走到尼提比丘前恭敬长跪,顶礼尼提比丘,至诚忏悔先前所造的恶念。此时,佛陀见波斯匿王已除掉慢心,更为彼说微妙法义。佛陀说:“执相修布施、持戒,乃至希望生天,这些都是生灭的法,并不究竟。唯有不住相,修一切善法,心无所住着,才是最究竟的大乐啊。“这时在场的大众听到佛陀微妙的开示,皆有所体会,一心闻法精进,依教奉行。 这个故事选自《贤愚经•卷第六》。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你今天偷懒,你今天让一些修得很好的人,用你的贡高我慢心去指使他,去让他做这个、做那个……所以在佛法界里法师有个规矩的,不能消耗自己的功德,什么事情要自己做。你叫别人做了,你在消耗自己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地叫别人付出,你的功德会随之而消失。他就是因为叫了一个他的弟子去除粪,而且这个弟子是已经证得了初果的一个圣人。什么叫圣人?这个人已经不是一个凡人了,这个人很快就能够上天的。所以这个人没有种上善因,他种了恶因,最后得了恶果。 我们要怎么样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未来?我们每个人要学会自己消自己的业障,不要去造孽,不要随随便便去用别人,用别人越多,你欠别人就越多。自己能做的自己去做,自己不能做的去求别人做,用功德还。所以,能做的人,一定要好好地爱惜别人,哪怕别人跟你做了,你说一句“对不起,谢谢你”,你都会业障、消耗福报少很多。所以你看法师都不愿意别人给他们做,因为会损害他们的功德。希望我们学佛人每个人都要自己做,还能做你不做,以后年纪大了,对不起,你就老得快。你越不劳动,越不自己付出,你损失自己的福德越快。 师父希望你们好好地用佛的智慧来改变,来真正地让自己能够懂得怎么样在人间化解烦恼、化解恶缘,怎么样让自己在学佛的道路上能够正信正念。任何的懒惰,任何的懈怠,任何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远离了智慧。如果有智慧,你就会破除一切迷惑颠倒,修成正果。希望大家好好地修,一定要一世修成。 今天给大家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6【佛陀当年的故事】

白话佛法 005【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SbtC_hFuDY&list=PLqXscWDAp1ck_MVBKexuPA7PpPeUaKgXC&index=5师父跟你们讲,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看看济公活佛,你笑我,他笑我,哈哈一笑,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切都会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 人生在世经常会接触到复杂的人和事,那学佛人应该怎样?好好修你的行吧。你就是要借世界上复杂的一些人和事来好好地修心,这就是给你锻炼的机会。别人骂你,你不气;别人生气,你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就是锻炼自己。所以人要学会经得起逆境的磨练,这种逆境的磨练就叫逆增上缘——增加你上进的缘分。有一些是遭到了讽刺,遭到了别人的污蔑诽谤之后,要更好地去做给别人看,就叫逆增上缘。别人讲你,没关系,“我就是要好好地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记住了,静能空心:一个人一安静,心就空了。一杯水刚刚倒好的时候,是不是会有很多沉淀物?你眼睛看不清的。当你把这个杯子放在那里,慢慢地,几分钟之后,它水中的沉淀物就会慢慢地沉到茶杯底了。所以有时候,师父教你们,磨难是你们的导师,经历一些磨难反而让你更加坚强。很多孩子就是一辈子在父母身边,受不到任何的磨难,所以当他一下子碰到一件大事,傻了,这下垮了。经常受些风风雨雨,是指导我们走向光明前程的一些小挫折。感悟真实的人间,境界才能升华。所以不管在人间碰到多少逆境,要心宽;磨难中,心要静下来,然后在困难的时候,你才会长存感恩心。因为当一个人困难的时候,才想到求菩萨保佑,让自己赶快脱离困难。菩萨帮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心存感恩。师父跟大家讲白话佛法,从佛法界来引用怎样处理人和现代事务中的一些问题。 师父今天跟大家讲佛法,跟大家谈一谈,人都有骄傲的心理。佛法把人的骄傲心理分成七种,看一看你们每个人身上有几种“慢”。“贡高我慢”的“慢”字,就是我们说的骄傲。“慢”就是骄傲,贡高我慢、骄傲会让你得到烦恼。骄傲的人烦恼不断,因为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之后,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别人之后,碰到有道德有水准的人,就不肯谦卑,不肯低下头。然后慢心会让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做都是对的,执著地去寻找理由,来完成自己在心中定位错误的东西。明明是一个错的东西,非要想把它说圆满;明明这个事情没理由,非要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圆满自己,这就是慢心。有时候这种慢心,会造成你种种的恶业。骄傲心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大家看一看,七种你有几种。 当别人在能力、学问、各方面确实不如自己的时候,或者跟你差不多,学识、能力各方面跟你差不多的时候,慢心重的人就会自高自大,对他人不屑一顾,看不起他。“不得了,你有点本事了。”“算你有学问,好吧?”还照样看不起他。两个人差不多了,你有你的本事,我有我的本事,还是看不起他。这是第一种,这叫“慢”。 第二,叫过慢,过于骄傲。过慢是当别人不论在哪方面都与自己相等,或者超过自己的时候,过慢就是故步自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不可能超过我的,我这点水平他不可能超过我的”,就看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个人笨得不得了的,他在这方面行,在那方面不行”,那么看不到别人长处,只看见别人短处。 第三种,慢过慢。就是当别人无论在哪方面都远远超过你的时候,你的慢心、你的骄傲心会使你歪曲事实,仍然觉得自己会胜过别人。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回答问题回答得非常好,你就说“哎哟,今天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脑子算他灵活”,你也可以找出理由。在家里,夫妻两个人,太太今天烧了一个很好吃的菜给你,这个男的骄傲,慢过慢,他就歪曲事实了,说“哎哟,今天烧得是不错。哪个饭店里买来的?”或者就说“今天算你走运,你明天再烧一个这样的味道给我吃吃看呢?”他就是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她了,也不承认,也不买账,他就是不认为别人在胜过自己,这种人叫慢过慢。而且他不能容忍别人获得的荣誉和赞叹。所以师父教你们学佛,首先要学会当师父表扬别人的时候,你要学会赞叹。我今天说:“这个阿姨做菜做得真好吃!”你们在边上:“是啊!她做得真的很好,我也吃过的,随喜赞叹。”“哟!这个阿姨念经真好。”“是啊,念得真好。”这叫随喜赞叹。你看现在的人,一说谁好,马上大家一个人说“好,对”,两个人不表态,三个人冷眼看他。这就是人,人就是现在这样。明明知道比他好,也不买账。比方说,一个女士在家里做了点什么事情,老公经常说“女人应该这么做的,女人连这个都不会啊?”问题你会吗?你也不会,对不对? 第四,叫我慢,贡高我慢的“我慢”。这个身体本身就是五蕴假合之身,本来就没有“我”,你是谁?你生出来如果永远不给你取名字,你是谁?你就叫婴儿,长大了叫学生,再长大了叫大学生,毕业了叫青年,然后叫中年,死了叫老年,开追悼会的时候又变成终年。悼词上听到过吗?“终年七十八”。当然这个“终年”不是那个“中年”了,终于结束的终年。所以有“我”,你就会夸大自我,有“我”了,抬高自我,处处以“我”为中心。“你们大家都要尊敬我啊!听我的指挥啊!”所以有些人一到法会上,不让他出头他难受的,他处处要出头,实在没活干了,声音讲得响一点,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这儿来——我慢啊!让大家看一看:这谁啊?这个人很厉害啊!这个人很有能力啊!到处要出头,希望整个世界都围绕他转,好像感觉世界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你真的跟他讲“地球离开你不转了吗?”他还要说“转得慢一点”。这就是人。 第五,增上慢。“慢”就是骄傲。过去学佛说贡高我慢,很多人不懂什么叫贡高我慢。现在叫骄傲,过去叫慢,那么增上慢。就是在学佛中有了一点感应,有了一点利益,得到一些因果的感应,马上觉得证到什么果位了。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证到果位了,“哎哟,我能看见这个,我能看见那个,我能看见菩萨了。我又能看见这个”,以为自己证到什么果位了。所以不要自鸣得意,人生不要不可一世。还有一些人盲修瞎练,走火入魔,都会让他拥有增上慢。 第六,卑慢。“卑”就是自卑的卑。卑慢的人自甘沉沦,觉得“我不行啊,我做不好啊。我什么事情都不行啊。到了手上就被我做砸了。”那么你说他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他还会有慢呢?为什么还会骄傲呢?“我不行啊,我这个事情做不好啊,你换一样事情我就做得好了”,明白了吗?他不学习别人,他自己做不好,还不肯听别人的。自己做不好,为什么不学学别人呢?他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知,他不谦虚,自己很自卑,“哎呀,我做不好,我这个不行,我那个不行”。人家说“你学学,跟他学学呢?”“我不学。”不学,不尊重别人的优点,不知谦卑,这是不是一种骄傲?你今天开工厂,生意做得不好,你要不要跟生意做得好的人学学本事?自己做不好还不买账,还不去跟人家学,那你慢慢地就叫卑慢。 还有一个叫邪慢,“邪”就是邪气的邪。自己没有真正学到什么学问和道德品行,为了博取世间的名利,为了达到一些自己的目的,通过各种手段虚假地获得名誉、地位,然后开始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叫邪慢。 一个人的道德在于: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善于看到自己的缺点;要懂得别人的优点,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好好地,谦虚地,你才能进步。所以不要文人相轻,不要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学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不要觉得自己有贡高我慢的资本。慢慢地学会改变,慢慢地学会恭敬、赞叹,对别人动不动就要“你做得真好!你功德无量!”赞叹别人。你一赞叹别人,我慢心就没了。你不骄傲,别人都喜欢你。有几个人喜欢骄傲的人?你一骄傲,别人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 你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家里怎么好、怎么有钱,让别人觉得你很有钱,旁边的人脸红了,这本身就是不够慈悲。慈悲的人不要让别人过不去,慈悲的人不要让别人脸红,慈悲的人要懂得别人的感受。你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就不是慈悲。你把别人弄得难受了,就像一个女孩子自己各方面很好,要照顾到别人的感觉,别人一看到你什么都比他好,那么别人就会脸红,觉得难为情。一个男孩子也是这样,你是一个大老板,有什么必要非要在人家面前显示出自己是个大老板?要谦虚啊。打工的人养活了你——你这么想的话,就会谦虚了。 我慢心一定要真正去除,不能让它滋养,天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骄傲的人、我慢心重的人自尊心特别强,因为他的确是有一点成绩,所以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觉得别人应该尊重他,而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轻视。那人家不认识你怎么办?所以很多有名的人总觉得别人都认识他。师父到外面去,我觉得人家不认识我是正常的,认识我是偶然的,我有这种心,才要更好地去度众。所以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因为你会失去平等心。要对别人尊重,不要随意伤害别人。学佛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重别人五分,人家尊重你八分;你尊重别人八分,人家尊重你十分。所以你想让别人尊重你,学会先用尊重的姿态对待别人。有时候一个不当心的藐视、轻视别人,别人也会很快地反馈于你身上。 另外,自尊心强的人,有时候往往内心很脆弱,因为在他的眼中,有谁只要超过他,他就会崩溃,他天天要别人讲赞美他的言词,一旦受到打击,精神很快就会崩溃。 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要骄傲,好好学佛。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管怎么样,要学会尊重别人,那是学佛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2020年2月28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五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5【有道德须去除我慢】

白话佛法 004【有所不为,才能活出自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Se3ie2S18&list=PLqXscWDAp1ck_MVBKexuPA7PpPeUaKgXC&index=4好,各位佛友大家好!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白话佛法》让我们明心见性,让我们能够理解深奥的佛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怎样运用佛法在生活中让自己心里的烦恼得到解脱。 佛法的佛言佛语,非常具有哲学和哲理。佛法人生,经常说心念决定言行,就是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语言和行为。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一定是心里想过的;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一定是想过的。有了这个意念,才会有这个语言和行为出来。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怎样的人生,取决于他现在的起心动念。如果现在念头好,那么人生就转危为安;如果现在的念头经常瞋恨、愚痴、忌妒或者烦恼,那么你今后的念头就指导着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所以很多人一生烦恼,很可怜,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让他今后行为受阻碍,语言出言不逊。 一个人要活出自我,也就是说活着的人要离开自我,不要整天一开口就是“我”——“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我受痛苦了、我烦恼了”“凭什么我来受苦”等等。如果能够离开我相,你自然就不会去和别人攀比,因为没有“我”了,你跟别人比什么?你就不会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你没有我相了。就是因为太在意“他在我面前这么讲”“他这不是有意讲我嘛!”有这个“我”字在,你就会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些讲法。明明这个人根本不是讲你,你会拉到自己身边来,“你不讲我,讲谁啊?”这就是人离不开我相。如果你能离开“我”,你慢慢地会变得乐观,人也会变得坦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单纯。我问你们,小时候一个小朋友纯洁单纯吧?他没有我相,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所以活得很自在。 其实想穿了,每一天晚上对我们可能都是一个人生考验,可能都是一次死亡。早上黎明就是一次重生,所以过去有很多人经常在早上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感谢菩萨,我还活着,谢谢菩萨的慈悲。”不要再去为每一天欢喜和悲伤的人生纠结自己的内心。人要真正懂得,人生最好的回报就是能够放下烦恼、解脱痛苦,不要让自己束缚在欲望中。所以很多人,因为还要这个、还要那个,永远在欲望中。还有的人师父说他:“你不要这样,你欲望太强。”他说:“我不是欲望,这是我的理想。”实际上理想和欲望不能混为一谈,欲望是无尽头的,是对物质的拥有。理想是什么?是精神上的一种充裕,精神上想得到一些满足,那应该说是一种理想。当你在人间占有的东西越多,你慢慢地就会被这些所拥有的财、物、名、利所束缚。因为拥有再多,它也会离你而去,名守不住,财物守不住,一切都会离去。你把这些名利攥得再紧,到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什么?填补心灵空虚。选择填补心灵空虚的意思就是不要错过任何对心灵改变的机会。怎样来改变你的心灵?把“我”字变成大家,把自己的小我变成一个大我。比方说,你说“我吃亏了”,你就说“我们大家吃亏了”;“我赚便宜了”,应该说“大家赚便宜了”。那你就把我相慢慢地消除掉,心灵就不会空虚,不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为自己活着的人,就天天斤斤计较。所以莫计人生小账,一个人一生有多少小小的账,左一笔、右一笔,要学会放弃。放弃诱惑,放弃诱惑的人会拥有新的机遇;抓住诱惑不放,你慢慢地会负重,必致步履艰难。负重就是你不肯放下,背在身上,时间长了,你走路都会觉得很艰难。 我们做人,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无事心不空”,没有事情,但是心中要念经,要想着众生,就不会觉得颓废,不会觉得没劲、没意思。“有事心不乱”,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心不要乱,慢慢地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大事心不畏”,做大事情的时候,心不要畏惧,不要害怕,因为大事也要做,小事也要做。大事,也能把它做好;小事,心不要轻慢它,也要把它做好,叫“小事心不慢”。想通的人,人生悲欢离合,甜酸苦辣,都是在于心的开始。酸也是心酸,苦也是心苦,甜也是心甜,辣也是心里觉得辣辣的。甜酸苦辣都是心造成的,所以心态要好,有什么过不去的大坎儿? 人生走到今天,身在红尘之中,只要以善为本就可以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去做了,好像又没去做过一样。做了就做了,没做就没做,做了又像没做一样,没做又像做了一样,心无罣碍,心自然就趋于平和、宁静,就如开放的莲花一样,自然从容,它不为谁开,也不为谁落。所以学佛的人、想得开的人,他一切随缘,“该我的就是我的,不该我的就不是我的”。该拥有的就是你的,不该拥有的会给你带来灾祸。所以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很多人的绝望就是因为这条路他觉得没路可走,他才选择了绝境。 在人生中,学佛人必须远离悲苦,这些悲苦都是给我们的一种考验,有时候很快过去了,有时候过去得比较慢,但是一切都会过去。有时候平坦的路都是比较拥挤,学佛的路,有很多法门大家挤在一起。要想一想,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选择好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因为只要心有勇、行之力,就是心里要有勇敢,行为要有力量,思维要拥有智慧,永远矢志不移,你就一定能成功。 很多人没有缘分,会错失很多事情,这是人生的常态。没有缘分就没缘分了,错失了也没有办法,不要有太多的悔恨和痛苦。当我们走了很远的时候,再回头望望,那些过去的人与事早已消失在记忆中。真正的人生,是在你真正不懂的时候,它是很美好的;当你一旦懂事了,进入了人我是非中,你的生活变得非常烦恼和忧伤,因为你感受到的不是纯洁,而是人间红尘中的尔虞我诈。希望大家要改变命运,不是靠机遇,而是靠心态。心态好的人,万事都能变得好;心态不好的人,不管什么事情,就算一件好事,也会得不到一颗安宁的心灵。希望大家一定要懂这些道理。 过去讲人生“三十而立”,一个人三十岁了,应该自己能够独立了。立什么?学佛人应该立什么?过去讲立生、立业、立家,我们应该立志,好好地离苦得乐,学佛学法。 “四十不惑”,不惑之年。大家知道什么叫“不惑”吗?不迷惑了,明白了。那你明白了什么?一般的人明白了社会,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与人这么复杂。而学佛的人四十不惑,应该不迷惑,不被人间的欲望所缠扰,大胆地走出烦恼,不贪,不瞋,不恨。 过去讲“五十知天命”。什么叫天命?实际上用现代话讲,知道了人生命运的轨迹,就是生孩子、结婚、找工作、赚钱,给自己人生定个位。“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那个事情做错了”,你知什么天命?你应该知道五十了,赶快修行了,赶快帮助别人了,因为留给你帮助别人的时间不多了,留给自己改变心态的时间也不多了,留给你忏悔、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时间都不多了,这才叫五十知天命。 过去讲“六十耳顺”。看透了,看透人生、生命了,名利带不走,生命很短暂。想通了,“我六十了,做也做不动了,我也不会再为那些钱去痛苦、去煎熬了”。你明白了什么?六十岁了,应该知道可能要换一个景点去旅游了,赶紧要让自己找好下一个旅游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回到观世音菩萨母亲的身边。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应该念经、许愿、放生,多做功德,帮助别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如果你们今天还在作恶,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呢?要放下自己。 过去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因为过去的人活得并不像现在人这么长,有的热的地方人活得很短。七十从心所欲,怎样去做呢?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实际上学佛人到了七十,就应该知道好好地修身养性了,好好地念经,好好地理解佛法。但是很多人一生还在追求,到了七十还在追求一些名利,那么只能在红尘路上更显得孤独。因为你所走的路、人生的路,有的是通向渡口,没有船,有的是通向荒漠,没有骆驼,人生走到哪一站算哪一站,没有目标,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人为什么苦?因为人与人心里的距离在越拉越远,不能够想同一个事情,不能够与日月同眠,不懂得怎样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所以人就不能让自己一生得到圆满的结果。 所以佛说:生出来很苦;老了,想吃什么东西吃不动了,很苦;走路想去玩了,玩不动了,苦;病了最苦;死了更苦;还有爱别离,喜欢的人你离开他了,你这种苦啊;还有怨长久,就是怨气啊,不愿意看见的人天天得看到,你又很讨厌他;还有求不得苦,天天想把这个事情求到身边,求不得也很苦;还有放不下苦,天天挂在心中放不下,很痛苦。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你的命是自己造成的,你的相也是自己造成的。天天动心,你的相就在动。你动善心,善相出来;你动恶心,恶相出来。很多人说,你是个坏人,就会恶形恶状。 只有学佛的人懂得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才会不变。你对人家还是这么好,别人还是对你这么好。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什么意思?坐在那里也有智慧,站起来做事情也有智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禅定,你心中都有这个世界,有这个道场。你做每一件事情,就像佛一样在做,就是一叶一如来。 有一个诗人讲“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什么意思?春天来了,花自然就青了,很漂亮;秋天到了,叶就飘散了,花的叶就飘零了。所以“无穷般若心自在”,树叶在春天会变,在秋天也会变,而我们无穷的智慧、智慧的心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这样,不会变的。 希望大家“语默动静体自然”,语言要“默”,就是少一点,行为要安静,整个身体、整个人生就会自然。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心动,不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来不及去做,坐不定、站不住,就是静不下来。 其实人生,日复一日,我们放下了很多,有的不想放的也放下了。一生千方百计想得到很多东西,精打细算,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求不得,拼命地烦恼,想去得到,最后失去了。一生中斤斤计较,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只是结怨结得越来越多。贪这个、要这个,什么都要,贪心不灭,造了多少孽?把别人手上的东西拿过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慢慢地在人生中觉得享受了很多,但是临终的时候又能带走多少? 有所不为 才能活出自我 ——2020年2月28日《白话佛法》开示第四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4【有所不为,才能活出自我】

白话佛法 003【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7cDjzMTIc&list=PLqXscWDAp1ck_MVBKexuPA7PpPeUaKgXC&index=3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个婆罗门(婆罗门就是贵族),他们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非常英俊、端庄,父母亲非常疼爱他。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在无忧无烦的快乐当中,这个孩子度过了黄金一般的童年,就是日子过得非常好。但是,人往往被欲望和快乐所迷惑,在欢乐的日子当中,谁也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痛苦。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快乐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有痛苦。你们谁都身体好过,你们想过自己以后年纪大了,会身体不好吗?没有。这位婆罗门也是这样。 婆罗门家中的这个孩子,他有高人一层的智慧,非常聪明,虽然他生长在富有安逸的环境当中,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了解人生的痛苦和人做了很多的罪恶。这么小的孩子,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因此,在他成年之后,他辞亲出家当了比丘。什么叫辞亲?就是跟自己的亲人告辞,出家当了比丘。 有一次,这位比丘在教化回来的路途中,在荫避的森林里遇到一队商人。这个商队去外乡从商路过此地,傍晚时分正好走到山这个地方,天快黑了,商人们没办法,只能在这儿扎营过宿。这位比丘看到商人们大大小小的车辆,以及大量的货物,他一点都不关心,像没看见一样,他就只管在离这个商队不远的地方徘徊,自己慢慢地走来走去。 这时候,从森林的另一边来了很多山贼,来偷东西、抢东西。他们打听到有一个商队经过,就想在夜幕降临以后劫财、劫物。当他们偷偷摸摸地靠近商人夜宿的营房时,却发现有人在营外漫步,“哎哟,有人在外面站岗放哨,在漫步。”他们怕商队有备,所以想等大家睡熟了再动手,于是他们就埋伏在山边上。然而,营外巡回的那个人,就是那位法师,通宵不入营休息,不睡觉。法师走过来、走过去,嘴巴里还不停地在念经。结果天渐渐亮了,那几个山贼因无隙可入,气愤得大骂,骑着马“哗啦、哗啦”、骂骂咧咧地就走了。 正在营里睡觉的商人赶紧跑出来看,只见一大队的山贼,手持铁棍、木棍往山上跑去,只有一个出家人站在营房外面。商人惊恐地走上前去问道:“大师,您见到山贼了吗?”这个出家人很平静地跟他讲:“是的,我早就看到了,他们昨天晚上就来了。”“大师,那么多的山贼,您怎么不怕?独自一个人,您怎么敌得过他们那么多的山贼呢?”出家人一点不紧张、不慌忙,非常心平气和地说:“各位,见山贼而害怕的,那是有钱的人。我是一个出家人,身无分文,我怕什么?贼所要的是钱财宝贝,我既然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无论住在深山还是茂林里,我都不会起恐惧心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愚昧无知,对那些不实在的、虚幻的金钱名利,今天可以有、明天会没有的东西,瞬间可以流失的或者变为别人的钱财宝物,他们不但不肯丢弃,还会舍下自己的性命去狂夺,而对自己拥有的善心、平安的生活、平静且自由自在的心理却熟视无睹。为什么说平安就是福?你们坐在这里平平安安就是有福气,要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受苦,有多少人车祸之后变成残疾人,有多少人因生癌症而过世。所以,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应该像这位出家比丘一样,能够体会到这个世间苦空无常的真相,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把无常的钱财带在身边,实际上是一种拖累。我们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样才能放下自我,精进修行。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学会要有道德,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道德问题。每一天的起心动念会给你带来很多业障。我们不需要业障,我们不能拿自己肮脏的意念来破坏内心自然的清净和纯洁。就像在心中拥有一种自然美,很多人每天在贪瞋痴慢疑,什么都要,拼命地追求名利,就是给自己的内心制造自然灾害,所以每一份自然灾害就有你的共业。所以人要认识到自我肮脏的灵魂,才能学着做佛,来去除那些肮脏的灵魂。 要好好地学习和明白佛法佛理,不要随随便便指责别人,也不要随随便便贡高我慢。因为当你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会造成一个大的因果,这个因果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有时候因果造得太大的话,会造成下地狱的因果。 要成道,首先要归道。你今天要想开上高速公路,成这个道,是不是先要从小路慢慢地归到大路上来?就叫归道。道就是得道者,一种智慧。别人说“你成道了”,什么叫成道?成道了就是明白道理了,知道了这个事情,知道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么学佛,应该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叫得道。 在你的知见里,应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能够明明白白。你知道你的心吗?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所以师父要你们把自己的杂念丢在一边,弘法利生,好好地救度众生。成道是什么?远离人间的私心和杂念,不能一切都围绕着法界而转。这十法界包括我们这个人间,叫法界。有时候你对事物的一种追求、对名利的一种追求,会造成你不认识自己。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看电视连续剧,时间长了,天天吃面包擦点果酱,一集一集看下去,天天躺在那里,上班都不上,说一定要把这个结果看到,最后连续剧看了多少?几十集,看得眼睛也不好了,腰也酸痛了,最后人也发胖了,因为当一个人坐着不动的时候会发胖。 所以一生要把人做好,学会无我,念念众生,就拥有一个无量的世界。我们应该好好学佛,好好拜佛,要学会看破放下。希望大家好好努力,好好修心,人生无常。师父经常跟你们说人生无常似有常。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很多难以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学会去理解它。很多事情你没有耐心,你就永远不了解它。所以人活在世界上要有耐心,没有耐心的人不能成就佛道。耐心是什么?耐心就是精进地预备。什么叫预备?过去我们小的时候在学校里“预备——起!”预备,你准备好了没有?预备就是耐心,预备就是要有精进的准备。我们有忍耐,才谈得上精进;一个没有忍耐的人,一定学不好佛,一定不会精进。 学佛要学智慧,好好地学佛,就是好好地学佛的智慧,学佛当年怎样到人间来弘扬佛法,能够让我们理解这么深奥的佛法。人真正要懂得“万境本闲,惟人自召”,实际上,这个境界都是空闲的,没有变化,只有人才会召来很多烦恼。“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别人再怎么样,心如如不动,有什么改变你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拿个手机照自己,不管边上人在跟你说什么话,你都没有反应,是不是如如不动?别人说:“你知道吗?这个产品好得不得了,可以让你发财,可以让你做什么……”你照着镜子看一看,如如不动,对你产生什么效果了?没有,什么都没有产生。你被他说得心一动,接下来你的表情马上感觉自己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了,因为你的心已经动到这里面去了。 人有时候“不需说而言,多说必遭冤”,该讲的话讲,不该讲的话不要讲。不应该说的话,叫“不需说”。不需要说的话而去说它,你会招到冤家的。谁要你讲?这样不是招冤家了?别人在讲,你突然之间跑过来插嘴,谁叫你讲的?你不是招冤家了吗?“不当言而说”,不应该讲的话你去说了,那就是瞎说。瞎说要惹祸的,人生就是不能瞎说。 希望大家好好地努力。好,今天《白话佛法》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学佛,如如不动。师父在遥远的澳洲非常想念大家,思念大家,也希望大家从学佛中得到更多这种好的体会,来激励和鼓励自己精进努力,放下万缘,忍辱精进。师父以后经常会给大家做这方面的《白话佛法》开示,能够让大家拥有时刻清醒的智慧,来面对烦恼的人生。有“智”者事竟成,只要有智慧,你一定能一世修成!谢谢大家。  心若不生 境自如如 ——2020年2月21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三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3【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白话佛法 002【控制思维,舍心修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qLAGu0GSo&list=PLqXscWDAp1ck_MVBKexuPA7PpPeUaKgXC真正的修心不是追求外相,而是修你的内心。你内心得到了,你的外相一定得到;你的内心得不到宽容、包容,得不到幸福,你的外相一定是凶狠、冷漠的。很多人比较冷漠,实际上是因为他内心没有想通,所以他没有守相戒。要知道相都有戒的,看见不应该看的事情,你不能脸相表示出特别感兴趣。有些不好的东西,你看了之后,脸色表现出一种喜悦,那你就错了。守戒的人要明白,心不为相动,心不为戒动,就是守戒了,都要没感觉自己是在守戒。就像你们开车时在红灯前自觉停下来一样,你会觉得“我在守戒”吗?这是一种来自你内心的本能反应。 “非念积念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有念头,你的念头才会真正地让你去修。也就是说,你没有念头积存,你才会有念头让自己去修。你有杂念,你怎么能念念修心?“非心戒”就是说,如果你一边有念头一边想修,那你并不是在心中守戒,所以不是正道。正道就是让你们放下、看破,无牵无挂,心无罣碍。那么,心不在相,就是没有心相。真正修心的人是心无罣碍,你没有一个心要用这个心来修,而有些人则是要用一个虔诚的心来修自己这颗心,实际上,你这个“虔诚”就是因为你不虔诚,所以你才想用自己一颗虔诚的心来修这个心。如果你今天已经很虔诚,你还用说“我要用这颗非常虔诚的心来修心”吗?你今天是个好人,你用不着对别人表达“我是个好人”,其实你就是个好人。你用不着走到人群中去说:“各位,好人来了。” 记住了,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假善人”,就是这么“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是这么来的。 要舍心修行,也就是说,当你修行的时候,要很自然的,不要觉得自己在修心,其实你已经就是在修心了。你们已经是好孩子,你们已经会念经,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修心人呢?你已经在做善事了,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善良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佛应该在守戒当中。讲到底,一个人想守戒、想舍下都是不容易的。舍是什么?因为你觉得这样东西是你自己应该拥有的,但你不肯拿出来;你现在身上有一个不好的毛病,你不肯舍去,你就会拥有这个毛病;你喜欢讲别人不好,你不肯舍去这个缺点,你还是天天讲别人不好,最后你就是一个恶人。所以修心修到后来,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 很多人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你们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你骂他,他骂你;你恨他,他恨你。你恨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痛苦?对,那么你在恨他时,你的境界在地狱。他骂你的时候,你一生气,你是不是又在地狱了?那你已经在地狱进、地狱出。所以说,一个人一念佛在天堂,一念魔就在地狱。 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有什么自我?我有什么?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师父经常有意批评你们,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你们,就是要你们学会放下。你做错了事情,你不应该接受批评吗?批评之后你脸红了,说明你没有放下,你还有执著和贡高我慢。学佛人要学会认清自我,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算一个好人,还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还是属于一个坏人?你自己要对自己有所估量。 在心中不要去跟别人计较,不要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任何的斤斤计较都会造成因果。只有理解他人,你才能善解因果。只有帮别人承担,去理解别人,你才能离开恶念、恶语、诽谤和逆境。想一想,如果你去帮助别人,你是不是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不是远离逆境了吗?你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别人,谁来诽谤你?你今天离开了恶念、恶意,那么你承受的就是善因果,而跟这些善因果相应的,就是别人来爱护你、别人来帮助你、别人去改正他们自己的错误。 所以,有时候在人间看人,不要觉得这个人做得对、那个人做错了,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在自己心中先有一个是和非:“这个人讲出来的话肯定是错的,这个人没有一句话是对的。”你怎么知道他没一句话是对的?“这个人很讨厌!”你觉得他二十四小时都讨厌吗?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对或者错。 真正学佛的人要宽恕别人,不要用自己的邪知邪念看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看法不公正,你就会错看别人;如果你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不能用正常的观点看别人,你最后反而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因为你看错别人,别人当然会说你这个人很没礼貌、很没文化,说明你这个人有瞋恨心、嫉妒心,你就会产生自私心和欲望心。你就会非常有芥蒂地去伤害别人,那么,你慢慢地一定会离开清净心。从表面上看来,有些人穿戴都很整洁,但是他的心并不清净。一个没有私心和欲望的人,他的心才会清净。 皈依正道是什么?就是把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凡是正的事情就去做;凡是不正的东西,你心念动了,就叫犯戒。你要时刻在自己的心中守戒,因为你心中守戒了,你才不会不认识自己。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到超市去买东西,如果你很守戒,你就不会去想自己要拿一样东西不付钱。可是,如果今天有一样东西,你只要心里想着不付这个钱,你想想看你接下来会有多难受,手发抖、出冷汗,左顾右盼,然后走到门口看到自动检测机你会很害怕,害怕别人发现你的劣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的心动了,你今天心不动,你会害怕吗?所以,当一个人破戒之后,他就破掉了自己的人格。守戒的人,他就拥有自己应有的善良人格。 一个贪心的人一定会有欲望,有欲望的人,时间长了他一定会贪心,内心痛苦就是因为他有贪心和欲望。如果一个人整天懂得舍和帮助别人,他慢慢地就会看破、放下。我们人自我思维中有很多肮脏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太多烦恼和欲望。有时候一个欲望来了,我们做错了事情,可以忏悔、愧疚和改正。但有时候它是一个责任,如果你愧对了别人,这种冤结不是你念几遍《礼佛大忏悔文》就能化解的。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他心中就会留有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希望你们要发心发愿对众生好,要拥有和保持做人本来就具有的高贵品质。人的道德在哪里?就是做人之德啊,尊老爱幼就是一个道德,先人后己就是一个道德,不打妄语、帮助别人就是一个道德。成就你拥有的行佛之道,你就是有品德、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就不会太烦恼,就会远离灾祸。你做出来的事情,用现在话讲,都能够放到台面上,你怎么会有凶灾呢?你偷偷摸摸地做很多事情,放不到台面上,你终有一天会被别人发现,那个时候你就倒霉了。师父今天跟大家讲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佛法守戒的真谛,懂得用佛法去除自己的欲望和烦恼。  控制思维 舍心修心 ——2020年2月21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二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2【控制思维,舍心修心】

白话佛法 001【起心动念即是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Z0dqYnQBk来自全世界的佛友们和心灵法门的弟子们,大家晚上好。师父跟大家今天讲《白话佛法》,能够让大家开悟、明性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总是不认识自己,我们可以认识别人,但是不能认识自己。就像一个人自己有很多毛病自己都不知道,当别人告诉他的时候才慢慢知道,“哦,我还是这样啊?”实际上,你不认识自己的话,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业障和因果。所以任何人学佛,要从真正认识自我开始;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能力去做某些事情——到底今天胃口有多大,今天能够做什么事情……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所以一个人连自己身上各种各样的能力都不知道,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他怎么能够了解佛法呢?所以,真正地学会认识自我,一生才能把人做好。不是单单说做佛,就是做人,也要认识自己啊——我身上有多少缺点?我这个人耳朵根软;我这个人喜欢把人家的话传过去传过来;喜欢什么事情,还没真正了解它,已经开始做了……那么这就是人的毛病。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自我,然后才能驾驭自我;做到驾驭自我之后,才能拥有无我——把自己忘记。所以学佛人肯吃苦,念念为别人,一切为众生。就像一个母亲在家里,脑海里总是想着自己的孩子,总是想着别人,母亲吃了很多苦。因为她的心想着别人,才得到别人的尊敬。实际上懂得能够为别人想的人,本身就拥有了无量的境界。你们交朋友,如果一个人一开口就是讲自己——讲自己的感受,讲自己怎样怎样,这个人没有无量的境界。 能够放下自己,才能真正了解众生。过去有很多徒弟跟师父学佛,天天打坐、念经、磕头,他们说:“我这样就能成佛了吗?”师父就告诉他:“你打坐也成不了佛,你念经也成不了佛。”那么很多徒弟就问师父:“那我怎样能够成佛呢?”师父就告诉他:“因为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这个哲理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很多人怎么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学佛人,怎样能够让自己变为菩萨?因为他无我。他没有想过“我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是为了我的将来、我的名、我的利……”,因为他一切都忘记了。 没有我相,才能有佛相。一个自私的人,哪来的佛相?所以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他成佛了。一个善良的人从来没想过要占人家便宜,但是他最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佛想过什么?佛只想:怎样来救度众生?怎样来施舍予别人?怎样能够让每个人心灵充满智慧和般若?佛菩萨每天就是想着怎样帮助别人、方便众生。如果我们天天想着舍下自己,能够为别人多多着想,凡事为别人服务,每天想着“我应该为他多做一点,我应该帮助他,我应该去承担责任”,然后每一天默默地付出,而且不夸耀自己,慢慢地只是在责任中理解、包容、原谅,在学佛中没有任何欲望和贪图,这就是无欲。一个人没有欲望地付出,就是未来的菩萨。 我们做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想象着“我能做什么,我以后要成为什么,我想得到什么”,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真心地对待众生,真心地爱戴众生,真心地宽待别人,才能把自己的佛心全部舍出去,你会得到众生的佛性,因为你救度了众生的佛性。很多人天天说“我要成佛,我要一世修成,我要求得到……我能够一世修成、能够改变自己”,其实这种需要,佛都是没有的。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佛对我们没有任何欲望,所以我们做事情、做人,也不要动不动为自己来打算。真正能够为别人所想、为别人而活的人,愿力就出来了。很多人,你说他有没有愿力?他有愿力。愿力在哪里?愿力在心里。愿力不是告诉别人,愿力是自己用真心默默地耕耘。 行愿之道:你今天有愿力,你还要去行;当你行了这个愿力,你才能修成正果。佛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佛也没有想过要帮助别人,但是佛天天在做佛的事情,在救度众生,他怎么会不成佛呢?我们人,想做一个好人,只要你天天做好事,不去想“我是个好人”,你难道不就是一个好人吗?所以功德怎么来的?默默耕耘。 一个人能够舍去身上的毛病,舍去自己内心的贪、瞋、痴,实际上就是在佛的道路上精进修行。 一般人学佛拜佛都是有求的,如果你去求了,说明你想得到什么,那你就会有得失之心。今天不管做什么善事,我没有去求,我觉得学菩萨是应该的,学佛是应该的,为别人付出也是应该的,我没有任何条件作为自己的交换,否则就不能成就佛道。很多人为什么自己舍了而得不到?因为他在舍的时候,他就想着要得回来。如果一个人直接就能得,实际上就是他舍了。佛从来没想过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但是佛一直在帮助我们,这不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就是我们自己做功德而佛给我们的加持吗?所以做人要学会拥有无量的德,才会拥有无量的福。无量的德是怎么来的?是守戒。无量的德是哪里来的?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地付出,当一个人没有私心地付出,你就拥有了道德。 学佛人要不为自己,好好做人,多帮助别人。当你无私帮助别人的时候,难道你得不到吗?表面上有些理论是空洞的,要想达到无私、无我的心境,谈何容易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做着那些无私无我的工作。这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说的,一个母亲没有自己,她没有私心地照顾孩子、照顾家庭,她根本不想从这个家庭得到什么,她只是一昧地付出,这就是母亲的无私和无我。所以天下的母亲非常受人尊敬,被称为伟大的母亲。当一个人无私地去付出的时候,你就破掉了自己的“我相”。就像很多人做了很多好事,人家说:“你做了这么多好事,功德无量!”“没有啊,我没有做什么。我没有功,我也没有德。”事实上你有功德吗?有的啊。你用得着自己去讲吗?这就是学佛做人的一个方法。 功和德在你内心的起心动念当中。你的功是怎么来的?你刚刚想到去帮助别人,你就有功了。“我要去帮助他,我要去解救他,我要去扶持他。”这就是功。当你真正去做了,你这个德就来了,因为你的道德使你付出了时间,使你为别人的很多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你就是无相境界。不为自己,只为他人,说明你内心的意识当中已经有戒道。什么叫戒道?“戒”就是戒律的戒,“道”就是佛道。一个人想成就佛道,必须要守戒。当你克制自己的私欲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戒道。 很多人在做人当中、在生活当中,私心杂念太多,每一天有太多的贪求、妄想和妄念,要这个、求那个,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起心动念。什么叫起心?别人告诉你一件事情,你心一动,这叫起心。什么叫念头?看到好吃的食物、好看的东西,自己想要占有,那么念头就出来了;对一件事情不理解,就会杂念出来了。当一个人起心动念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在用因果做着自己的行为。 因果非常的严厉,它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没有清净心的人,一定会造因结果。我们现在人总是说“这结果怎么样?”结果你自己最清楚,你今天偷东西了,结果就是被别人抓住;你今天讲别人坏话了,结果就是被别人骂。结果就是结成的果实,如果你结善,那么就有善果;你清净了,就有清净果;你今天圆融了,有圆融果;你真正地守戒,你就会得一个戒果。一个守戒守得好的人,经常会有人对他讲:“你这个人守戒守得好。”“你是怎么不生气的?你怎么能够放得下的?你怎么什么事情都想得清楚,都能放得下?”其实,这个人心中很明白,因为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跟明天一样吗?不一样。明天跟下个礼拜一样吗?不一样。下个礼拜跟下个月一样吗?不一样。下个月跟明年一样吗?又不一样。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所以叫无常。 我们人傻就傻在想不通的时候,还拼命地往里边去钻,还拼命地去想,起心动念每天在犯戒之中。你们说你们哪一天不犯戒?你就是开着车,看见一个女孩子好看一点,你多看了一眼,就是犯戒;你今天看见一个帅哥,你多看一眼,就是犯戒;你今天是学佛人,你觉得自己应该多拿一点,也是犯戒,一切都是你的起心动念引起的。 起心动念即是业 ——2020年2月21日白话佛法开示第一集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01【起心动念即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