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6 得道前后的日常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得道之前做什么?”老和尚说:“我得道之前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说:“那您得道之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说:“那何谓得道呢?”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就是砍柴,担水就是担水,做饭就是做饭。”这就叫一门精进啊。我们做人也是,吃饭的时候想事情,饭也吃不好;睡觉的时候想事情,觉也睡不好。有本事,想事情的时候就想,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睡好了起来继续想,那也叫“一门精进”。 【20170416马来西亚·槟城弟子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416 得道前后的日常

20180312 佛陀帮弟子穿针

佛陀当年有一位弟子,他的眼睛看不见。他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冲着外面说:“请肯发心积功德的人为我穿个针吧。”这时候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他伸出手,接过他手里的针,将针线穿好之后递给他。他不知道是谁穿的,说:“谢谢。”结果佛陀说:“我是一个喜爱做功德的人。”这个弟子一听,赶紧跪下:“佛陀,您的功德已经这么大了,不缺乏这么一点点小功德。”佛陀告诉他:“你知道吗?我还是要不断地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是由过去生活中的点滴累积而来的。” 【20180312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80312 佛陀帮弟子穿针

20170930 哲学家的高谈

有一位船夫送一位哲学家过河。上船的时候哲学家问:“你懂哲学吗?”船夫说:“不懂。”“你生命的一半没有了。”哲学家冲着这个船夫说。船划到一半,哲学家又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又说:“你生命的一半当中的一半又没了。”正当他滔滔不绝说的时候,海上兴起了狂风,这个船快要翻了,船夫就问这位哲学家:“请问,你会游泳吗?”这个哲学家说:“不会!”船夫冲着他语重心长地说:“那你的整个生命就没有了!”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学佛理论再多,用不到实践当中就是浪费;学了佛理不能用在生活当中,你等于没有学。真正的修心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行住坐卧。我们一定要“人成即佛成”,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像菩萨一样的人,做一个像佛一样的人,每天做好事,不做坏事,每天度人,我们每天慈悲放生,那我们在人间就是菩萨,希望大家成为一个人间的菩萨。【20160701 香港开光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930 哲学家的高谈

20170930 妇女拜佛的四个愿望

有一个年轻的妇女非常虔诚,早上晚上诵经拜佛,从不懈怠,但她对佛法认识不足,信佛只是为了祈求福报。有一天,她梦到观世音菩萨来了,对她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有什么需求吗?”妇女见是观世音菩萨,赶紧下拜,然后说道:“菩萨,如有可能,小女子愿生三子。一子从商,成大财主;一子务农,粮仓丰实;一子做官,光耀门庭。”菩萨问道:“难道修行人就没有别的要求了吗?”妇女思索良久,回答:“除非再生一子,出家得道,今后再来度父母。”菩萨说:“生四子,抚养长大太辛苦了,我让你只生一子,四个愿望都能满足。”说罢隐去。妇女醒过来了。第二年,这个妇女果然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容貌端正,聪明过人,妇女特别开心。幼子长大之后,果然经商,生意兴隆,三年之后获得巨利。钱多了,他又不想做商人,弃商务农,在三年之内,果然五谷丰登,粮仓满足。他做了这么多,做什么成功什么。他觉得做农民有这么多的粮食,也不满足,“我弃农求仕吧。”结果他一做官,官运亨通,做了三年的大官。之后,突然他看破红尘,想弃官求佛、求道。这时候母亲拉他的后腿,对孩子说:“孩子啊,你求财得财,求官得官,平步青云,世界上能有几个像你这样啊?学道很苦,你富贵荣华不享,何必去吃那种苦呢?”儿子说:“母亲,那你为什么要学道呢?”母亲说:“我学道是为了修修来世,也是为了你能耀祖光宗啊。”儿子说:“母亲,你不是曾经向菩萨许愿,能有一子出家得道,将来再来度父母吗?难道你把对菩萨说过的这句话给忘了吗?”母亲想,儿子怎么会知道她在梦中许的这个愿呢?儿子又说:“母亲,前几天我梦见菩萨,菩萨对我说:‘官场最有风险,你若不迷途知返,前途就有杀身之祸。’我听了吓出了一身冷汗,醒了。醒后思之再三,感到做官最担惊受怕。因为皇帝一旦发起怒来,刽子手就站在你的身旁,非但性命不保,连家产也被抄光。为了躲避这种厄运,我还是早些悬崖勒马为好。”母亲听了儿子说的这些,觉得有理,也不阻止他了。于是,儿子挂印弃官,访得一座名山,到一个寺庙拜一位长老为师,出家学道。由于精进修学,七年后得了道果。他想起了父母,便回家度父母亲。父母见了欢喜,但是对度他们的事犹豫不定,因为父母亲享受着财富和门庭荣耀。儿子对父母亲开示说:“爸爸妈妈,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修道人视之如过眼云烟,只有贪得无厌的愚痴之人才会被迷惑。你们都已经是60多岁了,已是草上的露、瓦上的霜,你们还有几年福气可享呢?这些财产我都不要了,你们还想留给谁呢?你们是在家修行人,早知世事无常,人命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们为什么还不快快地觉悟啊?”世间的大多数人信佛只是为了有所求,求平安、求富贵,虽自认为信得很深,但信的层面非常浅,一旦让他们放下世间的财富和很多牵绊,仍然做不到。殊不知,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是我们被世间的种种物质享受所迷惑,坚守着不肯放下,皆不能及时反思世事无常。就如现在有的人拥有房子,没有钱,还要拼命地打工供房,最后把自己累得倒下了。所以,人间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我们唯一的慧命,是我们修来的,是真正能够让我们超脱六道的一个唯一的“生命”。 【20170930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930 妇女拜佛的四个愿望

20170924 老法师的法语

有一位弟子问一位大法师:“法师,天底下谁最睿智?”老法师说:“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人最有智慧。”“那么,师父,谁最强大?”“自己善于控制自己的人,他是最强大的。”“那么谁最富有?”“能够珍惜自己拥有的财富,知足者,并将财物用于帮助别人、过好每一天、精神愉快的人,他是最富有的人。”“那么谁最值得尊敬?”“自重并敬重别人的人,是最值得敬重的。”“大师所言显而易见。”就是说,明白但是不一定做得到。大师说:“是啊,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视而不见。”我们学佛之后就要知道,懂道理不一定做得到。功德靠累积,长期地去行善,才会成为善人;行菩萨道,才能成为佛。记住了,每一天不动坏脑筋,做一点好事,动一个好脑筋,365天,你就是一个善人,你就是一个好人;如果你每一天不动好脑筋,每一天动一点坏脑筋,365天,你就是一个坏人。这在佛法界就叫积累和累积。所以我们要做好人,每一天从自我做起,好好地帮助别人;每一天就想到别人,少想自己。每一天懂得吃亏的人就是一个圣人;每一天想占别人便宜的,那就是一个小人。人的心态要学会平衡,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要难过,要有乐观的态度。 【20170924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924 老法师的法语

20170827 移山大法

有一个大师一直潜心苦练,据说几十年他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可以把一座山移掉。有人虔诚地请教:“大师,请问你用何种神力才得以把山移开啊?我如何才能练此神功呢?”这个大师笑道:“练此神功非常简单,只要掌握一点,那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当中有很多事情就像大山一样,你要说服别人比登山还难,所以你无法改变他,至少暂时没有办法改变他。要记住,当你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慢慢地才会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你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你就自己过去吧。【20170827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827 移山大法

20160704 目犍连和阿难的比赛

在2500年前,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两个人相约同声赞诵经呗,这件事情被其他的比丘告诉了佛陀,佛陀听到后,叫人去把这两位比丘找过来,两个人过来见了佛陀,向佛陀顶礼,佛陀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彼此赞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两位比丘同声回答说:“是的,佛陀。”佛陀开示道:“你们难道没有听我以前开示过吗?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你又如何化导群生呢?”也就是说,你自己有竞争心了,你怎么去开导和教化别人呢?佛陀进一步开示:“读诵很多经呗,不一定是最好,比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古时候的高僧大德讲法不厌其烦,不停地去教导弟子、教化众生。佛陀继续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如果想战胜自己,你们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什么叫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概念。什么叫正确?正确就是对得起良心,有慈悲心,帮助别人,救度众生。一个能让别人开悟、让别人法喜的人,就是拥有了正见。佛陀继续说:“比丘们,从今以后,你们不要跟别人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比丘,你们应当这样修行啊。”就是说,我们跟别人有争斗心,胜负心,不比,就不会有烦恼,一比,就会比出烦恼来。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很好看的小女孩,天真可爱,等到18岁的时候,人家说你这么漂亮,应该去选美,结果她去参加选美,被人家开后门、怎么怎么的,气得天天骂,这个孩子的心态就变了,最后越来越凶,人也变得不可爱、不天真,所以,不能去比啊,一比就会伤到对方,学佛的人不跟别人争,不跟别人比,那就叫随缘自得。 【20160704 香港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60704 目犍连和阿难的比赛

20170922 财富,成功和爱

从前,有一个儿子走到屋外,看见院前坐了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的老人,虽然他并不认识他们,但是这个儿子非常友好地对他们说:“老爷爷,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但是我想你们应该很饿了,请到我们家来吃点东西吧。”老人们说: “你 们 家 里 主 人 在 吗 ? ”“ 不在。”“那我们不能进去。”傍晚,爸爸妈妈回到家里,儿子将事情告诉了他们。爸爸说:“告诉他们,我们在家里了,请他们进来吧。”于是,儿子出去请了,这三位老人就讲了:“我们不可以一起进你们家的。”儿子说:“为什么呢?”其中一位老人指着他们当中的一位说:“他的名字叫财富。”然后又指着另一位说,“他的名字叫成功,我的名字是爱。”接着又补充说,“你现在进去和你爸爸妈妈商量一下,要我们其中哪一位到你们家里来。”儿子进去告诉爸爸,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那赶快把财富请进来,这样我们就有数之不尽的财富了。”儿子表示不同意:“爸爸为什么不邀请成功进来呢?有了成功,我们不是什么都有了吗?”这时候,在屋内另一个角落听他们讲话的妈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想应该先邀请爱进来,因为我们的家是如此相亲相爱。”最后爸爸和儿子都同意妈妈的建议,于是儿子来到屋外问道:“请问哪位是爱啊?”爱的老人站起身来,跟这个孩子走进去了。过一会儿,另外两位老人也跟着他一起进来了。儿子惊讶地问道:“老爷爷,我们只邀请爱,怎么连你们一起来了?”老者齐声回答:“如果你邀请的是财富或者成功,另外两人都不会进来的,因为成功不一定富有,富有的人也不一定成功。而你邀请爱的话,无论爱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进,因为爱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爱是人生最伟大的信念。想一想,佛陀爱不爱我们?想一想,观世音菩萨爱不爱我们?只要生活,我们就离不开慈悲的爱。我们只要拥有慈悲的爱,我们才能永远不会让自己在烦恼和困境当中沉沦啊!想一想,你们这么多的佛友过去都有过苦难,都有过烦恼,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佛友帮助你们,因为有了佛的爱,因为有了众生的爱啊!【20170922 意大利米兰开光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922 财富,成功和爱

20170826 特别的实验

有一位教授,带着学生们到实验室,教授为了教育他们拥有敏感的观察力,指着一个装咸液的烧杯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要想做一个好的化学家,既要勇敢,又要有好的观察力。你们学我的样子试一下。”教授把手指伸进咸液,然后取出来,放到口中尝一尝。同学们见教授带了头,都争先恐后尝试。结果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直接苦的吐了出来,各种样子都有。教授笑着说:“你们是勇敢有余,观察不足。你们怎么没注意,我伸进烧杯的是食指,放入口中的是中指啊?”我们人对人间的事物和问题的观察,总是局限于表面,觉得“这个人好得不得了,这个人......”年轻人谈恋爱也是这样,觉得这个女朋友好的不得了,结果结婚后整天吵架。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内心的实质,走马看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情要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得出结论。学佛人也是这样,有些人自以为念了几天经、学了几天佛,就以为得到佛的真谛了,岂不知这只是表面的,真正的佛法含义要靠深入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你才会拥有佛陀的智慧和悟性。【20170826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70826 特别的实验

20160422 去除野草的最好方法

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坐在他的周围,等待着禅师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禅师一直默默不语,闭着眼睛,突然他问他的弟子们:“弟子们,怎么样才能去除野草和杂草?”弟子们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弟子说:“用铲子可以把杂草全部铲掉。”另一个弟子说:“放一把火把野草和杂草全部烧光。”还有一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去除杂草。”第四个弟子说:“师父,他们这几个方法都不行,那样是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要把那些根挖出来。”弟子们说完之后,禅师说了:“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开始,我们把这块地分成五块,师父拿一块,你们四个人各自按照你们的方法去除杂草,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到这里来,我们再相聚。”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提早了几天来到这块田地,他们用尽各种方法铲除杂草,实际上根本做不到,最后他们想看看禅师用什么方法来去除杂草的,他们看到,禅师原来杂草丛生的那块地已经不见了野草和杂草,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一看就明白了,并且领悟到,只有在杂草田里种上庄稼,才是去除杂草的最好方法。弟子们在庄稼地里坐下,可是禅师已经仙逝了,这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要想去除旷野里的杂草,用禅师的方法是种上庄稼,我们学佛人要去除心中的杂念和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种上人间的美德啊。【20160422 新加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60422 去除野草的最好方法

20190607 慧可与僧璨的对话

在佛门古刹少林寺,曾经居住着众多的佛教大师,禅宗的前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达摩祖师、二祖慧可、五祖弘忍。有一天,二祖慧可正好在庄严的宝殿上打坐静修。他听着山上传来的鸟鸣声和风声,默念着经文,体悟真谛。他听到一个脚步声,接着进来一位居士,约40岁,非常斯文有礼。这个居士进来之后也不道姓名,只说慕名而来求教。他问慧可大师:“大师,大概是因为我前世罪孽深重,才使弟子染宿疾,弟子特来请和尚为我忏悔。”慧可愣了一下,然后非常冷静地说:“哦,是这样,你要我替你来忏悔罪孽。好啊,你把罪给我找过来,我帮你忏悔。”居士也是一愣,说:“我已经找了很久了,但我还是没有弄明白,我罪在何处?所以找大师您啊。”慧可没有回答,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微微地流露着笑意,他坐在高大的佛像宝殿前的时候,世界好像在这个情景当中若隐若现。在居士看来,慧可的面孔好像在告诉他心中的空明,居士突然开悟了,明白了一些偈语,他想:“善恶都随著存在的。”也就是善和恶都是存在的,你说你这个人可能不可能没有恶?一定有的。你是善人,你也有恶,你就是一个罪人,你也有善。所以“善恶都随著存在,不起生灭”,也就是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有善的念头来了一定会灭掉,有恶的念头来了也会灭掉。他突然大喊:“哎呀,觅罪了不可得啊!”感觉像松了绑一样。觅罪,也就是说,我们人不要自己去找罪受。没想到慧可睁开眼,微笑着说:“好了,我已经替你忏悔罪了,你只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就可以了。”居士又请教慧可佛法,慧可告诉他:“你的心就是佛,你的心就是法,佛法不二无别。”这位居士明悟了,说:“今日才知:罪性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这个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要懂得,我们的心如果动一个善念就是佛,动一个恶念就是魔,所以完全在于你的心。如果你的心中有佛,你的心中就会有法。佛、法合在一起就是你心中的悟性。一个心中有佛的人,他会有正法出现;如果一个人心中有魔,就有魔法出现。罪性不管什么罪,不在外,也不在内,也不在中间,在哪里?在你的思维当中,在你的起心动念之中啊!慧可看出他很有慧根,就为他剃度,取名“僧璨”。这位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三祖僧璨大师。【20190607 布里斯班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90607 慧可与僧璨的对话

20150912 天际大师的心病药方

唐朝有个僧人天际大师,曾经开出一个治疗人们心病想不通的药方: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心要紧,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善用,方便别人,不拘多少。药方炮制的方法:宽心锅内炒,不要炒的焦,不要急躁,去火埋三分,使用药方不能损人利己,不能肠中有毒、笑里藏刀,平地将有风波起。这味中药写在云南的一个寺庙中,医好了无数人的病。【20150912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50912 天际大师的心病药方

20150620 佛陀谈修心的得失

当年有人问佛陀:“通过修心,你究竟得到了什么?”佛陀说:“我什么都没有得到。”这人说:“那你还修心做什么?”佛陀微笑着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愤怒、忧虑、悲观、沮丧、焦虑不安,我失去自私自利的贪瞋痴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无知和习气业障,我也失去了对老去和死亡的恐惧。”佛陀说知足常乐,但是人常讨论的是“多少年以后我要怎样,我事业要怎样,我以后财政要怎样、赚钱要怎样......”人类是健忘的,忘记了自己的寿命是有限的是无常的,钱是无限的,赚再多也用得完也用不完,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我们以有限的生命追求那些无限的钱财,希望以此来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结果被钱财的欲望一辈子活活累死。【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50620 佛陀谈修心的得失

20140302 嘉兴县人的善恶因缘

在清朝年间,浙江省有一个嘉兴县人,出生非常的富贵,考中状元,官拜尚书,很高的位置。他说了他祖父的故事。他说他祖父生了四个儿子,全部都是痴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弱能。虽然非常的遗憾,但是他的祖父对待他的孩子不离不弃,有一年,城中大旱,饿殍遍野;祖父相信观世音菩萨,心生恻隐,然后大开粮食赠米施钱,救活了很多很多人的性命,他的恩德在当地流传佳话,全民敬仰。在此行大善之后,他的四个儿子相继死亡,祖父非常的伤心,所有的乡亲都说,如此善良之人为何天理不容,受此业报。祖父承受着丧子之痛之后,继续拜佛行善,他没有放弃,他上一道求子的奏章——实际上过去讲的奏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你可以,我们说升文给菩萨。所以他求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当晚就托梦给他了,你勿需太悲伤,因你的祖先积恶,那夭折之子是讨债而来,目的是要败坏你的全部家产,今因你慈悲慷慨布施,变卖祖业,救济穷人而活人无数,累积功德修善业,自然你的孙贤子孝,永享福泽绵长。观世音菩萨做梦讲完这句话之后,他的夫人不久就怀孕了,最后生了五个孩子,个个都是才貌双全的大学问,而祖父更是官拜尚书,显贵一生。所以人不要为眼前的得失所迷惑,你眼前得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有时候菩萨在给我们的暗示,菩萨救度我们,看的是你的将来,所以你现在的修行造就了你未来的业,你现在所受的不就是你过去所累积的业债吗?所以现在念经,如果效果还没有出来,想一想业障太重,想一想心还不诚,想一想执着太多,永远要懂得我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天和地、人一定会给你很好的回报,只要我们坚定地学佛,修心,我们坚定地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我们终有一天,会得到人天福报——这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修到最终的目的地,那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身边,我们的四圣道和西方极乐世界!【20140302吉隆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40302 嘉兴县人的善恶因缘

20140302 命运在你手中

人的毛病就是自私啊。有时候我们被人间的磨难所吓倒,我们退却了。有一个年轻人和几个亲戚做棉花的生意,第一次购物之后,他就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暴风雨,数万千吨的棉花放在仓库里全部霉烂,损失惨重。当他返乡之后,父母经营的饭店也遭遇了火烧,遇到了大火,家中一贫如洗。父母亲悲伤过度,先后过世。他去集市占卜,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啊,命中定数啊,你一辈子也不会发迹的;他彻底地失望,他啥事都不做,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这个世界,他想跳河自杀,被人救起,他将自己的不幸告诉了别人。人家劝他去到寺庙拜见禅师,他问禅师:“命可以逃避吗?”禅师说:“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行善得善,行恶受苦啊。”禅师拿了一颗葡萄攥在手里就问他:“请你告诉老衲,这颗葡萄是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这个佛友就问:“如果我说完整的,你大禅师就会把葡萄捏碎;如果我告诉你说不完整的,你可以不去把它捏碎。”法师说:“你说对了,命运其实就像这颗葡萄一样,它就是在我们的手中啊。”这位年轻人振作精神,重新开悟,在街市上摆小吃摊,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我们所有的学佛人永远不要灰心,因为我们拥有的是明天,而不是过去和昨天。命运有着不可预测的复杂性,有时成功和挫折会交替着出现。我们可以知命,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命运的摆布,绝不因为不幸而自暴自弃。学佛就是要改变命运,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时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矮人,你就能把握好自己,你就能掌握好人生。【20140302吉隆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40302 命运在你手中

20160510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一位朋友,他自己事业没成功,就拜访事业有成的人。他跟人家说:“哎,这个世界有没有命运啊?”这个事业有成的人说:“当然有命运了。”“哦?那么既然命运注定,那我奋斗有什么用?”那个人就把他手拿起来,“来,你给我看看你的手”。他帮他看看手相,算算命,说:“告诉你啊,什么叫生命线,什么叫运程线,什么叫感情线。你把手握起来。你看,我刚刚给你看了,有生命线,有感情线,有婚姻线。但是你把手握起来之后,我想问问你,你的命运到哪里了?”这个朋友才知道:“哦,原来你的意思就是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啊”。这个成功的人跟他讲:“命运在自己的手中,不是在别人的嘴巴里。”很多人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嘴巴里,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为什么?“他怎么说我的,你看,哎呀,他说我!”气得不得了;“哎呀,他怎么看我啊,他会怎么讽刺我,让我难过”,你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活在别人的嘴巴里。所以你要掌握好自己的命运,握紧你的拳头。虽然有命运,但是我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懈地用自己心中的那份慈悲去感化别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国有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恨你的,是你的表现、你的语言、你的思维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才造成别人对你的仇恨。所以命运大部分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有部分也是别人不能控制的。【20160510 比利时布鲁塞尔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60510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200111 士成绮求道老子

有一个人叫士成绮,他当年听说老子是一个圣人,不远千里前来请教。他见到老子之后,非常失望,他说:“先生,我观察你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个圣人啊!”晚上回去之后,他反思自己不该以貌取人,于是第二天他再去见老子。老子并没有因为昨天的话让他们吃闭门羹。士成绮感到十分地意外, 他说:“先生,昨天我对您不恭敬,我心里十分地愧疚。”老子却淡淡地开口:“我已经领悟了大道的实质,你说的这些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争辩不是和别人过不去, 反而是和自己过不去。我们人因为缺少底气,所以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多惨啊。所以做人要有勇气,如果一昧地争强好胜,即便当时你在别人面前占了上风,对方也不会从心里服你,反而会因为丢了面子而对你心生怨恨。所以,内心坚定的人会自觉地远离无用的争辩,无需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胜利感。 【20200111 澳大利亚 悉尼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200111 士成绮求道老子

20181111 人生的幽默

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幽默的人经常用食物比喻他的人生。拉面说:“想成功, 得有人拉一把。”饺子说:“脸皮不能太厚,否则没人爱你。”馒头说:“要像我一样比较实在,吃得饱,价格便宜,那就叫随缘。”豆腐说:“豆腐和做人一样,老豆腐没人要,太嫩了容易碎,学会中庸之道,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这个时候一只大虾跳来跳去,跳过来说:“我的大红之日便是我的大悲之时啊!”虾被煮红的时候,就是它丧命的时候。啤酒说:“很多年轻人急于出头,不要着急,总有让你冒气泡的时候。”面包说:“我渺小的时候比较充实,当我这个面包伟大的时候里边很空虚。”最后,油条说:“不受煎熬不会成熟,总受煎熬会成为老油条。”【20181111 墨尔本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81111 人生的幽默

20181228 莫泊桑拜师

台湾著名的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在少年的时候对他的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话:“老爸,你做鞋子做了一辈子,我也没有看到你发财啊。”没想到李国修的话音刚落,就遭到了他爸爸的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让你们五个孩子长大,养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哪一个少穿一件衣服的?要记住,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那就算功德圆满啊。”没想到, 就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他就算功德圆满”, 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说到底就是一种专注的力量。就像我们经常说“如果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辈子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样。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常常勉励那些年轻人艺多不压身,其实到头来只落得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最后你没有一样能成功,获得尴尬的后果。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经在著名作家福楼拜面前,非常自信地告诉他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读书、写作,用另外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我则用一个小时向邻居学习开汽车和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饭店里学习怎么样烹饪;星期天我要到乡下去种菜。”说完一脸得意的样子。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我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吃完晚饭之后,我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特别专一和做得特别好?””莫泊桑讲不出来,于是他就问福楼拜:“那么你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就是要专心、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后来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后拥有了丰硕的成果,他的《羊脂球》和《项链》成为世界名著。我们人活在世界上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看似非常简单,其实是对你的毅力和恒心的考量。【20181228马来西亚吉隆坡法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81228 莫泊桑拜师

20150620 穿越沼泽

一个人要穿越沼泽地,他左跳右跨找到一条路,但是没走多远,他一脚陷入泥潭,慢慢陷进去了;又一个人来了,也想穿越沼泽地,看到前面人的脚印,走一段觉得很顺,他就放心继续走,也陷进去了;又来了一个人,看到前面人的脚印,他想都没想,沿着脚印走,结果又陷进去了;又有一个人要过沼泽,他看到前面有这么多的脚印,心想一定是一条通往彼岸的阳光大道,已经有这么多人走过,相信一定走得通,没想到他也陷进去了。这个故事说明,世界上前人留下的路,并不是走的人越多就一定是平坦安全顺利的,沿着别人的脚印走,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学佛人在当今时代, 在末法时期,要总结思考佛陀的教诲,学佛的思维要神似而不追求形似, 用佛的智慧教育众生,学佛菩萨的真谛,才能在人间跳过没有碰到过的沼泽,走出苦海,寻找新路,解脱自己,这就是禅,这就是般若。【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20150620 穿越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