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得越简朴, 越是容易开悟

我们要住得简朴,一个人住得越简朴, 越是容易开悟。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住得简单一点,怎么会容易开悟呢? 因为经常忆苦思甜啊。 我有一个房间住,我够了, 我住得很简单、很简陋, 我出去看见什么都开心,因为家比较简陋, 到外面看什么东西都有兴趣,都觉得很好; 如果你的家很豪华,你到外面看什么都不满意。 所以,住得简朴能够对社会产生感恩心。 同样,因为你自己吃苦了,家里很简朴, 你到外面会有一种同情心, 想想很多人还没有地方住呢,对不对? 所以,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奢华, 这样你会没有慈悲心。   [摘自白话佛法 11-4 不贪求心满足]

Continue Reading 一个人住得越简朴, 越是容易开悟

每天针对念21遍大悲咒,白发竟然变黑发

女听众:师父,弟子想不到,同修竟然把白发给念黑了。同修当初为了增强功力,让小房子更有能量,才在每天的功课中把大悲咒定为21遍。想到师父开示过,念大悲咒是可以有所求的,想想自己身体虽然比较虚弱,但也没有什么病痛,但是自己的白发很麻烦,需要经常去焗油,费时费钱还损害健康。同修想试试,就对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讲“祈求身体健康,将白发转黑”。但是同修心里没有底,没抱什么希望,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自己已经年近半百了,白发又是从三十出头就开始生长的,逐年增加,以致现在几乎全白了,也就没去关注头发的变化,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有次洗完头梳理时,无意中发现头发白得似乎不那么刺眼了,似乎变黄色了,于是就开始注意起来,后来就发现头发似乎呈浅灰色了,他自己不能确定,就请理发师鉴定,得到了证实,再后来发色越来越深,细看发现原来的白发有部分已转黑,有部分转黄色,整个头发已经呈深灰色,现在估计黑发已占有十之七八了。经文太神奇了,同修说他只是21遍大悲咒,每天用不了半小时,持续时间也不过七、八个月。经文的力量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观世音菩萨真是大慈大悲广大灵感,佛法果然是真实不虚的!感恩菩萨,感恩师父。台长答:有菩萨保佑,什么都能改变,很厉害的。 [摘自Wenda20181104A   00:36]

Continue Reading 每天针对念21遍大悲咒,白发竟然变黑发

台长开示“佛、禅、茶、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gsAkanUAYA男听众:师父,济公菩萨有部电影叫《茶亦有道》。能不能开示“佛、禅、茶、道”四者有什么样的联系? 台长答:“禅”就是让你沉淀,沉淀之后才能出智慧。“茶”就是锻炼你的恒心,锻炼你的毅力。喝茶要有耐心的,你说说看,没有耐心的人能喝茶吗?没有耐心的人喝饮料了。呵呵(对对,我喝茶拿起来就喝了)你喝茶要慢,要品茗,要品茶,品茶要有时间的,时间就是一种耐心(“茶亦有道”的“道”呢?)茶道实际上就是告诉你,水冲下去之后,好的茶叶它是沉在下面的,不会浮在顶上的。那么人也是这样的,越沉静的人、越寂静的人,越有功夫,越有修养。所以如果喝茶,第一要看,二慢,三喝茶。你知道茶叶好坏,才能品尝到它里边的内涵。有的时候这个茶叶表面上看起来……冲下去很香,喝下去一点都不香的;有的茶叶冲下去没有味道,但是喝起来越喝越有味道。这就是禅道,跟茶道一样的,越陈越香。为什么老普洱就好喝?就这个道理(明白了。您讲了“禅、茶、道”,最后一个字是“佛”,它们这三个字与“佛”字有关系吗?)一个能够稳定的人,一个能够沉淀的人,一个能够有智慧的人……禅就叫智慧。能够喝茶的人,他不会吵架的,喝茶的人不太会发脾气的。过去喝茶的人总是慢悠悠的、有修养的人。没有修养的人哪会品茗啊?家里没有点地位、没有点文化程度,不会品茗的。佛性,有佛性的人就是稳扎稳打的人,有佛性的人能够通过品茗、通过禅悟悟到菩萨的境界,所以他就是在人间能够明心见性、开悟成佛(明白了。师父您讲得太好了,太精彩了) Wenda20200724   52:21  

Continue Reading 台长开示“佛、禅、茶、道”

学佛人少看网上八卦新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4H3zVjKAU&t=22s台长答: 网上那种乱七八糟的让很多小孩子看了都着魔的,好好的书不读,好好的学习不学,网上那些东西很害人的。女听众: 平时也会看一看八卦新闻,明星新闻。台长答: 女孩子不能看这些东西,男孩子也不能看,这东西都害死人的。正念升起,邪念不侵!这辈子回不去你咎由自取!好好努力,要克制、要戒,一个人都是靠戒出来的,没有戒律的话这个人成不了菩萨、成不了佛的。咬咬牙,克制克制。女听众:睡眠也应该戒是吧?台长答: 对。想睡觉硬要起来,想做什么明明知道不好的我就要咬咬牙,起来念经。女听众: 我晚上一到九十点以后,心里很烦躁,坐在那里腰也酸酸的,就是不想动。台长答: 不想动也念经,继续念,我已经跟你说了要克制。 【wenda20131020B 31:22 节选】

Continue Reading 学佛人少看网上八卦新闻

人成即佛成

有一个学佛人来问禅师:“禅师,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做佛啊?”禅师说:“不指天地。”那个人不懂,继续问:“为什么不指天地?不是说万物同体、天地同根吗?”禅师淡然地笑:“因为唯我独尊。”佛本来就是智慧圆融觉者的代表,佛陀曾经讲过:众生皆具佛性,众生皆能成佛。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只要好好地去探索学佛修行真正的意义,你就能成为觉者。所以我们不靠天不靠地,靠我们在人间顶天立地做人。记住了,太虚大师说过“人成即佛成”!很多人一想到未来,一想到过去,心里就非常难过、伤心、悲哀。台长告诉你们,用正能量的思维去看看过去应该怎么样。第一,用正能量的思维看过去,你要看到那是一片未来,因为我从过去知道了未来,因为我知道了过去,所以我才会拥有未来。想过去,很多人会很伤心,台长告诉你们,想到过去你更要有信心,因为过去让你学到了你学不到的知识,因为拥有过去我才能看到未来那是一片光明。忘过去,就是把过去要忘掉。过去没了,过去就过去了,过了那就去了,所以心中坦荡、无牵无挂,一片清净。【20170216 新加坡开光开示】

Continue Reading 人成即佛成

学佛改运的几件平常事

学佛就是做人,做人做得好的人,学佛也学得好。每天做这几件事情,运气会越来越好。第一,微笑,你的气质会越来越好。微笑的人让别人感受到有包容心;爱笑的人会感受到无比地轻松自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乱了套。微笑的人,他不但有气质,而且超越了年龄、衣着和外形,深藏在内心,那不是一个微笑,那是一个美丽心灵。很多人自己气自己,自己跟自己较劲,不如学着微笑。与其忧郁地过一生,倒不如开心一点。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冲着你微笑的。我每次出去开法会,都看到很多人开始的时候笑不出来,我从上面看很清楚,台长讲了一句笑话,笑也笑不出来。因为他烦,心里很多烦的事情。我问你们,你们烦得完吗?烦不完的,到死了还要烦。所以还不如不烦,什么都不要烦。第二,不要去抱怨,你的处境就会越来越顺利。很多人动不动就去抱怨。假如生活给你抛来一个痛苦,让你感觉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记住了,你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你看人家不习惯,慢慢时间长了,一定要看习惯;遇到不顺利,不抱怨,因为抱怨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越来越糟糕。你整天抱怨家人不够体贴,抱怨你的老板没有对你的努力进行表扬,抱怨自己总不成功,抱怨并不能替你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时候抱怨不公的时候,首先要看一下自己是珍珠还是沙子。如果你不是珍珠,努力使自己成为珍珠,沙子再多,最终也掩盖不住珠宝的光彩。所以你是一个人才,你终有一天会发光、发亮。懂得放下,懂得拥有美好的明天,因为抱怨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发生过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成全它。让我们抛弃心中的沙子,去发现自性中的珠宝,去除烦恼,才能脱离忧郁,是解脱自我的法宝。第三,要学会理解。对别人理解,你们感情会越来越好,两个人在一起,你不可能事事都顺利,他不可能样样都行的,无论哪一种关系,你和父母、兄弟姐妹,或者跟单位里的老板,或者和你的孩子,你都要学会理解。理解靠什么,你们知道吗?要懂得分寸,讲话不能过头,做人不能太过分。很多能够人做得好的人,他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有分寸。没有了分寸感,你就不会去尊重别人。很多夫妻结婚之前彼此尊重,结婚之后你骂我、我骂你,最后两个人拜拜,就是不懂得分寸。佛法讲,理解就是了解别人,了解别人先要懂得分寸,而这个分寸是什么呢?就是你最大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想,任何一次磨合都是为了双方关系更进一步地融洽。人不容易啊,能够坐在一起都是个缘分,能够在一起吃饭也是缘分,在末法时期能够一起学佛,那是一个更大的缘分!想想别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需要相互体谅。理解虽然不是“万岁”,但是理解能够换位思考。当我们真正敞开心扉替对方着想的时候,才会有更深厚的佛缘。 【20181005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学佛改运的几件平常事

圆发菩提心的五要素

圆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第一,要关怀一切众生。“人溺己溺”,就是看见别人溺水了,你也像自己在水中一样;“人饥己饥”,也就是别人饥饿,你也感觉像饥饿一样;“利己利人,达己达人”,也就是说,要帮助自己,更要帮助别人。第二,要包容一切众生,以责人之心责己。经常讲人家不好的人,要用这种方法来检查自己够不够好。以恕己之心恕人,经常原谅自己,“哎呀,我傻傻的,我又不是经常,偶然地”,来宽恕别人。很多人自己可以宽恕自己,但是老公要是做错事情,就不能原谅他。自己的孩子可以原谅,就不能原谅老公,为什么呢?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老公是别人的;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孩子,老公还可以再找。这就叫自私心。第三,要学习克己,克服自己的毛病,常思己过,学习忘我,常思己过,不念人过。经常想想“我做错了”,不要动不动就是“都是因为他,都是他错,不是他,今天我怎么会错呢?”要想一想,都是自己的错。你们修得不好,师父想“我没教导好”;你们修得好了,我说“你们都是觉悟高啊!”所以“勿固、勿我”,就是不要固执,不要执著我相。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第四,诚心待人,善解与人,热心助人,成人之美。要帮助所有的人,这个人就是成人之美。第五,叫圆发三心。第一是挚诚的心,对别人真诚,你一定会得到别人对你的真诚,因为你发出了挚诚的心,就是挚实无伪之心,没有假的,这样对一切众生,你会得到菩萨的加持;第二心是深心,就是无缘大慈地关怀着有情众生;第三,回向发愿心,就是万善同归,普愿有情,也就是告诉你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这个人有善心,你就好好地跟他一起普度有愿力的有情众生。【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圆发菩提心的五要素

人生八大经典理念

人生有八大经典的理念:很多人追求幸福,实际上幸福不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感受,只要你感到幸福,你就满足了;沧桑不是自然,那是一种经历,不要去沉浸在痛苦的回忆沧桑中;风雨不是天下,那是对你的锻炼;看见日出,不是早晨,你要吸收它的朝气,因为新的一天会给你带来新的气象;云层,那不是景色,是你的胸怀,经常去看看云,你会心胸坦荡;人生不是一种岁月,那是一种永恒,要在人间做出永恒的爱,去帮助别人;你的生命不是一个躯体,而是你的心性和良心;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在于内心的法喜,如果你天天活得很开心,那春天就永远活在你的心里。【20181007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人生八大经典理念

学佛的十个“远离”

要想身心安宁,佛经上讲要远离十种事情:第一,远离豪势。豪,就是非常有钱、有势力的,要远离。第二,远离邪人邪法。也就是说这个人什么都敢做,什么邪的事情都敢想,要远离他们。第三,远离凶险嬉戏。凶险嬉戏是什么呢?就是说在不好的夜总会,比方说喝酒啊、开心啊、乱伦啊,做那些不好的事情,等等。第四,远离旃陀罗。旃陀罗是印度那个地方叫杀者、执恶者,就是专门杀动物的屠夫,还有非常暴力的人,非常凶恶的人,你跟他一讲话,他就凶得不得了的人。你要远离他。第五,远离二乘众。二乘众是什么呢?实际上简单的讲,就是还没有开悟的人,因为妨修大乘之行故,也就是说,这种人他会妨碍你修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么呢?叫你走出家门,到社会上去帮助别人、救度别人,这叫大乘。二乘众就说:“哎呀,我自己在家里念念经好了,我又不做坏事,你们出去度什么人啊,自己家里修修好了。”就是这样。所以过去佛法就叫我们要当心。第六,远离欲想。你们要记住,如果今天还想“我要买个豪宅,我要买个船,我要买个什么什么”,想半天,这种人你要远离他,因为他得不到之后,他会动其他脑筋的。第七,远离不男之人。不男之人是什么呢?就是不像男人的人,现在讲就叫同性恋。佛法基本上是不赞成同性恋的。第八,远离危害之处。你看现在很多人在广场上,人越多,越要去,看见那里出什么事情在围观,他也去围观,这种地方都有危害的,你不能去的,叫危害之处。第九,远离讥讽、讥嫌之事,就是被人家讽刺,要避嫌。所以,台长经常叫你们要避嫌,比方说人家正在点钱,人家正在做些什么事情,你说:“我不看,我不过来。”要避嫌,不知道就可以了。第十,远离畜养。什么意思呢?就是养畜生。跟畜生经常在一起,时间长了,你身上会有股味儿。你天天抱着狗,天天摸它,看它时间长了,过了几年再照照镜子,你的脸有没有一点像它了?所以很多人说要远离,过去佛法当中也讲,如果能够长远离,要坐禅,要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好好地安抚好自己。不该看的不要看,孔老夫子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凡是你觉得不对的,你不要去说、你不要去讲,是名“身安乐行”----【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学佛的十个“远离”

学佛人的八个“不”字

学佛人要理解人间的八个“不”字,一定会看破放下。第一、不贡高我慢。这个世界天外有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圣人的时候,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圣人;当别人不把你当成圣人的时候,你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圣人。记住,地位是有时间的,钱财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智慧是长久的。名誉和学历代表你曾经拥有过,而智力代表你正在拥有中。第二,不要随便地去承诺,言而有信。种下你的行为,就会收获到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到你的性格;种下你的性格,就会收获到命运。一个人的习惯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第三,不轻易求人。把自己当成别人,你会减少痛苦,理解包容;把别人当成自己,你会同情不幸,柔性人生;把别人当成别人,你会尊重别人,不伤害他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你会珍惜自己,珍惜生活。能够认识别人,那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那是一种幸福;能够认识自己的人,那是圣者贤人。第四,不要难为自己。人本是人,不要刻意地去做人;世界本是世界,不必精心地去处世,因为这样你会很累。人一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的时候就是真实的显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人到中年,觉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飘渺的;当你回归自然、返本归元的时候,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五,不要随便说话,言多必失,沉默是金。记住了,倾听别人讲话,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那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第六,不要不尊重别人。播撒慈爱,收获幸福。尊重是一种心情,尊重会使你拥有力量。当你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再修心、再努力之后,你就会超越自我。第七,不辜负今生为人。尊重人,那是一种崇高;理解人,那是一种豁达;原谅别人,那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昂首是春,俯首是秋。第八,不要欺负弱者。同情弱者是人的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智慧。台长告诉你们,人有一分气量,就多一分气质;人多一分气质,就多一分人缘;人多一分人缘,便多一分功德。积善成德,善德成信,善信成圣,慈悲成佛。【20180519 新加坡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学佛人的八个“不”字

佛陀做不到的四件事

佛陀的弟子问佛陀:“你如此神通广大,如此慈悲智慧,为何还会有人受苦受难?”佛陀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但依旧有几件事情是做不到的。”请大家听好了,因为我们人想帮助别人想救人要有能力,稍不留神可能会伤害你。佛陀说,因果不可改,因为因果自负, 自己造的恶必须由他个人自己受果报,这就是种善得善,别人替不了, 菩萨也无能为力;第二,智慧是不能赐给别人的,任何人想要开智慧, 离不开逆境挫折的磨练,顺境会使人堕落。不喜欢磨练是成不了才的; 天天享受人间福报的人是学不好佛的;天天被人恭维、不愁衣食住行的人,很快就会不学佛,还会有磨难。第三,正法不可说,宇宙的真相用语言是不能表达的,只能靠实践。就如今天,台长教大家要念经,你们不念没有人会知道,你们念了、证实了,它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们不念经,这个世界是不会存在佛法的。第四,无缘不能度,如果在度人过程中,对方不愿意听、不愿意说、不愿意讲,就是无缘之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度到他的,但是菩萨是慈悲的, 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无缘,是现在和佛法没缘,并不代表永远没缘, 等到他佛缘慢慢接近和成熟之后,我们照样可以去度他。【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Continue Reading 佛陀做不到的四件事

怎样克服学佛中的阻碍

wenda20141212  08:38  怎样克服学佛中的阻碍男听众:同修很想参加师父的法会,他也很努力,但是遇到各种阻碍,像这种障碍、阻碍,通过什么方法来化解呢?如果这位同修放下一切的阻碍去了法会,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台长答:我不能具体地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只能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说出家做和尚是好事还是坏事?出家做尼姑是好事还是坏事?站在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对和尚、尼姑来讲,他们是解脱,他们是开悟,他们是放下,他们会没有烦恼了。而对常人来说,他把家里抛弃了,不要爸爸妈妈,不要自己老婆,自己一切都不要,他们这是自私。那么这个问题,你说到底是自私还是放下了呢?(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呵呵,你讲不出来了吧?实际上就是根据你自己的观点来看问题。如果你觉得你要寻找一种解脱的道,你必须要付出,而这种付出必须在人文上、在伦理上都能够说得通的付出和解脱,这样的话,才符合21世纪的修行法。过去这种也是真的很残酷,我过去有一个弟子,突然之间他觉得“哎呀,我开悟了”,台长没有叫他去出家,他出家了,孩子只有一岁,老婆带着孩子,过几天他又还俗了,呵呵。所以在21世纪,应该怎么样修法,实际上不同的时期带来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修法带来不同的解决我们人间烦恼的一种“方程式”。实际上摆脱自己的苦恼有好几种,不能硬摆脱,要软着陆。软着陆是什么?说服家庭,让家里更多地相信之后,你才能有更多的方便。如果你硬着陆的话,“我就出去了,去跟着台长修了”,那么家里老反对你,实际上还是给你带来业障,不要说其他的,家里人老犯口业的话,你也有业障啊,对不对啊?(是是是)所以最好的方法,能够把家里人说通念经,尽量能够用慈悲心把他们讲通、讲明白。那么有些人业障很重,实在讲不明白,原则问题我坚持,生活上我可以一切随缘,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在学佛方面我坚持不变,谁都不要想动我。这么一来的话,他就会慢慢让步了。因为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国家都是支持的,所以没有人可以改变你的信仰自由(对)所以坚持自己的理念,但是在家里要摆平好所有的事情,那么你这个人就成功了(好的)你家里不做事情,整天念经,那么家里要闹翻了。如果你家里做事情,晚上晚睡觉,坚持念经,坚持家里事情都做好,该做什么做什么,但是我天天还是挤出我自己的时间念经,你说他有什么话说啊?(对对!)很多人就是以为“哎哟!我现在要念经了,我不做家务了……”那么对方就开始有意见了呀(是的)你说这种是妙法吗?不是妙法,越念经越懒啊?越念经家里都不弄了啊?家里脏得一塌糊涂,他还没到这个觉悟,他来帮助你弄啊?!(对对)

Continue Reading 怎样克服学佛中的阻碍

关于孽障百分比的问题

wenda20141214B  27:37  关于孽障百分比的问题女听众:您好台长!台长在给众生看图腾看孽障的时候,颜色有深浅不同的,这样的话孽障的百分比……想问一下台长是怎么看的?比如他的百分比如果是在相同的情况下,颜色深浅不同,是否颜色比较深的面积就比较小,颜色比较浅的面积就比较大呢?台长答:你最“聪明”了,你以为台长看了颜色就知道百分之多少的啊?我就举个简单例子,你看见血压计那个水银柱往上跑往上跑,你就知道多少啊?最后还是会跳出数字来的啊,听得懂了吗?都是数字啊,台长只要问,一看看到他这块孽障,这个孽障在哪个部位看得清楚,颜色深淡看得清楚,但是最后还是数字跳出来的。28%、36%、71%、52%……全部都是数字跳出来的,否则会这么准的啊,傻姑娘(哦,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想问一下,比如身上每1%的孽障大概是需要我们念多少小房子来超度呢?)我看你变成陈景润的后代了数学家嘛,想用这个方法来把这个事情搞定。傻姑娘啊,我告诉你,这个灵界的东西,还有这种业障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靠你自己现在在不断地做善事积功德当中,它是一种转换体,你听得懂吗?(哦)它不是说永远在这里的,比方说你今天做了一件坏事,骂了一个人了,好了,有两种方法消掉,一种是你被人家骂了,骂还给你了;还有一种呢你去给人家赔礼道歉了;还有你没有赔礼道歉,但是你帮他做很多善事,它慢慢就把这个业障化掉了;还有么就是念经可以化掉。明白了吗?(哦)你怎么算啊?你告诉我啊,每1%怎么算呢?傻姑娘(哦)我还有个方法,如果你有20%的话,你做80%的善事和功德,那你20%还看得见吗?(哦,明白了)

Continue Reading 关于孽障百分比的问题

往生时生病与无疾而终的区别

wenda20141214B  22:19  往生时生病与无疾而终的区别男听众:您以前讲过,有的人求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菩萨要把他带走的话,他肉身带不走,比方说会生一个病,然后跟着菩萨走掉。还有一种人他预知时日,他一点病都没有。这两种人是不是前者是稍微有一点业障呢?就是说相当于带业往生?后面那种一觉醒来就跟菩萨走了,这种人是不是就非常干净呢?台长答:对啊。如果一觉睡不醒的话就走掉,这种人就是说人间已经没有业障了,所以菩萨直接把他带走,所以他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前者就是说因为你在人间做错很多事情,死的时候一定会有痛苦,那么这个时候呢,你一边要还痛苦,一边还要等待菩萨把你带上去,所以就是把自己阳间的一些债还完,但是阴界呢,过去上辈子做的一些事情和这辈子做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因为经过你一生的修炼学佛念经,已经把这些业障都消除了,所以这个时候菩萨把你带上去,阴界的一些业障叫“带业”,带着这个业,但是阳间的业必须消完。

Continue Reading 往生时生病与无疾而终的区别

缘觉法界

缘觉法界,是第八层,缘觉法界也叫辟支佛,辟支佛里面有一个叫缘觉,还有一个叫独觉。独觉是靠自己慢慢修行,是靠前世的善根。因为前世修得不错,今世又继续做好事做善事,学菩萨,才能成为独觉。缘觉,缘是碰到菩萨了,你们有菩萨做你们的师父,做你们的老师,你们跟随这个菩萨有这个缘,所以你们才可以上去。比如,你们读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导师?有了导师就容易学成硕士、博士、教授等。还有一种就是从小学习一直很好,学习很优秀,被导师看中,特别破格提拔拉上来。辟支佛就是缘觉,你们现在最大的福气就是你们可以走缘觉,而不用走独觉,因为独觉靠的是过去,前世所做的很多好事,累积的功德。缘觉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缘分,然后跟随菩萨修行。缘觉还有一句话叫生在佛的世间,就是这个世间已经转到有佛菩萨的世间,就是有活佛,这里指的是真正的活佛,真正的活佛就是真正开悟的人,真正放得下的人,真正乘愿再来救度众生的活菩萨。 摘自白话佛法 2-29

Continue Reading 缘觉法界

声闻法界

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 摘自白话佛法 2-29

Continue Reading 声闻法界

师父到底要带领我们修到哪一层天?

很多人问师父到底要带领我们修到哪一层天?师父现在明确地告诉你们师父要把你们带上去的天是永远不轮回的,永远不轮回的有三个选择: 一个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是声闻缘觉界,一个是菩萨界佛界。要明白当你超脱了六道,就永远脱离了轮回之苦,永远不会再入六道了。 摘自白话佛法 2-29

Continue Reading 师父到底要带领我们修到哪一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