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 100【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

在修心中最重要的,要修纲领。修心忙了半天,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就是要如如不动。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今天对什么事情,首先要有感觉,要用心去做,只要去慢慢地感觉,慢慢地去做,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会变化,会想通;寂然不动,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不动;一个人心动了,他会有行动。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心物一元”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心物一元”?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从心来的,这是基本的理论。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它是寂然不变的,是如如不动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应稳住,不应该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动不动就跟人家耍性子、跟人家翻脸。所以要懂得,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你在烦恼的时候,找不到你的本性;你在欲望膨胀的时候,丢失了本性和佛性。所以只有寂静才能不动。 如如不动,感而遂通。师父举个例子,我们把眼睛、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物体上,这个物体我们就会看得非常明白,看得非常清楚。耳朵也是感而遂通,也就是说实际上你用心,你想听谁就能听到谁说话,你的眼睛想看谁,你就能看到谁。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我们要看一个人很不容易,现在容易吗?现在你想看谁,只要上网,什么都看得到;你想念谁了,只要打开Internet(互联网),马上就能够看见。这个不就是感而遂通吗?我们耳朵能够想听谁的话就听谁的话。“我今天不想听你讲话,很讨厌,我不听。我想听师父讲课,我就听师父讲课”,你就能锁定听谁的声音。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内心关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用心和诚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种感知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只要心诚,则灵。我们今天跪在菩萨面前,只要诚心诚意,就能够有感知菩萨知道我们在求他的那种能力,我们就能懂得感而遂通。大家明白师父讲的意思吗?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情感觉到了,你自己的精神和精力全部参与、注意力全部用在对某一件事物判断的时候,自己的敏感性就来了。举个例子,你对他从来没有防备的时候,你没有敏感力的。今天别人告诉你“你今天当心,他会在很多人面前讲你的,所以你今天千万不要得罪他。你讲话稍微有一句话得罪他,他就当着人家面马上骂你。”这时你到party(聚会)上就会特别当心,怕惹怒他,所以讲话都不敢跟他讲。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来了?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一个人只有寂静才能发现宝贝,一个人只有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你才能求得菩萨对你的慈悲关怀,你能感受到。 师父在法会上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父亲在上班之前,上班已经来不及了,他为了找手表,找来找去找不到,在发脾气,在乱摔东西。儿子被他吓得坐在边上声音都没有。最后孩子说:“爸爸,手表在这里。”爸爸这个地方刚刚找过的,觉得奇怪,一件衣服压着,这孩子怎么知道的呢?爸爸说:“孩子,你是怎么知道手表在这里的?”孩子说:“爸爸,我一直没有讲话,我很安静地坐在这里,所以我才听到秒针走动的声音。”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静能生慧,安静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活动。你的内心在想什么,有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住;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有时候安静下来,觉得“我怎么会这么想的?我怎么这么乱想?我怎么把人家想成这样?”自己都会惭愧,因为智慧来了。所以验证佛法,只有靠寂静,只有靠如如不动,你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存在。安静的人能看到佛,安静的人能感受到佛在他的心里,能感受到本性中的智慧。为什么静能生慧——寂静能生出智慧?为什么要寂灭呢?实际上寂灭就是涅槃,彻悟真理。然后在传统的佛法中寂然不动,如如不动,就是涅槃,就是一种智慧,就是境界的提升,是一个道理。 师父再跟大家讲,寂灭了(这个人如果寂灭了,没了;所喜欢的房子如果没有了,寂灭了),当然心就如如不动。比方说你本来牵挂这个房子,最后房子没了,被家里人卖掉了,那你也就放下这颗心了;你很牵挂这个人,人家最后告诉你,这个同学你牵挂他一辈子了,这个同学已经走了,你是不是如如不动,放下了?你就寂然不动了,他寂灭了。佛教就是告诉我们,人到最后都会寂灭的,都会没有的,你为什么现在要罣碍呢?你的钱会用完,你的房子终有一天不是你的,你的身体也不是你的,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寂灭,那你为什么要罣在你的心中呢?所以佛教讲到后来,它的智慧之谛就是在于“我本来就应该寂灭的,我不应该动这个心,因为我本来的心就应该如如不动,不管他是房子还是人,对我来讲要如如不动”,就犹如本初的觉醒。所以不能因为某一件事、物和人,我们来唤起自己那种欲望的心,知道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师父举个简单例子,当你刚刚五岁懂点事情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你说:“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现在还要什么?”可能这孩子就想:“是啊,我什么都没有的。”等到他一辈子拥有了房子、汽车、妻子、孩子……一切的时候,他就放不下了。 所以要懂得寂灭的道理,也就是说归元——归到零。所以为什么叫“元旦”?是一个重新开始,元——归元。这就是告诉我们,你只要有这颗寂静的心,你实际上看见这世界上人物、事物没有一样在变化,还是如如不动的。举个简单例子,今天结过婚的男士,你只要今天坐在下面听课了,你说你太太在家里,你没有罣碍;那么想象一下,你如果在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一个人的时候,没有这个家的时候,你今天坐在这里是不是一个人?是不是跟三十年前是一样的?你没有动,没有变化。那么再往前想,你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没有人陪你一起走,是不是一对一?是不是从原始到终结都是一?所以叫归元。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了这些,你把寂静的心从小带出来,最后走了,你的心归于寂静,还是那颗心。这就像有一首歌曲里讲的“我还是原来的我”,你没有什么损失,等你走的时候,一个人走的时候,你损失什么了?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早上太阳升起,晚上太阳落山。我们人也是这样,因为寂灭不是一个定死的东西,它灭了还会再有,有了还会再灭。佛陀在唯识论中就是告诉我们,人的心是变化的,今天拥有的会变化。所以你要用自己如如不动的心去识别它、去理解它,知道它是如如不动的,到了最后还是归元,这样你的心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恨心,不会有愚痴心,你就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了。 可能你们没有这种感觉,师父给你们解释一下。两个人打官司打了五年,每一次想到这官司就难受,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难事。怎么办呢?没有超越时空感。“再打下去也不一定能打赢,算了,跟他讲吧。大家这个事情解决就算了,不要再打官司了。”这个时候对方同意了,大家都疲惫了,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是不是感觉时空缩短了?所以有时候夫妻两个人打官司,法庭上不见,都派律师,一直不见,不跟你谈,不跟你见面,觉得两个人隔得很远,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然而,当一旦想通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打个电话,“哎,我们出来谈一下好吧?”他也想谈,两个人把事情讲讲清楚,是不是缩短了时空?是不是马上就两个人在一起了?所以拥有了感应,超越了时空。 这就是佛教界说,你在外缘和内缘的一感觉、一动——一个感,才会有一个觉悟;没有一个感悟,哪来一个觉悟?对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产生了一种感,就是感觉,才会有觉悟。所以,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佛经经常叫我们返归于体——本体。我们的思维、想象都离开本体了。我们的本体是我们的佛性。人有时候吵架的时候不像一个人,人在痛苦的时候也不像一个人,因为他离开了本性,本性是他的佛性。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现在没有佛性了,所以才会打架,像动物一样地打,像动物一样地骂,离开了我们原始的本性。 所以任何人做什么事情,实际上都要懂得:“我今天做这件事情,到了最后会回归到我自己的本体当中。”就是今天骂别人,最后人家会骂你,还是回到你身上;你今天打别人,人家会找人打你;你今天搞别人,别人一定会搞你;你今天在别人面前讲别人不好,别人也会在他的面前讲你不好。这就回到你的本性,回到你的本身、本体。你们想想看,人一生是不是这样?搞,搞到最后呢?什么都没有,失去。一个人从幼儿时代出生,经过了一生,最后进入老年时代,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孤零零地一个人离开,你们告诉我是不是就是回归本体,回归你的本性,寂静消失。到了老年,安安静静躺在床上,无声无息地这个人就消失了;那么再投胎,再从他小时候开始,这个灵魂没有改变,他的心在寂静,然后再慢慢地再重始——重新开始。而改变的就是你所看到的你的身体。实际上很多人说“我改变了”,改变就是你的空性在改变,你的本体没有改变,如如不动。所以很多人说:“哎呀,我怎么不认识自己了?”对了,因为你的外尘太多了,你的业障太重了,所以你改变不了自己,把自己的本性都改变了,不像原来的人了。只要把你外尘改变,毛病改变,那么你还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在。 灵魂的感觉,在人的身体上永远起着作用,所以一个人只要有灵魂,他就会有感觉。人家说你的魂不在了,你这个人没感觉了。“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啊?”“哎呀,真的,我忘记了。”你丢失了。佛教比喻我们的本性像海水,被外面境界的风一吹,我们的本性就起波浪了,这就是“感而遂通”。因为你感受到外面环境的变化,使你慢慢才感受到:第一,你心灵本性的存在;第二,你会随波逐澜。但是本性你还是看得到。如果没有风,就不会有浪,那么当你寂静如初的时候,心又回到平静的海洋。所以菩萨就是叫我们如如不动,为什么要起风,为什么有浪?就是你的心在动。我们人的思维情绪一样,如果我们人本来没有多想,但是环境影响了,我们就会想得很多。举个简单例子,本来你跟这个人关系一直很好,只要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在外面讲过你不好,你的心就开始起波浪了,你就不能跟他很好地用语言、思维和行为来感化他,来帮助他。这就是你的心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在动了,你就会产生很多负能量的东西。同样,你听到别人说这个同事对你好得不得了,偷偷地为你在祈祷,为你在干吗,你就会心中产生正能量,这也是一种波浪。但是人间的一切波浪最后都趋于平静,像宁静的大海一样。人的思维情绪安静下来之后,他的思绪会平静。这个人在吵架的时候,他是不理智的;等到他不吵架的时候,他平静了,然后他的喜怒哀乐就会寂然不动。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