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 096【空生空灭 苦乐灭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9_-AE6wfs&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6好,谢谢。今天继续跟大家说《白话佛法》。 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29岁那年出家,弘法悟道时只有35岁,当时到底悟出了什么?佛陀悟的实际上就是“缘起性空”。其实学佛的宗旨——我们到底学佛是学什么,宗旨就是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因缘聚散,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慢慢地就会聚散。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无常是一种变化的现象,就是让我们看懂,这个世界上,当你拥有的时候就意味着失去的来临。 所以缘起性空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的出现,在人间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人很多时候就是对一件事情认为它不会变化,所以执著。菩萨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它都会出现变化,因为这是因缘,叫因缘。由一切的人到最后变成无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缘起了”——你这个人生出来了,到了最后,变成无人了,那么这个人走掉了;由一切事变成了无事,这个事情开始发生,到了最后这件事情没有了;由本来的有一个“我”字(当你生出来之后有一个名字,你叫什么名字,这是一个“我”字),最后变成了无我(名字没有了)。它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我们人活在世界上,要对事物,懂得它的因缘果报,因为一切都在缘起性空当中,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和人它是不变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有一天它是不变的,没有一个事情它是不变的。所以这就是佛法经常讲的:缘起了,性就空了;性空了,缘又开始起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原理,让我们懂得,有缘分了,就意味着这个事情一定会有很快结束的一天。所以很多人说缘分也好,其实只要有缘起了,它到最后的本性就是空的,一定会结束。所以很多人在人间觉得“哎呀,我做了这个位子了,我可以永远做下去”,非也;“我今天得到了这个东西了,我可以永远拥有它”,非也。世界上很多东西到了最后,它显现的都是空性,是没有的,是空性的。 所以佛法教导我们,就是你对人间的苦、快乐、顺境、逆境、荣辱……所有的境界,你不要看得太真实,它都会转变的,它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让我们视作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醒过来就不见了。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间的一切都不可得的。你们过去年轻的时候,拥有了很多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你们曾经做出过很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一切犹如梦幻泡影,因为它是个……根基上讲就是无常。所以佛陀为什么叫我们作无常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实际的修行当中能够认识到,人间的一切没有真实意义的所在,一切都是虚幻。所以你看我们人的痛苦,就是在于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很长,最后变化了之后痛哭流涕。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会好好的一个人会变成这样?为什么这个人本来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后来出车祸被轧死了?为什么这个人跟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之间他就抛弃了我?一切的为什么,它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存在的,因为取决于这个定义是无常。 这就产生了让我们要学会放下,所以佛经就是让我们要学会放下。你既然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它不会长久的,那你为什么不能把它放下?这就是人应该提高自己的境界,不要对人间的事物去执著,觉得“这一定是我的”,而且要学会随缘消旧业。今天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斤斤计较,或者忘记不了年轻时候那些无知所造成的业障;你现在成为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做那些无知的年轻人的事情。这就随缘消旧业。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你不造新殃,不去造新的殃,讲到底,就是要自己懂得理解、懂得总结:这个世界上不管给你带来的什么缘分,它到最后都是空性的,给你带来的苦,它最后也会没有,给你带来的快乐,到了最后也会没有。你不要去执著于那些当时得到的缘分。 所以一切认为本性应该存在的东西,都是会变化的。所以年轻人在一起谈恋爱总是说“哎呀,海枯石烂心不变”,你知道什么叫海枯、什么叫石烂吗?你经历过没有?在这个本性的性空当中,它们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所有你看见的、你听到的、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是因空而有,最后都会没有,没有之后又会产生。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执著人间的所有的物和人,你就远离烦恼,你就会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就像一个房子,如果空了,你才能储存万物;你今天没有真的空了,那你这个房子就放不进很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你就没有了万有的缘起;只有性空了你才会有缘起,只有把自己的心和杂念去除了,你才会有另外的缘分生起。实际上缘分到最后是空的,空了之后又开始有缘分。所以我们经常说,你心不空,你心则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会性空,你才能善用你的本性,找到你的内心阿摩罗识的佛性。 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空开始的。人不是这样吗?你空了才会生出。比方说你现在肚子空了,你才会想到吃饭,再生出很多的食物;你今天累了,会生出你的疲倦、倦意,你想睡觉;你今天这方面缺乏了,你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拥有它。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又从空灭。因为你拥有它了,你找到了它了,它很快也会消失的——又从空灭。所以空生空灭,生出来到毁灭,又从毁灭到生出来,它并非是没有,它是有生有灭,来去自如。想一想,我们人活在世界上,你刚刚想起一件开心的事情,你马上笑出来了,这件事情就进入你的大脑当中了,你会想到就开心,是不是无中生有?当你听到不开心的时候,你一会儿就伤心了。这个伤心是你心中本来没有的,也是生出来的;但是一旦你想通了,它又自生自灭,生灭自如。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讲的我们人自己在造因,自己在造业果,自己在生,又自己在灭。很多人说什么叫空性,什么叫从空而生?实际上一个人到这个世界当中,本来是没有这个人了,突然之间产生出这么一个人出来,给你起名字,给你找父母,然后给你开始慢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一直把你养大,你就是从无到有的在实体当中的一个生物。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实际上和在这个世界,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告诉我们空生空灭。所以我们人为什么会难受?师父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有一个办公室里边有五个人,这五个人突然之间他们有一个科长离开了,还有这四个人都想象着自己可以做科长,然后在这个三个月竞选期当中,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每个人有的快乐,有的伤心,有的难过。最后有三个人很痛苦,有一个人在痛苦当中生存着,得到了一点点的看似幸福的,实际上那是一种苦乐。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这三个人从此就没有声音了。那么这个苦和乐都是他自己生出来的,等到三个月选举结束之后,他这个苦和乐就灭度了,就结束了。我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刚刚想的想不通,突然之间一想“我这样不是蛮好的吗?我怎么怎么”,马上“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所以人家说自说自话,自思自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实际上就是心理在一种争斗和狡辩的过程,包括自己心里在一种心理按摩的过程。 所以师父跟你们说,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有时候要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有时候又要想象着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无我。这个世界这么多烦恼,你想象着你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无我了,你还会烦恼吗?这样一想,你就不烦恼了。就像现在,虽然在这个世界当中,但是我不烦恼,因为我离开了红尘;当你真正想空了,“我离开了红尘”,实际上在你的内心深处并非没有在这个世界来过的烙印,来过的,烦恼都有过,只是灭度了,结束了,境界高了,不去执著于这些烦恼之中。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7月1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6【空生空灭 苦乐灭度】

白话佛法 095【彻悟的无常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MTFBiGCUU&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5有些人不尊重别人,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敬,你就会产生烦恼。你自己的骄傲会造成别人看不起你,你又会增加烦恼。有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家,曾经在一个party[聚会]上看见一个女士打扮得很漂亮,就随口说了一句:“这位女士,您长得真漂亮。”没想到这位女士非常骄傲,眼睛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说:“非常抱歉,先生,我不能用同样的语言来夸奖你。”没想到,她的憍慢引起了这位音乐家的反驳,这位音乐家非常幽默地说:“这位女士,请您记住了,您也可以用同样的幽默来对我说这个话。”也就是说“我说你漂亮不是真的,是我幽默”。你不尊重别人,别人怎么会尊重你?你内心的骄傲会把你心中的佛性烧光,烧尽你心中的智慧。所以很多没有智慧的人才会骄傲,一个骄傲的人一定没有智慧。师父告诉大家,灭尽你心中的烦恼靠的是智慧,烧尽你心中的忧郁靠的也是般若智慧。一个人能够断尽一切贪爱,就拥有了去除骄傲、去除傲慢的基础。贪爱就是因为不知道这个世界诸法无常的道理。 佛陀讲,为什么修无常观的行者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呢?就是佛陀告诉我们,你经常修无常观(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今天有,明天没有了,一切都会过去),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将无明与憍慢永除无余。我们经常要学会修无常观,因为修无常观的时候,你心中会没有贪爱和执著。我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做了一个会长,你想永远做下去,因为你觉得“这是我的”;如果你今天做了会长,你知道“很快地下一届要把我换掉了”,那么你就不会贪爱这个位子,你就不会执著你今天所拥有的。你心中没有了欲望,就能够善于分别诸法,你就能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用,什么不能贪;你就进一步地懂得佛法的思惟和诸法义理。很多人为什么会发愁?因为他觉得“我苦啊,我这个烦恼怎么办呢?”他看不到无常。很多人忧虑,因为他觉得这个忧永远会延迟下去。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的忧虑,现在还有吗?很多人的苦恼,他觉得“我一辈子就这么苦”,你怎么不想想你哪一天翻身了呢?你会永远这么苦恼吗?这就是你没有理解佛教思惟的诸法义理。因为能善思惟诸法要义,也就是说,你经常把自己的想法用正能量来想,“这件事情虽然最近不顺利,但是它也让我懂得更多应该怎么做好这件事情的方法,学到很多知识,我可以下次再继续努力”,因为你懂得诸法的要义,思维上进步了,思维上对人间很多的事情理解了,你就不会产生愚昧。颠倒的错误行为就是因为你的执著、你的欲望。 很多人的念经常在变,意念在变,很多人的论理在变。佛陀曾经开示过:这些贤士因为没有修无常观,没有广布无常观想,不能洞悉诸法无常之理,所以会产生斗讼(文言文把它翻过来叫“斗讼”,实际上用现在话就是产生的争斗)。他们相互地斗诤(这个“诤”是言字偏旁一个争斗的争,不是那种“斗争”,是“诤”),便无法观察真实的义理。你去看,看不清楚前方的路的人,他一定不能看到自己的目标,他一定是有迷惑之心的。不能理解真正佛法的含义的人,他觉得佛法是虚无飘渺的。很多人学佛学到后来,“既然有来世,既然要看破,既然要放下,那索性我人都不要活了”,这就是一种迷惑,而且这种迷惑来到人思维上的时候,人会执此迷惑,就是一直执著于这个迷惑当中。你想想看,一条不平的路,你走错路了,你不停地在走错路当中,你产生的就是愚惑和颠倒——愚昧、迷惑、颠倒。这就是为什么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找到自己修行的路,命终之后就会堕落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中。 所以我们不想堕落地狱,我们要修习无常观。你把这个世界什么都看得不长久的,你广布无常想,经常在脑子里想去帮助别人,也跟人家说,你就能劝说别人。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钱被人家骗了,你去跟他说“不要想太多了,钱还能再赚的,你的身体重要,你没身体了,你以后怎么赚钱呢?”你告诉他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就是广布无常想,无常的。你今天被骗了,你如果拼命地去难受,会增加你更多的烦恼,比方说身体不好了,心脏不好了,或者给人家争斗,找律师了……你不是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烦恼?而且心中会常起瞋恚或愚昧的念头,就是“我不要活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寻短见,就是没有无常想。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经常想,没有一件事情它没有变化,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变化。能善观因缘,善观诸法及其妙义,就懂得人生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你这样修习,命终之后才会投入三善处,才会生到天上,生到人,生到阿修罗。一个想得通的人,他很容易拥有涅槃之道。我们人走的时候叫涅槃,彻底想通了、想明白了:这个世界,我的过程已经用完了,我也放下了。涅槃了。因为这是无常的,不会永远让你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什么。所以“诸位比丘,你们应当要如是学习”。佛陀说得很谦虚,“如是学习”,希望大家要实实在在地好好学习。当时比丘们听闻佛所开示的道理,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就是懂得了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个人快乐在哪里?想通了,想明白了,什么都想穿了、看穿了,他就懂得了生灭法。众生因为执著和颠倒在三界轮回的大苦难当中,以五欲等尘境的小苦为乐。你们看看很多人,忙了一天赚了点钱,开心得不得了,这就是“小苦为乐”,他没感觉到痛苦,反而感觉到“蛮开心的嘛”。你看人,占人家点便宜,“蛮开心的嘛”;多收了人家点钱,“蛮开心的嘛”,以小苦为乐。所以一旦无常到来了,随业受报。有些小企业,天天做着很多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觉得每天多赚人家点钱,多骗人家点钱,很开心,一旦业障爆发了,被人家部门查处,一罚罚了几十万,这个时候,他把多赚人家的两块、四块、六块……所有的小快乐全部集中在一个大苦上面了。无常到来了,那么你就随着这个业报再度流转生死苦海。 无常随时随地会到来,希望学佛人要精进于佛陀的开示,佛陀让我们勤修无常观法。你吵架的时候就想“不长久的,吵过了就没了”;你不开心的时候想想“过一会儿我又像傻瓜一样又哈哈笑了,所以我现在难过什么?我有什么可以想不通的?”那你就了达了诸法无常的理论了。实际上什么东西都是过去式,一切都会过去,过去不可得的,既然不可得,你为什么还要死把着过去而不放?很多人一开口就是讲别人的过去,讲自己的过去。讲别人的过去会增加瞋恨心,讲自己的过去会增加愚痴心;讲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未来,增加你傲慢之心。这些都是我们人间应该克服的,放下颠倒梦想。人每天都活着,“明天我要干吗?后天我要干吗?真开心”,我们曾经开心,我们小时候曾经也很开心,但一切都会过去——无常观。所以要转换自己心中的贪瞋痴“三毒”,要正知正见,如实观照自己的心。正知正见,什么事情都想正的,“我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告诉大家“今天该我赚的,我赚,不该我赚的就不能赚”,否则你就是赚黑心钱。如实修行,就是实实在在地改变。要契悟不生不灭的真心,就是在自己内心要明白,这个心是生出来的,这个心也可以把它灭掉,既然能够把这个不开心的心灭掉,那为什么要去生出它来呢?既然知道生气到最后也没用,为什么要去生呢?叫契悟不生不灭的真心,安住自己一念不生的究竟解脱,什么念头都不要。什么念头都不要,你就是解脱;什么东西都要,你就在贪瞋痴慢疑当中。所以要放下,要学会什么都要想得通,要学会什么都要放得下。对人间很多的财富——我们经常讲,人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拥有很多,而是要求的很少——你一旦要求少,你就觉得自己很有财富了。 每个人的生命曾经都被上苍划上了一个缺口,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得圆满的,但是我们的内心要把它圆满,不要去想它,就不会在自己撕裂的心口上再划上一个刀伤。不宽恕别人,不原谅众生,那就是苦了你自己。我们有时候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琢磨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那个事情应该怎么做,实际上真正有智慧的,不是去琢磨,而是应该践行。慢慢地懂得,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自己内心的慈悲去原谅别人,那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我们都是欠别人的,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个道理。永远要记住,觉得别人永远是对的,自己永远是错的,你就会永远没有烦恼。 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修心,一世修成,懂得人生,不要自我怜悯,而是要常观无常,要放下执著。自我地修行非常可怜,只有把自己的心融入众生之心,你才能让众生离苦得乐,你才能自己攀上佛的法船。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7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5【彻悟的无常观】

白话佛法 094【广布无常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t0oLwYWwI&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4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懂得,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上你所遭遇的一切的痛苦、折磨都是因为因果一时的显现。因是什么?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因为你不当心,因为你做了这个事情,因为你在这个时间做了这个事情,你才呈现出这个果报,所以你的显现只是一刹那——你得到了也是一刹那,你失去了也是一刹那,全部都要受报。 要无忧,无喜,无惧。什么叫无忧?活在这个世界上知道因果,不会担忧,不种因,没有承受后果;无喜,没有什么可以开心的,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所以开心也是暂时的;才会造成你的无惧,“我没有什么害怕的,因为害怕的东西它也会过去”。这样就是我们学佛人经常说的两个字,那就叫随缘。 所以学佛人要放下执著,要无所求。有什么可以执著的?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动作,为了一个烦恼,执著地放不下。执著:“执”就是把它拿起来,“著”就是不停地看着它。所以我们经常说着眼于某个事情,执就是把它拿起来,你把一个烦恼,你把一个业障,你不停地拿起来眼睛盯着它看,你就会有所求,你就会被欲望把你随缘的心完全破坏掉。所以要灭掉所有的求欲之心,“我不管什么的欲望,我都不能要”,因为所有的欲望,都会给你带来不随缘的心,“我无所求,我放下执著”。我们要懂得有求,那就是苦恼的根源。你不求,哪来的苦?随缘的人就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根源。所以能够随缘,就是让自己一切自然来自然去,无所求,这就成就了佛陀所讲的解脱道。佛陀曾经跟我们讲过解脱道——无欲之人自然解脱,这就是师父的座右铭“无欲自然心如水”。 所以一个人要学会以清净之身体和纯洁之心念造就人格的升华。我们人跟人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人格的不一样。什么叫“格”?就是一格一格,你今天定位在哪个格,是高规格,还是中规格,还是低规格,就是这个格。你一个有修养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你是中规格;如果你能够救度众生,能够帮助别人脱离苦难,你就是个高规格,所以这个人有人格。很多人赚人家的便宜,赚人家一点点钱,有些人更是去赚自己朋友的钱,赚自己亲人的钱,这个人格就变成低人格,所以你的格数就下来。所以怎么样来升华自己呢?就是要接近佛法,接近佛,接近菩萨,而且要去遵照佛法,去践行自己。我们说的人间什么事情要称法行,用它来观,经常观的人就懂得“四行观”。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懂得,做了就要好好地去行,把它做得圆满。今天这件事情已经开始做了,你就必须要用人格来完成它的圆满。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佛陀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罗门的芒果园中,而尊者优波摩那为佛陀的侍者,就是在照顾佛陀。 那时候,佛陀受了一点风寒,引起了背部有点疼痛(佛陀过去有这个病的),所以就找来了尊者优波摩那,对尊者说:“优波摩那,我受了风寒,引起了背痛。请您穿好外衣,拿着钵到提婆比多婆罗门的家里,去为我拿一些热水过来。” “好的,世尊。” 尊者优波摩那,来到了提婆比多婆罗门的家,默默地敲了门,站在门口。 这时候,提婆比多婆罗门正在厅堂当中理发,他看见尊者优波摩那站在门口,就问道:“外面这位穿长袍的出家尊者,你默默地站在门外,你是要乞讨什么吧?” “住在芒果园的阿罗汉、善逝受了风寒,背痛得厉害。你有治疗的热水或者药物可以施舍吗?”就问他。 听尊者优波摩那这么说,提婆比多婆罗门就布施了一钵满满的酥、一瓶油和一瓶石蜜,并且让别人担着热水,随着尊者优波摩那到世尊的住处。尊者优波摩那以油为佛陀涂身,再以热水泡洗,然后以温水调和酥蜜饮下。有了这样的处置,世尊的风寒与背痛就缓和下来。 隔天一早,提婆比多婆罗门就来探望佛陀。 一番问候寒暄之后,佛陀就问:“婆罗门,你们怎么修婆罗门法的呢?例如,布施什么人可以获得大果报?在什么时机布施,布施什么东西,才是殊胜的福田?”你看佛陀谦虚吗?他照样请教婆罗门。 “(瞿昙,当时对佛陀,婆罗门都是称为瞿昙,就是对佛的称呼),瞿昙,我们婆罗门最有成就的圣者称为三明婆罗门。要想成为三明婆罗门有三个条件:一是博记多闻的好老师(第一个就是博记,什么意思?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记下来,多听别人讲,多闻别人讲,这个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说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给你正信正念);第二,有纯正的婆罗门血统;第三,相貌端正(所以你去看,在社会上如果人家看见一个人相貌不是很端正,人家就觉得你心中有邪念)。所以能够布施三明婆罗门的人,可以获得大果报,而随时布施饮食和衣物就是最殊胜的福田。” 接着,提婆比多婆罗门,反过来问佛陀:“瞿昙,你认为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婆罗门?如何才是三明成就?布施什么人可以获得大果报?怎么样才是布施的适当时机?怎么样布施才是殊胜的福田?”这位婆罗门反过来问佛陀:“你认为我们婆罗门,刚刚几个问题……” 佛陀说:“婆罗门!善知解脱,能够解脱一切贪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罗门(就是佛陀告诉他,一个人不贪,你就是真正的婆罗门),得三世了然的宿命通(如果你这个人能够懂得前世、今生和来世,你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就是宿命通)、能见诸趣众生的天眼通(能够知道我们今天所有的众生的一切,你今天的快乐、你今天的忧伤、你今天的烦恼和你今天的幸福,我都能够看破、看穿,你就是拥有了天眼通),你能断尽烦恼的漏尽通的人(一个人能够断尽烦恼,就是他能够把所有的烦恼漏光,就是漏尽,我们不需要烦恼,不需要恐惧,我们不需要那些,不属于我们正能量所应该拥有的东西。你想想看,人不应该拥有烦恼,不应该拥有悲伤,不应该哭泣,而是每天活在笑声当中的;然而我们人天天却背负着所有的苦难,每一天的烦恼、忧伤、痛苦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门,所以我们不能做漏尽通的人)”,佛陀继续讲,“是成就三明的圣者。”也就是说,你能够漏尽,能够天眼通,能够懂得宿命通,你就是一位圣者。其实用现在的话讲,你能看得远的人,你能看得破的人,你能放下的人,你就是一个超人,你就是一个圣人。“你随时能够布施,这样的圣者,你是最大的果报,是最殊胜的福田。”也就是说,你今天能够跟圣人在一起,能够懂得这些,你这个人就是拥有了无上光明菩提。 所以每一个人要接近智慧和般若智慧的人,能够多学多看,能够多理解,能够学会放下,当无常想,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经常想到“今天的拥有会给我带来明天的失去,今天的失去会带来以后的拥有”。 佛陀经常在祇树给孤独园经常给众生弘化。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佛陀说:“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并且广布无常想(就是告诉我们,佛陀说孩子们,弟子们,你们要经常想到,这个世界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长久的,当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 佛陀这句话对弟子讲的就是,如果你的脑子里经常拥有的思惟经常布满着无常想,你就能断尽欲界的贪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爱一样东西,实际上爱过了之后就没了,这样东西我要,要回家了放在那里,那个东西我也要,拿回家了又放在那里,没了,因为要完了就没了,要完了接下来就是扔掉,或者送掉,或者烂掉。所以无常想,这个人就不会去贪,给别人了,无所谓了。所以有很多的长得好看的男的、好看的女的,他们就是一种贪念。师父跟大家做个比方,如果一个男的,他好看,他希望凡是女孩子在他面前都要关注一下他,满足他的自尊心;如果有个女孩子长得比较好看,她希望所有的男的最好都能够盯住她看,最好能够追求她。这就是一种贪爱,慢慢时间长了成为一种习惯了,只要有人不看他,他马上就不开心了。 所以佛陀对我们教导,在2500年前就告知我们,在人间应该注重什么——应该失去自己心中的烦恼,要断尽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也就是说我们在人间,实际上也有色界和无色界。你们想想,有些人在人间活得非常地快乐,想什么就有什么,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想要什么什么就来了,这不是已经生活在色界天了吗?想象到什么,他就能够拥有什么,他已经活在无色界天了。佛陀那个时候就叫众生要断除无明,因为这些的拥有都伴随着无常,要常作无常想。如果你把这个作为永远的拥有,你就是拥有的无明——不明白。 你憍慢,就会产生烦恼。很多人有名有利了,觉得就可以看不起别人了,觉得自己就比别人高贵,你就会产生烦恼。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7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4【广布无常想】

白话佛法 093【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5G8vStQiU&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3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说《白话佛法》。 我们人间都有很多的欲望,因为欲望像鲨鱼一样紧紧地咬着我们,所以我们每天活在欲望当中,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夺,那个也不舍。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学会对欲望要背舍之道。什么叫背舍之道?就是背弃、舍弃。拥有背舍之道就是能够放下,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解脱。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的一种特殊的能力。今天你能够解脱你的欲望,你这个人就是有一种神通力,“我不被欲望所控制。今天我非常喜欢这样东西,但是我说不买就不买;今天我非常喜欢那样东西,我说舍去就舍去”,自己爱的东西也好,善的东西、恶的东西,全部都要舍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尤其要学会舍去、割舍自己的烦恼,因为烦恼扰着你的心,让你放不下。割舍业力的纠缠也是一种舍弃。因为很多人,不要以为好像欲望是缠扰你身的、缠扰你心的,割舍不了,但是照样能够把它割舍掉,因为你割舍了之后你就得到了解脱。用什么方法来割舍?就是靠平时的修行,我们经常修行、拜忏;有的时候得到高僧大德的加持,有这种加持力你也能割舍;有的时候一种智慧,就像很多人感情一样,解脱不了了,如果有一个智慧的长者跟你说“放下吧,这一切都是空的。想一想几年之后,他还会再这样地跟你在一起吗?”想一想,想通了,智慧了,慢慢学会了割舍,修掉了自己的业障。所以这就叫你这个人就是有能力。 有能力修行和无能力修行,其实都是一个恒心和一个金刚不坏之心。金刚不坏之心,要有一定善的根源和因缘,因为有这些因缘的人,他能够感应不同的菩萨和佛,和各种各样的护法,能够给他得到加持力。就像我们碰到一件事情,我们觉得没希望了,但是有些人为什么有能力战胜自己的烦恼?因为他知道“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我,我一定能够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真正地从心里接触了自己的佛性。你有菩萨、佛在心中给你撑着,你就是金刚不坏之心,所以你修心的境界就会提升得越来越快。 智慧,有时候我们人不够,在人间不能分辨真假,走入迷途,我们就会做了邪事,学了邪法,那么入了邪道。为什么?在学佛当中的执著会让你变得去不停地追求你需要得到的东西,这其中包括一些神灵那些追求。所以真正的是学会寂静。寂静,用现在话讲,就是“我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我心中平淡如水,平静如水”,那么这样,你法喜就会经常转换你的悲哀和烦恼,你就获得了学佛的成就。很多人就是不懂得转换自己的内心,觉得在人间该看的要看,该得的要得,该拥有的需要拥有。实际上不该你拥有的你拥有了,就会给你带来烦恼和痛苦;不该你看到了你看了,你心里就难受;不该你想的你想了之后就会产生恐惧,害怕了,看到了。就像我们看很多电影,那里正好发生一起凶杀案,你正好路过,你看见了,你被这个凶手看见之后,他就开始追杀你,然后你不该看见的被你看见了,你就一直有恐惧占有着你的心。所以我们在人间怎么样能够修心?其实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宁静,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祥和,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不贪,修心就是修到你不执著和拥有内在的法喜。所以真正能解脱的人,他是拥有法喜的人;真正能够解脱的人,他才是一生宁静和祥和的人。 我们经常说佛与众生无二无别,佛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智慧提高了,我们就是佛。所以不要以为佛离我们很远,佛就是我们心中的,用现在话,就是我们的感应。你感应到佛了,在你心中了,跟你自己无二无别,那就是佛法界讲的“一相”。既然无二无别,那肯定是一相了。 什么叫三昧?就是用正定的认识法界一相,就是无二无别——让你明白佛与众生无二无别的真理:佛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心中有佛,因为我们的阿摩罗识当中有佛性,所以我们跟佛没有任何的差别。这在佛教上就称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这是在佛教当中经常讲到的两个用词:一个是一相三昧,一个是一行三昧。也就是说念佛心是佛,所以很多人经常说,你心中有佛的人,你一念佛你心中就有佛;你看很多人心中有魔,“我一定要得到某一样东西,我的欲望驱使着我不顾一切地想去得到人间的很多东西,包括感情、物质、名利”,最后你的心念撩魔,你的心就是着魔。 所以妄想是凡夫,师父告诉你们什么叫妄想是凡夫,因为你乱想了,因为你不该想的去想了,因为你想一想你就明白了,很明白的道理但是你天天去乱想。举个简单例子,真的财很多的人,他不会天天想着去买六合彩的;而那些天天想发财的人,可能十年二十年他都在买。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你的心念想发财,那么你就心念着了财迷、财魔。 所以一行三昧讲的是修行修持的妙法,“行”就是你在应该怎么样地修行。一相三昧就是怎么样去理解,“一行”就是修行修持的妙法,你用一个非常奥妙的方法好好地修,你就是拥有一行三昧。所以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总地来讲,一相三昧是讲的理论方面的一些基础,一行三昧讲的是实践;一相三昧讲的是智慧,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所以这些都是佛法非常高深的一种智慧。 所以能够做到自己随缘自在。在人间必须随缘,随缘的人就是一个自在的人。不跟别人拧着干,你就很自在,很自在的人永远是随缘的。“哦,没关系了。”“哦,到这个饭店去吃?”“好好好,那也很好,这个饭店那两个菜是特色。”“哎,我们还是到那个饭店。”“好好好,那个饭店那个菜我也很喜欢吃的。”这种人自在吗?到哪里都是他心中想去的地方。 所以要拥有一个善心,《金刚经》曾经告诉我们,能够做布施的时候,就是不要去时刻记住自己做什么。你今天在做善事,你不要记住“哎哟,我在做善事”;你今天在帮助别人,不要觉得“我在帮助别人”。你不要以为你做了什么,在心中留下了你刚刚做的什么而念念不忘。《金刚经》就是告诉我们,要随时随地地从善积德,用心去布施,用你的道德去弘法,要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那种心,“我今天做了善事了就像没做过一样”,这个善事是存在的,而在你的心中它是流逝的,善事的存在而你心中不去执著你做善事的这个存在,你就拥有了崇高的境界。经常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不应该经常嘴上说“我经常帮助别人的”,这颗心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慈悲。就像很多慈善家一样,他们到处去做慈善事业,四处去播撒爱和善的种子,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做这种播撒种子的事情。实际上他播下去的种子更加地健康,会成长。因为当别人看见你这种爱的种子,他相信这是唯一的,因为你没有其他的心在里边,只是一种布施的心,“我无缘大慈,我无缘大悲”。相信这就是不二法门之一,用一心一意去帮助别人就是不二法门,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去理解它,像我们佛法界讲叫“见地”,是一种理论。 一相三昧实际上讲的就是一种智慧了。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要定下来。不管如何,实践和理论它必须要结合。就像你们现在在听课,就是理论的基础,听完了之后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要著相,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这就是最大的一相三昧的智慧。 六祖曾经把定和慧相结合。“定”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的心要定下来;“慧”那是一种智慧。智慧会动,心如如不动,所以结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修行法门,我们经常讲的,这就是禅定。禅是一种智慧;定,那是一种修养。所以一个人怎么样能够得到定和慧呢?那么就是要戒。如果你能够守戒律,你才能定得下来;你守戒律,才会有智慧。所以六祖就是在戒的基础上,让定和慧二合一兼修。所以禅修,那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所动。实际上表面上看如如不动,内心的智慧如翻滚的潮流一样,在心中激荡起无限的般若智慧。大家想一想,修心可以没有般若智慧吗?如如不动,是靠智慧才能让你如如不动的;如果没有智慧的人,他到处都在动——身体在动,心念在动,嘴巴在动,眼睛在动,耳朵又在动,他的脑子又在动,他任何时候都离开了般若智慧。 所以凡夫俗子,他们做不到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因为他们的心天天被欲望所控制,所以他们心中没有办法破除自己的爱憎和自己的取舍。所以学佛的人只有真正为别人考虑,而不为自身考虑的,那才是真正修养的功夫。 我们经常要讲的,人必须时刻要想到我们今生所遭遇的所有一切,如意或者不如意,都是对我们学佛人的一种考验,都是无始劫以来自己曾经造业所感。想一想今天的苦,不就是上辈子的业吗?今世的甜,不就是上辈子的善业所感吗?所以在人间,当灾难和困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无怨无悔地去接受它。首先,我们能够接受它,应该懂得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你今生的苦、你今生的快乐,就是你上辈子的因,所以犹如一座大山。它怎么会成为大山的?它是长年累积的,那种堆上去的泥土、石子,自己堆上去的一座山——业障山,它阻碍着我们在人间修行修心。学会接受这些业障和山的存在,业障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学佛人要想办法把这座山慢慢地挖掉。要挖掉它,首先要在心里承认它,要有挖空这座业山的一天,要有信心。你说谁没有业障?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心中有自闭症,有一种惭愧感,看见别人总是觉得人格比人家低,为什么?他有业障啊,他的业障堆着他,觉得看见别人就丢脸,这个不能接受考验,那个不能接受考验,碰到这个人间的情感时,碰到人间的境界时,马上就乱了方寸。 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要承认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业障。你可以看到所有的人,不要看他们多么地有名有财有运,他们的前世,你只要想到、看到他们的前世跟我们一样,在造着善业和恶业,你就知道今生了。所以没什么稀奇,只要你今世好好地修心,好好地种善业,你来世可以跟他们一样,你这样不就消除了你内心的恐怖和恐惧吗?有什么面子的?每个人都是一样。最可怕的就是,很多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业,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业障,总觉得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那就是业上加业。所以从无始无明以来,他非但不去发现自己的业障、去挖掉自己的烦恼,反而在自己的业山上堆积更多的共业或者众业,或者自己的业障,得不偿失。就像很多人一样,越得不到越要闹,越闹越得不到,越得不到越要闹……这样不断地在业障当中接受着让别人和自己都不能接受的理念,去挖掘人生苦难中的苦难,去堆积不应该拥有的业障,这就是业重如山。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7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3【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白话佛法 092【境转心不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rk-E0uCouI&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2在世间来修行,不离世间觉。 所以有的人说修行,总是去闭关,找个清净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真的闭关有几个成功的?所以过去有句话叫“不是菩萨不坐山,没有开悟不闭关”。你真正开悟的人你才能去闭关;你还没有开悟,你就是坐在山上,叫苦思冥想。闭关是要有大根基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够闭关的。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有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间。只有在世间,你才能觉悟,很多人对佛法根本搞不清楚,不知道智慧来源于烦恼。你用这种思维去闭关,你是越来越自闭,你不愿意跟别人接触,你不能够理解世间的觉,你最后就是把自己自闭了。烦恼一来,你智慧找不到,所以有些人闭关了,一会儿想家了,一会儿想朋友了,一会儿想热闹了,结果闭不了几天关就结束了。但有些人要面子,讲好闭几天,“我一定要有勇气,撑着”,结果闭关到后来,很多人走偏,弄出病出来。还有的人闭关时间长了,到了最后变成百不思百不想的人,说“我要空,我要空”,什么都不想了,你整个变成一个没思维的人了,你哪来的菩萨智慧? 闭关是一个大的智慧,要多看看自己,看看自己做过的事情,看看自己在人间所碰到的事情,运用它们来对照——不照己,照心。什么叫不照己?就不要去照自己的身体,要照见你的心是空的,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佛法实际上就是佛陀传给我们的顿教之法。世间:“世”实际上就是世间佛法,实际上就是流传的意思;“间”就是界限。就是流传在这个世间。佛法在世间里,它是不需要离开世间去求取正觉的,所以儒家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人的身边),人之为道而远人(人为了求道而离开了更多的众生),不可以为道(就是不能成功,求不到道的)。所以真正要能成佛的人,必须在众生当中,而不是离开众生,离开世间,自己在山里修行,应该负的责任不负,应该的仁义礼智信没有了,说“我要寻找觉悟,觅佛道”,就是好比要在全世界找到兔子上有两个角一样。实际上,你就是远离了真正自己的自性。 所以世间一切诸法,佛在《法华经》当中曾经为我们做过解释。佛经上讲: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这是最后一句,就是开始和结束一定是这样的。所以菩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知道,本性本来就有的,你所有见的一切,因、果、缘分、你受的报,一切本来都有的。你想想看,这就是随缘。所以要学会十大要领,你就能见到百界千如,也就是我们说到任何的法界都有各种各样的我们说一千种的如是,其实都是一样。其实你们看看,我们要到哪个国家去旅游,看来看去,不是看山就是看水,不是看海滩就是看海边——如是,对不对啊?一切皆为如是。 所以真正的世间觉,成就的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就是一千个也是一样,一个如。你不管学佛学什么法门,到最后都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师父下次跟大家讲三昧,和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详细跟大家再做一个解释。 好,最后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人生无常,让人想到了生命的真谛,人的生命的真谛就是确实是无常。你看看我们很多人,这一关过了,他就活了;这一关死了,也就死了。有多少人就是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可以去留恋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关于生命就会让我们想到死亡,所以你看我们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肯讲自己今后将来怎么办、死了怎么办。虽然死亡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规律,但是它的发生却让人们无法拒绝和接受它,所以人很痛苦。 有一位比丘,他修行,他的心常为外境所牵动,就像我们现在修行,经常被外面的名、利、色所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佛陀说:“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易散乱,都把‘死’没有放在心头。假使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其实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你一个人如果把死放在心中,你就不会接受社会上各种对你的诱惑了。”我现在跟你们讲,你们可能还不理解,听师父慢慢给你们道来。 佛陀的话恰巧给一位国王听到了,这国王心想:“只要让佛陀的弟子记住一个‘死’字,他就不会被外境所动了,他的心就定下来了,有这么简单吗?”他就想来试试。正巧他们国家当中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虽身出家,难道他们的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他诽谤,国王就派人:“来人啊,把他抓起来。定罪为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如果你想免除死刑,现在你拿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如果你一滴都不滴出来,我就赦免你,否则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布置了很多的音乐、歌舞,悦耳的琴声、很多的如云的美女,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这时候这个罪人拿了一钵蜜,因为他心中只想到了一个“死”字:“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我就死定了。”他就这样一直想着:“哎呀,不要死啊,不要死。”他就走完了整个这条街。 国王问道:“你走完了,蜜没有滴出来,免你死罪。但是本王想问你,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吗?” “皇上,没有。” “你看见有什么人吗?” “没有。” “那街上的音乐和歌舞伎,你难道没有听到、没有看见吗?” “启禀大王,我手中拿了那满满的一钵的蜜,如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所以我一直把死记在心中,我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了。” 国王对罪人说道:“佛陀说得不错,把‘死’放在心中,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别人。你说比丘是人,这个固然不错,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世事虚幻,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那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呢?”那个人听国王一讲,深深地觉悟,从此不再谤佛。 我们人的一生,不会都处在同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所以人生坎坷,不是有这样的事就是有那样的事,常常不得安宁。所以就是让我们要懂得人生无常,人不可以把很多的痛苦放在心中,外境在变化,你的内心不要变,这就是修行。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比死更痛苦的,所以当你自己经不起诱惑的时候,你想一想,这比死还难过吗?你可能就越过了你的一个劫。所以不要在人间把单纯的事情看得非常地严重,因为这样你会很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每天可以看见很多众生的过失和是非,那你就会帮他背业,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很痛苦。如果这样,你赶紧去忏悔,这就是修行。所以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清净,甘于寂寞,最主要的都是一种感觉。远离是非自无过,耳根清净拒闲话,常念佛号堵口舌,大道无言心自然。所以不要去随便地讲,不要随便地去评论,那就是有智慧。今天我们学佛的人,就要克服种种的烦恼,离苦得乐的人那才叫智者。智者为上,愚者为下。好好地学佛,让我们共攀四圣,谢谢大家。 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7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2【境转心不转】

白话佛法 091【烦恼即菩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uZBoVR36o&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1在生活当中,改变那是最重要的。 所以过去一切如来(就是能够成为佛的),都是示现八正道成佛,而且这个八正道都是用在世间的,师父跟你们讲过吗?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还有正定。你想想,这些“正”在天上早就能够得到的东西,为什么这个八正道要在人间?因为人间还有虚幻,人间还有妄念,所以八正道在人间,你只要能够做到,你必定一世修成,你就能够成佛。所以很多的菩萨为什么要到世间来?很多的阿罗汉、很多的天人,我们人间的圣人,他入世进入人间,他就是度众生而寻找佛道。就是师父跟你们讲了,有些大罗汉从天上下来,要经过八万四千大劫。你想想看,我们很多孩子,他的过去可能是菩萨,可能是大阿罗汉,他很早就从天上下来,他在人间一世一世地轮回,有一世他修得非常地好,曾经是大菩萨的弟子,有一世他曾经是什么,有一世……他不停地在(经历)八万四千大劫。为什么?他哪怕修成了,他还要回到世间,就是说你最后要能够成佛,你必须要入世度生,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人间去救度众生,才能成全你的佛道。所以,你说如果超脱六道的话,都是在天上,都是菩萨,都是佛,你去度谁啊?所以一切世界,这世界有三界,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是啊,你说只有三界,这个世界是没有第四界可以去,你度来度去,在三界入世度众生,如果你连世间法都修不好,你怎么样能够成为佛呢?所以你在人间做人都做得不像人,在人间做得都像鬼一样,都像个恶人,像一个畜生,你怎么能够修行成佛?你是没有可能成佛的。所以很多人修了一辈子,连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就是带业往生了,你就是到了极乐世界去修行了,也是给你暂时地能够得到你所喜欢的,进入极乐世界。但是你还必须要还旧债,而这个旧债——小的那些带业,带的是那些微小的业——可以在八功德水、七宝池里边洗净;如果你有大的业障,你毕竟出不了六道。因为这个世界就是给你来还债的,你在这个世界把债没还完,你是解脱不了这个人间凡尘的烦恼。所以绝不是我今天只要修了我就能成,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你今天读书了,你不一定能毕业的,你今天读博士了,你不一定能成为博士。所以修好世间法,那是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修好世间法。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在六祖非常精辟的语言当中,这只是一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正理解了就很难了,真正去实践它就更难了。佛法其实就是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句话,我再讲一遍,佛法就是在你的烦恼之中,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中的觉悟,就是烦恼即菩提。你觉悟到世间如幻化梦想,如幻如化,所以你在梦幻的世界当中,你才能求得真正的觉悟。因为你知道这是假的,你才能找到真的;如果你把这个世界当成真的,你怎么能够找到真的东西?所以师父告诉你们,觉悟与世间是不能相离的,不能离开的。就像我们,举个简单例子,今天有事做,你才会觉察到问题,然后你再把这些问题去解决掉;如果没有世间——如果没有事情给你做,你到哪儿去求得正确呢?所以很多人说,人家这个人说很有经验,它是问题当中来的,对不对?所以曾经问过别人——一个成功的人士:“你有什么诀窍吗?”“没有窍门,我的诀窍就是在无数次的失败当中,我最后得到了一个,叫成功。”所以一个成功的人,一个觉悟的人,不会离开世间去求觉悟;一个人以为自己超脱了,离开人间了,不食人间烟火了,你们说他的烦恼在不在?他的菩提有没有?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千万不要离开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烦恼都不是什么,烦恼只是给你找到菩提的一个基础,就像盐一样,每一个菜,哪怕是糖醋,它必须要放盐,否则这种糖就吃得让你觉得口感非常难过。所以喜怒哀乐就是让你感受到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怒,因为有了欢喜才知道要发怒,因为发了怒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欢喜。什么叫悲哀,什么叫快乐?实际上就是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悲哀。因为懂得这些,所以没有问题怎么会有方法?佛法就是在人世间,来专门解决人间(烦恼)的方法,所以菩萨就是解决我们现代人烦恼的一个最好的法门。该喜则喜,该怒则怒,喜怒哀乐的本性和它的根谛,讲到底就是菩提智慧。 佛经上讲:菩萨未成佛时,以菩提为烦恼;菩萨成佛时,以烦恼为菩提。何以故?(为什么?)以第一义而不二故(就是这一个义理,这一个道理,因为没有第二种解释)。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菩萨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因为你是菩萨,你还不能理解佛的真正的真谛和他的义理,所以以菩提为烦恼(明明知道很多的智慧,你还把它当成烦恼);当菩萨成佛时,所有的烦恼并不是佛没有,我们伟大的佛陀在人间救度苦难众生的时候有多少的烦恼,但是佛陀把它变为了菩提。何以故?因为这是一,没有第二种的解释。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烦恼你才能找到菩提这一个第一义理。所以我们说,当你看见一个不好的人,你要想到他终有一天,他会变了一个好人,这也是一个义理,这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没有回头,那这个人没有改变,那么他的心是满脑子的烦恼,他胡作非为,因为他没有觉悟;当他回头是岸,安分守己,助人为乐的还是这个他。同样一个他,一会儿是胡作非为,一会儿是助人为乐,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在变化的。这个义理就是告诉我们,佛在世间才能理解世间,我们人必须要懂得,过去你做过什么并不代表你今后会做什么:很多现在很伟大的人,过去曾经有过很多的失误;很多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失误的人,可能他的晚年过得非常地凄惨,因为他失误连连。这就是我们讲的,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把这个事物、把这个事情看成那是一个还没有成熟的思维,当你把它慢慢懂得这是一个成熟的思维,实际上他已经把烦恼变为了菩提。师父举这个例子,我希望你们能够懂,就是这个坏人他后来变好人了,就是转换了,因为这个烦恼就是个“坏人”,后来变菩提了——变成“好人”了。所以为什么烦恼变菩提。 六祖曾经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离开这个世间、离开自己的烦恼到别处去求什么佛法,你自己本身应该有的那种智慧到哪里去了?你看每一个人都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佛智,因为从他的九识田中阿摩罗识当中来。所以你要在世间深悟到世间的真理,你要把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倒过来,把世间上一切的烦恼都变成了你妙用的菩提,那你整个的人、整个的生命都是在菩提当中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一生当中都拥有的这方面的经验,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在这方面太有经验了,你什么样的问题都碰到过,最后你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能解决它,你是不是就是这方面的菩提专家?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佛拿什么来给你们说法?佛陀当年在人间告诉我们很多的佛法,用的很多的故事,用的很多人间的苦难还有喜怒。佛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引我们众生?佛就是用这些喜怒哀乐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但是天上有快乐,人间有苦难,这些苦和乐能够让我们懂得,我们要离苦得乐,我们应该到天上去和菩萨在一起。这种说佛法的法门,就是让佛陀告诉我们,让很多的菩萨来告诉我们:“你们想修成,菩萨会来接引你们。” 其实菩萨和佛就是我们说烦恼学的专家,就是精神领域的工程师,他们就是大博士、大教授,他们能够解脱我们的烦恼,能够让我们想通。菩萨本身就是从烦恼当中获得的智慧,深通烦恼,故能明了一切众生的苦难和烦恼,所以他们才能建立种种降伏烦恼、转烦恼成菩提的妙法。这就是很多事情,我们在人间,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的楼发生了些什么问题了,你觉得漏水了、漏雨了,你觉得解决不了,但是你一去找那些建筑师、工程师、那些专家,他跟你说这个地方弄一下、那个地方弄一下,马上就帮你解决了。他们怎么样能够解决的?他们不造房子,他们不修,他们不懂得什么地方漏,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烦恼,他能今天这么快就帮我们修好房子吗?我们今天如果对佛法不理解,我们不了解众生的苦难,我们能够帮众生解决烦恼吗?你满腹经纶,你也不能解决众生的苦难。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说“我要找到佛法”,你就相当于在人间要找哪一个兔子头上有两个兔角的。因为兔子头上是没有角的,找不到,所以走遍天下,你都找不到长角的兔子。这句话就是禅宗的总纲领。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0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1【烦恼即菩提】

白话佛法 090【拥有佛性 自然解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wOOn784DY&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90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大家知道,佛的法身在人间是无处不在的,到处都有佛的法身。任何一个人只要心中拥有佛法,能够说出佛法,行为上拥有佛法,你就突破了时间的隔阂,你就会懂得佛在心中。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佛法无处不在。在你生活当中,行住坐卧当中,佛法处处都在帮助着你,影响着你。所以法音流传,经常说佛的佛言佛语会让你懂得心中长流法音,因为法音不会因为时光而流逝。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了佛法,到了年纪大了,我们还是心中拥有着佛法,从佛法当中化出真如和道音,就是佛道的声音。所以有的人心中有佛,一开口,他讲出来的话就像法音,永远在他的心中流淌。所以人只有无上的愿力,才能有佛法的愿力在心中,让你去慈悲众生,去帮助别人。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能帮助别人,能慈悲众生?因为他法音不断,佛法在他心中不断,就像原来一样,所以叫如来佛——如来如去。如来佛,如来如不来,就是原来存在于你心中的佛性,就是原来拥有的。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把相应法放在心中,把自己内心的佛性化为人间生命的真谛,去理解它,去了解佛法真正存在的真谛,去应用它,去在人间用佛法的真谛,能够理解一切相不可得,幻中修真。为什么说“幻中”?因为很多人一生就像做梦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梦中可能在年轻的时候,现在一照镜子已经老了,整个的人生就像做梦,就像幻境一样。就像我们想起了年轻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就犹如我们在做梦,当你哪一天要走了,你这个梦、这个幻也就结束了。所以在自己这种幻觉当中生活,我们不能完全地脱离。所以只有在幻中修真,幻中成道。 师父希望大家永远要把佛性放在心中,要懂得人的修心要有一种助力,就是帮助你成功的动力,那是一种真实的力量。什么动力?因为我们懂得了精进,因为我们懂得了忍辱心,懂得了佛的真谛,就是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一切苦空无常,所以我们会对这个世界的过去,不会有产生另外一种痛苦的感应。每个人的过去都是很痛苦的,要能够接受它,理解它,消除它,解脱它,要用真实的判断来感应你自己在人间所有的这种感受。实际上用什么方法来感受和感应它,能够离苦得乐呢?就是“智慧”两个字。所以一个能够有智慧的人,他能用平常心看世界,他懂得一切都是无常的,这个世界一切拥有也会失去。所以平常心看世界,心能安止,你的心才能安定,才能制止自己无谓的那种思索,让自己沉浸在过去那种幻觉幻想当中,被它迷惑,来让自己内心产生更多的痛苦。所以师父要你们懂得,修心修法就是体悟人生,离幻得真。就是要你们懂得,我们的心要懂得理解别人的心,懂得自身的心,感应别人的心,懂得开悟自心,不要被人间的一些景象所迷惑。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人,拼命地命都不要,追求名利,本末倒置般地生活,把假的人生看成了真的,让我们迷失,让我们流落在痛苦的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佛法最重要的,让我们离苦得乐,让我们超脱日常生活中烦恼的一个妙法,要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法语。要悟性觉了,要懂得有悟性,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间,或者你要修离开这个世间后的一个方法,实际上是一不是二,就是一法如,就是只有这么一个方法,叫“一法如”——一切法如,都是一样的。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你想离开这个世间之后的修行,和你正在这个世间在世修行,实际上就是一样的方法在修,你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就是是一种。有的时候人的烦恼会给你带来菩提,有的时候不要说“我要寻找菩提,所以我离开了烦恼”,是因为有烦恼才让你找到菩提,所以它是一法如。就如生死与涅槃不二一样。所以我们做人,生和死、涅槃,其实都是一个。生了要死了,死了之后又会重生,其实就是你的灵魂再投胎,造成了你的再重生,所以涅槃不二。也就是当你开悟了,你又会失误;你慢慢地失误了,又开悟了。你的人生就是这么不停地在失误和在开悟当中。 所以修行和现实生活,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会把它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生活并不只是生活,生活就是在修心,所以要明白修行在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你的修行。师父举个简单例子,每一天战胜自己的懒惰,早一点起来念经,早一点起来烧香,这都是你的精进,就是你的生活。当你在努力地付出的时候,佛法在你的心中;当你心中的慈悲在广布之时,你法法是心,尘尘是道。法法是心,红尘滚滚,你可以在滚滚红尘当中找到离世间觉的道。 每一个法门都是你的心所为,所以万法唯心造。随缘修行,那是一种智慧;随机参禅证悟,那是一种随缘。很多人说“我要一世修成,最好有一个特殊的环境,不要接触外尘”,你说现在哪有谁不接触外尘的?只有靠自己的心的坚定,心如金刚,法法是心。师父已经跟你们讲了,在人间的烦恼当中修出你的禅定,在滚滚红尘当中,你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去寻道觅法,要找一个能够解脱的法门,法门就是在你的烦恼当中来帮你解决的,你没有烦恼,你就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反而会离道更远——离佛道更远。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如果没有世间,你一定找不到世间的觉悟,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师父告诉大家,兔子有角吗?所以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佛法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当中的觉悟。 你觉悟到世间,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如幻如化,今天有、明天没有,今天的存在不代表你永远的存在,所以要在世间,你才能感觉到它的无常。师父跟大家讲,如果你关在家里一辈子,你能知道这个世界无常吗?你只有在这个世间,你知道今天拥有了,明天被人家搅掉了;今天这件事情是你的,最后不是你的了;你今天赚来的财,过几天被人家偷走了、抢走了,没有了——一切都是无常,从世间当中学会怎么样感受到你在世间的烦恼,这就是一种超脱世间的觉悟。所以你觉悟到世间的如幻如化,你就慢慢地觉悟到世间和觉悟,那是不能分开的。没有世间,你哪来的觉悟?没有无常,你懂得什么叫无常?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从来没有吃过盐,你怎么知道这叫甜?你哪儿去找菩提?所以要知道,整个的佛法就是告知我们,菩提和烦恼其实是一样,没有两样,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 学佛之人,如果没有办法将佛法落实到我们正常的人的生活当中,你不能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之中去感受到“我嘴巴又讲错了,我的意念又想错了,我的行为又做错了”,你如果不知道反省,你不知道自己要改变,那么你就得不到觉悟和超越。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的不能离世间觉。很多人一辈子觉得自己已经念经修心已经到了超然了,“我已经解脱了,我的境界不是跟人家一样了”,实际上他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虚妄的空间,那种虚妄的空幻空间,实际上让你进入了另外一个贡高我慢的阶段。 所以我们对佛法的追求不能虚幻,要在生活当中找到佛法的智慧。修佛、学佛修心,很多人认为找个清净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的红尘才可以修,或者自己关在禅房里长期地闭关,或者给我出家了我就保证修得好。其实他不知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你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你只要在红尘当中,任何的时候都是锻炼你能够增长智慧、去除贪瞋痴,然后拥有佛法的妙法在心中的一个很好的机缘。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如果你今天说“我只是把自己关起来这么修心”,你就等于将现实生活和你修行的生活完全把它分成两部分了。 所以法法是心,师父跟你们说,尘尘是道,真正学佛修心的人不会这么固执,不会这么执著,“我一定要什么环境下,我一定要怎么样,我才能修好心”,真正修行的人叫随缘修心,随机参禅证悟。这就是我们很多的菩萨到人间来“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你今天的语言出来,一动一静,你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非常地自然。为什么自然那是很高级的一种境界?为什么我们现在吃东西都要吃那种nature的(自然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自然才是道,因为自然了,它才能滋养出你内心的一种正觉。所以行住坐卧,乃至你吃饭穿衣,乃至你工作或者在农村你种地砍柴,哪怕你是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所以为什么很多的著名的诗人,他在游山玩水当中他能写出很多的好诗?就是因为他的自然。所以离开现实生活,所以离开现实生活而去寻道觅法,反而离道更远。道在心中,就像很多人说“我要去找个老师,我要找一个好的老师,我这辈子才能修得好”,你最好的老师就是你内心的觉悟,就是你内心本性佛,你为什么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呢?所以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的修行,你永远不可能有成就。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20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90【拥有佛性 自然解脱】

白话佛法 089【观身不净 离欲生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vg3Izz7E&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9所以轮回和涅槃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觉悟,一个还没觉悟,没觉悟的是轮回,觉悟的是涅槃。那么对你,如果证悟佛道的人来讲,他们因愿力,如果一个人证悟了,就算面临着轮回,可能会轮回,但是他们认为这是菩提,“因为我知道我不能轮回,所以我才会学习菩提”,就不会被众生的业力所牵引,就不会在业海当中沉浮。所以人在业力当中,师父经常跟大家讲的,有的时候倒霉的事情来了,就像被业力牵引一样,甩都甩不掉,流转生死,甩都甩不掉。所以要修掉人性的贪爱、无明、不正见,所以一个人要念经来转换自己的思维,来转换自己的念头,来圆满自己的功德。 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插一句,为什么叫功德圆满?很多人做了很多功德,但是不圆满。你知道不圆满和圆满那是什么概念吗?你修了半天的心,举个简单例子,你一遍大悲咒念到一半、三分之二,你停掉了,这叫不圆满;你把一遍大悲咒全部念完了,这叫圆满。那你们现在知道了吗?如果功德也是这样,你如果把这件功德做得圆满了,这个能量大不大?如果你只做一半以上的功德,你说和全部做完,有头有尾,哪个更有功德?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好好地修掉人心的贪、不正见(看别人总是把人家往坏的地方看)。念经,好好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否则死亡都不是你的终结。大家记住这句话,什么叫死亡不是你的终结?你以为死了就没事了?你死了之后,有的还要下地狱,有的还要惩罚。 所以彻悟,那就是解脱六道轮回,求观世音菩萨才能了脱生死。心灵法门,那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那么用现代话讲就是,我们人道就是去往我们佛的路上的一个中转站,你们全部现在在中转站当中,如果你们在中转站当中好好地考试、好好地改变,那么你们就转到了天上,进入佛界;否则你们可能就转为六道轮回,有可能畜生道,有可能人道、饿鬼道或者地狱道,就是看你现在人做得好不好。 所以我们学佛人要修圆满次第。什么意思?做一件事情,修心都要圆满。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总希望这个电视剧的最后要圆满结束吧?如果最后结束没圆满,你们心里觉得窝囊吗?我们小的时候看电影,经过千难万险地最后家里人找到他了,但是后来又丢了,最后片子落在一个茫茫的草原上,不见踪影,只见母亲遥望着远方,好像看见孩子来了,这个时候荧幕上出现他的孩子,“妈妈——”这么奔过来,但是母亲那时候是一种幻觉。你们这种电影看到结果开心吗?肯定带着遗憾离开电影院的。所以修圆满次第,就是要修菩萨的圆满境界,就是圆满的阶层修,一层一层往上修,就是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得圆满一点。做一件好事就好到底,帮别人就帮到底,不要帮帮了就忘记了,帮帮了就总是有漏,这个就是不圆满。如果你能够修到圆满次第,你就一定会有波罗蜜,你的智慧般若都会生出。 所以世界万物的变化离不开成住坏空,它是生灭的一种现象。你们想想,人生出来,住在这个世界当中,最后开始坏掉,最后死了,就是空掉,没有一个人不经过这个四个过程的。连房子都是造好了,成了;然后大家住在里边,用了;然后慢慢这个房子老化了,坏了,修修补补又三年;等到最后这房子实在不能住了,拆了,那就是空了。那人也是这样。它是一种生灭现象,它不会因为你的乐观,说“哎呀,人不会死的。别人都说你长命百岁,你活150岁、200岁”,不是因为你乐观它就能改变的;也并不是说你今天不是学佛的人,你的命就会改变。很多人说“我不学佛怎么没那么多事,一学佛怎么有这么多事情?”你去问问看,你去看一看,不学佛的人是不是事情比我们学佛的人多得多?所以要懂得理解和改变,那是学佛的真谛。人生最后大家都是什么都得不到,永恒不会降落在人间,只有你本性的真如修到最后,你才能得到法性充满、智慧充满,你的功德圆满。 好,那么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一般地,师父跟大家讲佛陀当年的故事,总是有佛理和哲学的意境在里边的。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个佛法故事其实就是不净观,在佛教的禅观里边,因为佛教里边有个叫禅观,禅观就是用禅学智慧来观想观看,禅观里边它有一个修持的重要方法叫五停心观。五停,停下来的停,五停心观。其实这个五停心观就是控制你的意念,不要乱想。有一个叫不净观,就是看什么人,不要有这种男女的欲望,因为人是不干净的,你看了会恶心;还有一个慈悲观,看别人很可怜;还有个因缘观;或者还有一个观,念佛观;还有数息观,就是数自己呼吸,一呼一吸的观。以后跟你们一个个讲。今天跟你们讲这个故事讲的是不净观。实际上不净观和数息观,就是呼吸呼吸,自己感觉到呼吸,就是一、二、三、四,这个时候你脑子就干净了,你就不会去想那些男女之事、那些欲望。不净观,你就看到这个人身上很脏的,那么这个实际上在佛法界叫二甘露门,两个甘露门,甘露就是观世音菩萨甘露水,就是让你脑子变得干净,让你的思维变得干净的这个门——法门。那么观身不净就是四念住之一。我上次跟你们说过四念住,如果你们还要听,我下次跟大家再讲。 不净观是通过观想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的种种污秽(不净就是不干净的现象),来消除自身对欲望的贪恋,就是对治贪欲的关键方法。很多法师,要让他们灭除心中的欲望,就要数息观,还有不净观。你们想想,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只要是人,多脏啊!每个孔都流出很多的脏的东西,实际上这就是不净,就是人不干净。佛教的禅门,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持法门就是不净观,那么这里边引出一个佛陀当年两千五百年前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师父跟大家讲一讲。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阿难长得非常地端正,用现在话讲,很英俊,一个男的具庄严之相,虽然剃度了,但是他具有三十相,你看佛陀有三十二相,但是据说阿难有三十相,也就是有三十种佛相,这个也是不得了的。有一次举行法会,佛陀就带着许多弟子去受供。大家记住,“受供”就是接受供养。这个时候阿难没跟上,走得慢了,佛陀他们已经走远了,阿难他自己就单独托了一个钵,就拿了一个碗,一路往西走。结果走了很久来到了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地方,一个部落,他的钵还是空的,他没有得到供养。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哎呀,天哪,真的是非常热,而且嘴巴非常干。 刚好他走到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就走到了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睛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哎呀,多么庄严的比丘啊!”没说出来,心中想着赞叹。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难,心中生起强烈的爱念,非常爱他,所以她高兴地将水马上倒入阿难的钵中,并瞪大着大眼注视着阿难,就盯着他看,直到阿难走开、离开。 摩登伽女一回到家开心得不得了,就要求母亲设法让她拥有阿难。母亲知道比丘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犯的,不能去爱法师,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母亲爱女心切,只好想办法去成全她。她请了一位会念咒语符咒的人来(用我们现在话讲,可能就是个巫师),他用邪术迷引阿难(因为过去有一种邪术,就是他念这些咒语之后,他就可以用意念引着这位被符咒上身的人跟着他的意念迷迷迷糊地往前走,其实用现在话讲就是像遥控。你看现在遥控的飞机,就是遥控的)。 这个时候阿难迷迷糊糊,一步一步身不由己地就离开了佛陀。天亮了,天刚刚要亮,佛陀要讲经的时候,突然发现阿难不见了。佛知道阿难已经受难了,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的家中附近去找回阿难。佛陀知道阿难在这附近,马上叫文殊菩萨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全心一意地持《楞严咒》。这个时候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房间里,在即将破戒的时候,就刚刚可能会破戒的时候,突然阿难清醒过来,马上离开了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这个时候摩登伽女见阿难突然站起身离她而去,心中非常地难过,因为她很爱他,就一路地狂奔追赶,一直追到佛陀面前,“扑通”一下跪在佛的面前,就说:“请求佛陀成全我。” 佛说:“这位摩登伽女,你真的很爱阿难吗?” 摩登伽女说:“师父,我真的很爱他,我很爱他。” 这时候阿难正在房间里边洗澡,刚刚洗完,佛就叫人把阿难的洗澡的水,一个盆端出来,就问她,继续问这个摩登伽女:“你真的爱阿难吗?绝不后悔?你爱阿难哪里啊?” 那女的说:“我爱阿难全身,我都爱。” 佛说:“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刚刚洗澡的水,你把它喝下去吧。” 摩登伽女吓了一跳:“佛啊,您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 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来都是这么脏的,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已经嫌他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败坏就是身体以后会坏掉的时候),那你又将作如何想呢?你又会怎么做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然之间她能够观察人身上的不净,就是不干净,她能想到和看到,好像看到人身体上的不干净,她怎么也爱不起来了。她想:原来阿难的身体,怎么一看这么脏啊,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她的爱念贪念全部消除了,顿然开悟,证悟初果。 这就是不净观,所以不净观能对治你的贪心,唯有你作不净观,若能善用不净观,你对人间的红尘的那些染著和爱欲就会消灭。学佛人,每一个佛的教诲都要好好地记在心中,让我们懂得真实不变的佛理长久住世,住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心中有佛的道场,能够抵御红尘中的烦恼。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去修心学佛,去观自己,能够懂得人是会改变的,但是改变是痛苦的,犹如莲花,必须改变。因为我们一定要学会空、无相、无愿,这才能超脱六道,去到佛道。 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好,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3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9【观身不净 离欲生莲】

白话佛法 088【佛法的无生无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ed7muBH8k&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8真正能够理解佛法的人,要懂得离苦了才能快乐。你今天放下了,你舍弃了你身上的烦恼,舍弃了你的贪瞋痴,你才能真正地快乐。所以很多人说“我很好,我很快乐”,全是空的、假的,因为你在贪瞋痴当中,你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举个例子,一个脚不好的人,腿脚不好的人,他不能走路了,他一直要拄着拐棍,有一天他离了苦,他不拄拐棍了,他当然就快乐了。是不是快乐了?好,快乐了。但是当他快乐之后,他忘记了腿给他带来的苦,因为已经没感觉了,所以他又会为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而受另外一种苦。所以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你只要有苦在身上,你是不能够快乐的,因为痛苦和快乐它不一定是绝对,是相对的。离开了小苦,又有了大苦;离开了大苦,又有小苦。怎么样能够彻底地把苦去掉呢?也就是要离苦得乐,把真正所有制造苦痛的烦恼和贪心、恨心、愚痴心等等一切,全部去除,你才能真正地得到法乐。如果你对某一个苦著相了,那么你根本就找不到什么叫快乐了。举个例子,你嘴很干的时候,嘴巴很干了,只要有水,你就觉得很快乐,对不对?平时嘴不干的时候,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水和饮料,你也不会感觉到很快乐的。这就是佛法的精彩的地方。就是有水,有各种饮料,因为你不渴,你不会觉得你很快乐;因为你渴了,哪怕一点点水,你都会觉得很快乐。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人应该怎么样来理解你对苦和乐的一种世界观。我们今天虽然还没有完全痛苦,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毛病会给我们制造很多的痛苦,就像师父跟你们讲的,虽然你看见了边上很多的饮料和水,但是你现在嘴巴没渴,你要想到渴的时候怎么办,所以你必须要准备好渴的时候,把水带上。也就是我们现在修心要懂得无常,它会变化的,它这个苦乐是无常的,苦过了又会快乐,快乐了又会苦。 所以怎么样能够把握这个苦乐呢?最好的方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因为它是一种感觉;其二,要懂得,没有苦的时候,你就要珍惜,你要知乐,就像你们虽然身上没毛病,很平静,但是你们要珍惜,“我很快乐,因为我现在没有牙痛,没有腿痛,身体还很好,心脏还很好”,这就是你们要知乐才能离苦,所以人不知足就会痛苦。师父把这个哲学的理论,佛学、哲学的理论倒过来跟大家讲到现在,就是让你们要懂得,苦和乐这是相对的,怎么样能够保持你的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脱离苦难。所以菩萨他不会贪著,菩萨如果一贪著,就会成为众生。快乐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你很干净,你经常要快乐,是不是叫离苦了?因为快乐的人不就离开痛苦了吗?所以真正地灭度自己的苦难,才能产生恒常的快乐。 恒常的快乐就是天天知足,你就会离开苦难,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有一个位子在办公室里,你快乐吗?你应该天天感觉到很快乐,“我还有个位子,很多人还没位子呢。我今天还能做功德,还能在这个社会上度众生、帮助别人,我有手有脚,我能够帮助别人”,是不是很快乐?是啊。经常保持这种快乐,你有苦吗?没了。所以过去有的人残疾,他虽然残疾,但是他每一天用他残疾的手和脚天天为众生服务,他很开心啊,他每一天为别人,用着残疾的手和脚在帮人家做事,他很快乐。我问你,他在快乐的时候,他是不是远离了痛苦?这就是要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恒常的快乐,你就必须远离颠倒梦想,远离烦恼,远离痛苦。 所以真正地,那不是远离痛苦?佛陀,佛法让我们远离生死,师父把它由浅到深给你们讲出来,就是要远离生死。因为你要理解,人的身体、人的慧命、人的生命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真正地理解了我相,你就不会带着我相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就是人真正地知道“要什么面子?面子只会伤害我,伤害别人”,那你这样的话,你实实在在地活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别人就尊重你,你自己也活得很踏实?去除我相的人,那才活在真实的世界当中。 所以因为有“我”,我们才会痛苦,“我的烦恼、我的名、我的利……我的一切我都没了”。你去看痛苦的人,哪个人不是说“因为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他觉得失去了太多,他才会有烦恼,他才会有痛苦。因为有这个“我”,当你走的时候,你就舍不掉了,你就会痛苦;如果你无我的话,你觉得人本来就是一个感觉,现在我到其他地方去感觉感觉,你就不会痛苦了。所以用这个方法看世界上的一切,你就会对得到的一切的名利、荣誉、物质、财,你就会放下,你就懂得什么叫舍去了。因为没有意思的,所以要活得干干净净,要活得对得起别人,不要活在假我当中。很多人要面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就是一个两面人,你活得很痛苦。 所以真正佛法让我们懂得的无我,就是在人的心灵当中要拥有一个佛的境界,你才能远离痛苦、远离忧伤。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天空为什么这么干净?因为天空不著相,因为天空那是虚空的,是没有实质的物质和名誉存在的,所以才叫无善亦无恶、无苦亦无乐,那你才是真正地快乐。因为没有苦难了,你就快乐了;因为这个快乐也会过去,你也没有什么快乐,你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说,干净的快乐、究竟的快乐,那就是清净无我。所以为什么法师在山上打坐念经?他就是清净无我,用人间话讲,你已经到了平安就是福的境界了,因为你没有感受到有福,你没有感受到有痛苦,你也没有感受到幸福,这是一种纯净的幸福,这种叫平安,这种就叫快乐,这才是佛的境界。 好,今天跟你们再讲一个修心修性,修成佛性。我们修心,实际上是修的我们的一颗本性,所以要修成佛性,要寂灭一切自性。什么意思?就是你修心的人,最后要修到自己最内心的佛性,那么你不停地往里修,修到你的本性了,你就找到你的佛性了,对不对?举个简单例子,你要挖一样东西,你挖啊挖啊,找到了,那你是到了很深的内心了,你找到了你的佛性了,对不对?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寂灭一切自性。什么叫寂灭一切自性?你当时要挖、找的这个心都没了,因为当你找到了,你把这个整个的过程全部忘记了,所以人间寂灭了一切的自性。这是真正的修心,那是佛的一种高境界。 那么最后的高境界就是无生灭的。什么叫无生灭?就是无烦恼无生灭。你们想一想,我们的心,烦恼心是生出来的吧?我们快乐的心也是生出来的吧?当你没有生出烦恼心,也没有生出快乐心,你是不是没有生,哪有灭?因为你生出快乐,你会过一段时间,你会把这个快乐会灭掉的,你就会痛苦。如果你生出了烦恼心,那你会承受很多的苦痛,你等待的灭度,但是可能会觉得时间过得很长。所以你不去想——不去想快乐,不去想痛苦,那么无生无灭,然后无烦恼,你就能找寻心灵深度的真净——真正的干净和真正的安静,所以你才能找寻本来的自性清净,你本性的清净。所以人家说不贪的人很静得下来的,“无所谓了,你们有,你们去有好了,你们好,你们好,我很开心”,一切都是自性清净,那在佛教界讲,就叫真如真性。 那么真如真性修到后来就是想成佛。很多人问师父:“师父,我们学佛,要成佛,有没有几个种类?”当然有,而且告诉你们,有三种成佛的方法、成佛的种类。 第一,叫克期取证,即身成佛的大圆满法身。也就是说,你在人间成佛所有的因缘成熟,成就你的佛性的大圆满,你用的是人间的智慧和你的法身,靠自己的力量。那么克期是什么意思?克就是“克服”的“克”,“期”就是“日期”的“期”,实际上克期取证就是告诉你,克就是制定了,期就是时间,给你定期的时间来成佛。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的,以为一直可以拖下去,以为时间到了你就可以成佛了。要给自己定时间的,限定自己的成佛的日期。克期取证就是限定自己的日期,然后学佛修心,然后成道,以期得到佛果,取证就是得到证悟、得到证果。 第二,就是命终登位。那么就是一个人成佛,等到他要临走的时候,佛陀,还有很多的佛,或者你跟哪位大菩萨、佛有缘分,他们就会从天上下来接引你这个报身,用你自己的力量和菩萨的接引成佛。 第一个克期取证就是定时间地成佛。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说“我修心,我准备一世修成”?这个是不是日期?你这一辈子就必须修行,一世修成,就是在你有生之年,不是克期吗?给自己一个时间,所以你们念经也好,学佛也好,你想成佛,你必须给自己时间:“我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做什么事情了。我这点经文,我一定要多少多少,几个月当中把它念完。”这个都是克期,日期要有,你跟菩萨讲话。很多人为什么说“我跟菩萨许了这么多愿,为什么不灵啊?”你可以讲很多,但是你没给自己一个时间,所以不能算。“菩萨,我一定改。”“菩萨,我以后一定会吃素的。”你说这算什么愿力?我问你们,你说哪一个更能得到护法神对你的保佑,得到菩萨对你的赞许?那叫克期,时间啊,对不对?所以包括一世修成,它也是个时间,你忙了半天,你说“我以后一定吃素”,没有用的,这种不算愿力的,不知道哪年哪月了。要成佛的人一定要有时间,叫克期,定时定点地做得像佛一样,然后得到圆满成佛。 第二是命终登位,因为你的一生都是修得非常好,你命终了,你上去了。 第三,中阴转成。应身,中阴就是中阴身。第三种成佛比较难一点,它主要是靠人间的法界力,法界,人靠法界的力量。你今天在人间,你这个人是大上根器者,也就是说你乘愿再来的菩萨,然后你一直在做善事,一直在修心,一直在帮助众生,你慢慢地有一个迁识法。“迁”就是“迁移”的“迁”,“识”就是“意识”的“识”,迁识法。迁识法是什么意思?迁就是移动的意思。意识,迁动你的意识,转变你的意识。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想成佛,他必须转变他在人间的意识,因为人间的意识都是有漏的八识,不圆满的,所以人的八识田中它是不圆满的。举个简单例子,“我帮你,有目的”,你说能圆满吗?“帮你”是不是众善奉行?对啊。你说“他以后也能帮我”,这个帮就不是纯善了吧?所以师父跟你们讲,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意识,完全我今天帮你我没有任何所求,你自性才能解脱,才能成佛。实际上第三个,中阴转成,就是讲的是你的觉悟,因为你不需经过中阴身而成就。也就是说当你要走的时候,你直接可以魂魄就上去了,你用不着到地府阴间里去转一转,这个时候你虹光化身,就像彩虹的身体一样,自主生死,所以你就会进入安乐的净土,和寂灭的常寂天。也就是说你靠自己的觉悟,干净成佛。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3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8【佛法的无生无灭】

白话佛法 087【知无我 即放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LpnaqqZ7A&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7上次跟大家讲了《白话佛法》无我,今天跟大家稍微再延伸地讲一点无我。我们学佛的人的一切的观念,就是你的想念、你的观念,你执著的人间的一切人和他的事,只要你觉得有“我”在当中,那你就无法真正找到无我的境界。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打交道,只要你还觉得有“我”,那么这件事情你就会有私心。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要帮助别人,但是你说“我在帮助别人”,和你纯粹地去帮助别人,那就是一个不同的概念。无我地去帮助别人,那就是一个纯善;如果有“我”的,那你有目的了,你至少让他要谢你了,要感恩你了,“我今天在帮助你”,那这个境界就掉下来了。 所以“无我”两个字听上去是空的,因为无我了,感觉上是空的,但是没有我,这个我在不在?还在。那么怎么样来把自己无我的境界,用在有我的事和人上面?就是要懂得,怎么样用自己的境界来做事。所以讲到这里,很深层地讲,每一个人实际上做一件事情,有的是用我相在做事情,众生相、寿者相,很多的著相来做事情,实际上你应该用你的境界。你的境界越高,你离开了这个我相,你无我地去做事情,那么这个“我”字就是一个空相;虽然讲有我,但是你没有用“我”,那么它只是一个名称,名称而已。 所以一个空无的有我的观念就是这么产生的。没有我,空无;但是又有我,这个“我”只是一个观念,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所以这就是佛法的精髓。就像我们在马路上,别人不认识你,但是人家可以叫你先生、女士一样,但这个先生、女士并不是指特定的某一个人,就是告诉你这个是,不是一个特定的、不是针对你的,而只是一个泛泛的一个名称而已,叫谁都可以的。如果别人叫你先生,你可能就无我了,因为你不知道他认识不认识你,只是随随便便人家叫一个名字。你可以看一看,无我,因为他没叫你的名字,所以你可能就可以放下。别人在叫其他人的名字,你当然就放下了,别人在叫先生、女士,你不一定会执著;但是别人叫了你的名字,你就放不下了。那么叫的你这个名字是不是一个假名?是的,还是个假名。所以如果你境界高了,你知道这是个假名,你就不会被人间的烦恼和他的叫声所缠扰。就像很多人心理素质很好,别人在骂,骂人,你心理素质好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名字套上去的;而有些人就往自己身上套,套到后来就跳,“他在骂我,肯定是在讲我”,所以这就叫心理素质和心理的境界。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佛经就是让我们要学会,知无我即放下,所以要找到生命的本源,看清这个我只是生命当中的一个我相,并非是佛的境界的我,就是一个假名的我,哪有真正的我?你看看,佛经有三藏十二部,想一想,很多经文是靠你自己修心慢慢来开悟的,是靠你自己的修持。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自己,满脑子都是别人的人,他就是无我,他哪有自己?如果一群人只为了别人,而想不到自己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无私的,这一群人就是无私的众生,因为他的脑子里都是别人,那么就是无我的众生。所以境界就这么提高的。你们想一想,佛说法49年,释迦牟尼佛认识到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都会变来变去的,但是到最后,一切都不属于我的,也就是说你们所认为的一个“我”,实际上它是一个空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假名称而已。如果你们平时做人用这个观点来生活,你们就不会生这么多气了,“他在骂我”,好了,我相了吧?“我划不来了,我没得到,我心里不开心”,这个“我”一拿掉,这个主语没了,那一切都在空性当中。所以最后这个“我”字都是空的。 同样的,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实际上都是空的;人世间的一切的法喜、快乐、幸福,它也是空的。因为“我”主语是空的,所以没有真正的快乐,也没有究竟的幸福。你们说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要永远幸福才是幸福,短暂的幸福给你带来的无限的痛苦,它没有可以一直储存幸福的一个道场,因为人道它是不能储存永久、究竟的幸福生活的地方。所以一切都会过去,那就是佛教界讲的一切皆空。这世界上一切都空了,所以幸福不会永远,苦难无法把握。你们告诉师父,你们能把握苦难吗?太多的劫难了,让你们沉浸在痛苦当中而不能出离。你说你今天苦了,你知道过几天又有发生什么事情了吗?你今天发生过什么事情了,你再过一个礼拜,过一个月,又发生了什么?一切都是在苦难当中,一切都是在永远不会存在于永远之中。 所以变化当中,我们想抓住幸福也抓不到;苦难当中,我们想离开它也离不开。所以想让自己离开苦空无常的无我,那只是个名字,这只是个名称而已。所以佛法说苦也是空,快乐也是空,因为我们在行空。所以真正地要想离开就是出离、解脱,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记住,我们本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给了你一个名字,只是一个虚幻的一个“我”,这只是一个概念“有我”。所以过去人家说借尸还魂,这个“我”就变掉了,到了那个人的身体上,变成个“你”了。所以很多人很可怜,一辈子抓住自己赚的这点钱,一辈子抓住自己所拥有的一点名利,“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你连名字都不是你的,你连你的肉体都不是你的,只是一个概念。 所以佛在世的时候,很多佛的弟子依教奉行,根据佛陀的教育奉行,他们都证得了无我的境界。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学佛人必须证得无我的境界。怎么证得?不跟别人争,就是无我了,因为只有“我”才会跟人家去争,“我要跟他争,我要跟他比美,我要跟他比什么”,“我”——离不开的。无我了,你跟别人会闹吗?会跟别人吵吗?你不就是慢慢脱离了苦空无我的束缚吗?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苦空无我的束缚——无我了,束缚没了。不跟别人争了,因为没我了。人家在骂人,无我了,你不知道他在骂谁;人家跟你斤斤计较,你无我了,你不跟他斤斤计较。是不是减少痛苦?所以师父跟你们讲,因为他们证得了无我,因为他们懂得,这个“我”只是在人间的一个名称而已。今天你可以叫张三,明天可以叫李四。 所以在行佛当中,我们说修行人只是一个称号。所以为什么法师出家之后,要有一个新的名字?因为原来的我脱胎换骨,已经脱胎换骨了,已经没有了,所以有个新的名字,修心的新的名字才是你真正的灵魂。虽然是个假名,但是你在修行当中,你找到了真正的佛性,那么你才是我们灵魂境界的归宿。一个人灵魂境界有没有归宿?有的。你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到底想学什么样的佛?所以师父跟大家讲,一个人的灵魂真正的境界要干净,你一辈子就没白活;很多人活了一辈子,研究了佛法,学了各种的法门很多,但是他没有得到真正的灵魂境界的归宿。你到底皈依什么,这是很重要。 当年佛到了80岁的时候,在年迈体弱涅槃的前夕,佛陀那个时候让他的弟子反而要学习常乐我净。为什么佛陀要让我们的弟子学常乐我净?因为佛平时都跟我们弟子讲苦空无常,但是到了最后,佛陀让我们弟子要学会常乐我净,为什么会告诉我们这些?因为苦那是无常的,所以空就是要学会快乐,都是对治的;然后无,就是因为有个“我”字,所以你才痛苦,今天你学会无我,佛陀就告诉你,你会快乐;所以常就是长久的,无常就是让我们要学会我们心要干净,我们要习惯于无常的世界当中,这个世界无常,这样你才能修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无四相。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世界上的一切要看空,你懂得世事无常,你也要懂得转苦为乐,你要懂得去除我相,而一个假我的存在是借假修真的我,然后让你修出你的自性,修出你的干净,常乐我净。 所以师父让你们把一切看空,要学会放下,你就是在做人间的菩萨,空到连自己都找不到了。所以很多人讲话顺着别人讲,没自己的观点,他不得罪人,也很好,对不对?但是不能没原则,在学佛当中要空到自己都找不到,什么意思?就是无我相。你看看我们现在人的毛病是面子太重要了,你看我们的面子放得下吗?你看师父叫我们很多佛友“你放下”,他都懂,放下会解脱痛苦,但是只要一做事情,他马上“我”字就来了,“我要干吗,我要干吗”,接下来他就痛苦了。所以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要找不到自我,你才能真正找到生命的本源。去要这种面子干吗?死要面子活受罪,你看看你们一辈子从小长到大,你们要了多少年的面子,到今天还要面子,改个缺点还要面子,没有一件事情你们没理由的,这就是你们已经在八识田中种下了我相。这就是佛为什么叫我们要去除四相,要让我们找到九识田中阿摩罗识当中的佛性,因为只有佛性是无相的,因为只有佛性它在你的本性当中,那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佛所说的这个“常”,是对无常而言的。 乐不是苦的,快乐不是苦的,得到的人离苦了,因为离苦的人他才会快乐。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乐不是苦”,对啊,快乐不是苦,得到的人离苦了,离苦是不是得快乐?因为离苦的人他才会快乐,所以快乐永远不会是苦的。所以很多人说“我很苦,但是我也很快乐”,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所以真正能够理解佛法的人,要懂得离苦了才能快乐。你今天放下了,你舍弃了你身上的烦恼,舍弃了你的贪瞋痴,你才能真正地快乐。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3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7【知无我 即放下】

白话佛法 086【精进是成佛的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z3IJWe1Qo&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6跟大家讲了,就是这个佛,你今天证得了佛性,你肯定是无我的,既然无我,自然就没有众生,无众生、无寿者,所以无我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你想想看,我们是不是我们说“众生”,对不对?所以你说我们一起做好事,我们没了、我没了,哪来的我们?大家、我都没了,哪来的“们”?所以要懂得佛的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我做的”“这个人厉害”“这个人修得好”……一切众生相、寿者相,所以在世间,那些人拼命地执著着一切的观念,执著着人间的一切事。很多人因为有我相,觉得这件事情是我做的,这个事情是本来应该是我的,觉得有“我”在当中,所以他们就无法真正找到无我的境界。你们看,去找一样东西——我相信你们都有过这经验——“我明明记得是放在这里的”,你就会在这块地方拼命地找,因为你有我相,实际上你这个记忆是错误的,因为你记得放在那里,实际上你在这个地方已经找过无数次了,但是叫你重新再理一遍,再来找,你还是在这块地方找,这就是因为我相,执著,“我明明看见在这里”。所以师父跟大家讲了,你要把自己无我,“我好像没看见过,我重新在房间里再找一遍”,你就会找到很多不应该或者你想象当中不应该找的地方,你就会找到你应该拥有的东西。 “无我”两个字听上去实际上是空的,但是没有我,你怎么又用“我”来做事情呢?这就是师父要告诉你们的,没有“我”字,你怎么做事情呢?所以需要一个名称吧。我们人需要一个名称吧?叫人道,对不对?动物界呢?叫畜生道,它也得要个名称。那么很多畜生投了人了,很多人投了菩萨了,那这个人从此就没有了,那么这个动物也从此没有了,是不是无我相了?就是一个我相。所以空无的有我的观念,就是因为“我认为是这样”。师父跟大家讲了,就像别人不认识你,人家总归要叫你个名称吧?你在马路上走,人家不认识你,你总要叫吧?“先生”“女士”,是不是有个名称?指特定的一个人,如果别人叫你“先生”,你无我了,因为他从来没叫过你的名字,你根本不知道“先生”是叫你,你是不是就放下了?对不对?人家没叫你,这个人骂你、讲你好,对你都没有丝毫的影响,你就不会被他叫声所缠扰。人为什么会被人家打扰?因为他的心在动,所以碰到一点事情马上心动。人的毛病就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听。什么样叫圣人?管住自己的耳朵,管住自己的口,你这个人就是人中之王,就是圣。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要被别人的声音、被这个世界的假相所缠扰,这就是佛经上要让我们学会“知无我即放下”,知道既然没有我,你就应该放下我相,这样才能超脱自我,能够寻找到佛性。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说到这里,下面跟大家讲一个故事,简短的故事。 过去舍卫城有一个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他还有一个独生子,名字叫难陀。当年的难陀,小的时候非常地懒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那个时候别说下床走走,你就算让他起身坐一会儿,他也不肯。难陀虽然懒惰成性,但是他的聪颖绝伦的智慧,智慧非常地聪颖,他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他完全能够明白讲的是什么。 这个富翁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善解经论的道理,很开心。你看这儿子懒是懒,但是什么都懂,什么都讲得出来。他就邀请外道的六师如富兰那这种人,来家里来教导难陀。富兰那是什么呢?就是当年的级别很高的那些宗教思想家,就那些人来教导他。在一顿丰盛美味的宴席之后,富翁就对富兰那等人说明,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某某某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调教我这位生性懒惰的儿子。”古时候懒惰不叫懒惰,叫怠惰,就是懈怠的怠,就是这个人比较懈怠懒惰。于是几位外道师就随着富翁一起来到难陀的房间,没想到难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他们,富翁看着儿子这么不受教(过去讲不受教就是没礼貌,不听教诲),非常苦恼地以手托住自己的双颊脸颊。这个手托住这:“哎呀,这如何是好!”过去你们看那些古装片里边都有的:“哎呀,这如何是好!”就这个意思。 这时候正好是释迦牟尼佛化导众生的年代,是佛陀在世的时代,佛陀经常不分昼夜地观察众生,他就观察众生,只要发现有苦难的众生,佛陀就慈悲前往,为其宣说佛法,使能心开意解,能够想开、能够都能明白(你看佛陀那个时候就叫弘法),远离烦恼和痛苦。佛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让别人远离烦恼和痛苦,也是大慈大悲。这时佛陀遥见富翁正在为孩子忧愁不已(佛陀就看到了这个富翁,整天想着“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这孩子怎么办”,因为佛陀他有遥视的功能,他就很远的他就看得到),然后佛陀就和比丘们一起来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说也奇怪,难陀一看到佛陀,马上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过去古时候那种坐的椅子、坐的什么,全部要铺上像绒被毛被,就是这种),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看见佛陀来了,他就下去直接磕头了,顶礼。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你们以后都要学,菩萨就跟你们说了“来,孩子们,给你们开示种种法要”,法要是什么?就是佛法的要领,明白了吗?)呵斥他,就是让他“你要不能赖床、贪睡,你不能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就佛陀直接讲难陀。因为难陀非常尊敬佛陀,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深深地自责,并生起惭愧和忏悔的心。 最后,佛陀赠予难陀一根檀杖(就是紫檀木的一个杖,就像一个木头),并且告诉他:“孩子,你今后如果能够勤奋,那么你只要悄悄地用心叩打着檀杖,它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乐声结束后,你就能看见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宝物。”哇,就是这个木头,你只要用心去敲它一下,哎呀,发出美妙的声音,然后突然间,你就会看得到地板上(过去没有大楼的,就是地板,一楼),直接看到地板上的很多宝藏。难陀听了佛陀的话很好奇,小孩子啊,立刻试着叩击这根檀杖,就拿个木头“哒哒哒”弹。一弹之后果然听见了美妙的乐声,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宝物,他欢喜得不得了,就在心里想着:“哎,我现在不过是稍微努力了一下,竟能获得这么多的好处啊!如果以后我勤劳了,一定会获得无上的大利益。”古时候的人都说“无上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大的利益,就是得到更多。 从这刻起,难陀一改赖床好睡的个性,他甚至邀约众人一起去大海采集宝物(我们说珍珠、玛瑙、翡翠),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满载而归,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和诸比丘。非常好,变得非常勤劳的一个孩子。佛陀因而再度为难陀宣说种种佛法的道理,难陀听得法喜充满,心开意解(所以你们听佛法听到心开意解了,你这个人就能接受师父跟你们讲的法了,“心开”——开心,“意解”就是解意,解意什么意思?理解里边的意思了,你当然心就开了),立刻五体投地地礼拜佛陀,并且发大誓愿。他说:“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众生之眼目。”这什么意思啊?就是愿以此供养,我得到了这么多的珠宝,这种到海上去的这种宝物,以这个善根功德,作未来世(就是未来),迷愚痴暗(就是很多不明实理的和心中有愚痴的,想不通,那个时候说“暗”,就是现在讲的负能量。你看那个时候说你心中很暗,就是心中的负能量),他愿意作众生之眼目——眼睛,就是引导他们。“无归依者,为作归依(如果这些人没有归依的,要让他们归依);无救护者(没有人帮助他们),作为救护;无解脱者,令得解脱(令他解脱,这个人痛苦烦恼,帮助到别人,让别人解脱);无安隐者(没有安稳的人,人家说无家可归了,心里没一个地方,没一个道场),令得安隐;未涅槃者,令证涅槃(没有完全想通的人,我要让他通过我这个布施、大誓愿,让他令证涅槃,彻底想通)。”你们想想看,你们经常问师父:“师父,我许的愿全部差不多了,我还能许什么愿?”你看看人家,随便就拿出来这么多愿力的。你们要问师父:“师父,我许得差不多了,鱼也许了,对不对?小房子也许了,这个许了、那个许了,没东西许了。”你看看人家,你只要发心,你就能够许出这么多的愿。难陀发完弘愿之后,佛陀听了微微一笑,口中并放出五色祥光。你看看佛陀,佛陀笑一笑,嘴巴里就放射出五彩祥光,就是五彩云霞,不得了了,漂亮得天上来的彩霞一样的。 这时候,随侍在侧的阿难尊者(因为阿难总是跟着佛陀的),阿难尊者看见佛陀微笑,就恭敬请问(走上去恭敬请问):“如来尊贵庄重,一向不随意笑,现在是什么因缘让佛陀微笑呢?”阿难跟他讲:“佛、如来,佛,您尊贵庄重(你看庙里,我们一到庙里看见佛陀坐像在那里,大家赶紧磕头,庄严得不得了)一向不随意笑(你看如来、佛陀那个像很少有微笑的,他庄严),现在是什么因缘”阿难问他,“让佛陀您微笑了呢?”佛陀问阿难:“你可有看见懒惰的难陀,入海采集宝物,满载而归,还以饮食供养佛和众僧呢?”“是的,我看见了”,阿难说。佛陀继续说:“难陀再经过三阿僧祇劫的未来世中,就能成佛,佛号称为‘精进力’,将会度化无量的众生,因此我微笑啊!”什么意思?佛陀已经看到他以后是成佛了,佛陀开心啊,因为佛陀看见谁能够成佛,他都喜从内心而来。当中讲的三阿僧祇劫,就是大乘佛法称为的从你修心的佛教用语,从菩萨一直修到你成佛当中,要经过三个这么长的时间,“阿僧祇劫”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佛陀才微笑。所以在座的僧众听闻佛陀的此番开示,都明了精进的重要性,个个欢喜,信受奉行。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心,谁都能成佛,佛就在我们的心里。你好好地按照你的内心的慈悲、内心的光芒去做,你就是菩提属于众生。因为佛的智慧是属于众生的,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你想想看,如果没有众生,怎么会有菩萨?菩萨要宣化佛法佛理,菩萨要能够帮助救度苦难,没有众生怎么成就佛菩萨?所以己身如得救,则教他不难;欲教他人,先须自教。所以佛经上经常告诉我们,自己身如得救(如果你自己已经身体、灵魂得到救度了),则教他不难(你去救别人就不难),你自己还没有觉悟,你教别人就很难;欲教他人(如果你想去帮助别人、救度别人),你先必须要自教(自己先要受到教育)。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有的时候你们不要以为学佛很难,因为佛在心中。我们碰到了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就懈怠,有的人就烦恼重重,忘记了本性,我们说“忘本了”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有的时候在学佛当中,碰到烦恼了,稍微停一停,转个弯,轻松地,你就绕过了障碍,成功了,就会到达终点。所以佛法讲,好好地管教你和自我,你要好好地管好自己和管好你自己的一颗本性,不要老去管别人,先把自己管好了,你再去管别人。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一句最真最真的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你真正地想自己一世修成的话,先好好地自度,你才能度尽天下有缘众生。 好,今天跟大家就说到这里,我们下一次节目继续给大家说《白话佛法》,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0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6【精进是成佛的根】

白话佛法 085【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ktpwSZZFM&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5如果你能清净无碍,你进一步修善——因为人的善心是非常重要,经常地修善而不执著于善,“我今天做善事了,哎呀,我今天做善事了”,不要去执著,善良的人当然做出来善良的事情了,恶人当然做出来恶人的事情了,精进无为,无所住心,当下即得自在解脱。所以我们学佛做人,只要你不执著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放下,精进无为,不为自己所得到和拥有的任何一点一滴去执著它,你就无所住著,也就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罣碍在你的心中,你当然就自在解脱了。 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前面把十恶法、十善法还有十念法都讲了,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一讲,学佛为什么讲究一个无我。因为真正修到无我的境界是不容易的,就是你修到一定的阶段,你完全“我空”了,就是不把自己的名啊利啊罣在心中,你就是无我。今天别人说“哎呀,这个人升官了”“哎呀,这个人发财了”,你已经没有人间的罣碍了,你不会去嫉妒,你不会去烦恼,你不会产生瞋恨心,产生各种的贪心——“为什么我没有,他有?”这样的人就叫无我。 但是无我的境界在佛法当中又绝对不是空的,你说,无我了是不是空的?“我无我了,没有这个人了,我什么都无所谓了”,空的吗?不空。为什么?你在不空当中修成了无我,那么这个空还在不在?还在,只是你在空中,因为你在色中有空,空中有色。在这个人世间,人家名利都有,你呢?想通了,不跟别人争名争利,你是不是在空中?色即是空。但是当你,人家说“哎呀,你这个人什么都空了,想通了”,实际上你在人间看得到的财、色、名、食、睡全部都有的,你没有空,你看到了。只是你看到了之后,你不去做,你解决了,你放下了。 所以凡夫之人总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的我存在——真我,“这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你为什么不给我?”实际上人间的一切,有什么我的你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是你的,你的肉身也是借来的,你的灵魂也是借来的。佛早就告诉我们,当肉体死亡,这个灵魂就永远地离开了。所以在人间的曾经有过的“我”就是一个假我。大家听到佛陀讲了吗?这就是一个假我,因为灵魂它是在,你肉体没了,灵魂离开了肉体,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灵魂的“我”,因为找不到实实在在的一个肉身的“我”,那这个就是假我。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这句话比较深,师父给你们做个解释,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意识就是飘渺的、想象的、思维上的,是属于五蕴的。因为灵魂是自己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大家能够明白吗?意识境界的真实存在体,就是你的灵魂当中的一个灵性、一个灵魂,它是存在的,他有这么一个灵的体在你的体内,所以这个存在的体,实际上菩萨告诉我们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一个“我”字,只是当你出生在人间,有了这个肉体之后,你招见了这个灵魂,这个灵魂进入了你这个肉体,而这个灵魂要进入你这个肉体的时候,它必须要有一个假我,就是假名。就是你这个人本来叫什么名字的,给你起个名字之后,你就变成“老张”了。有的人没有给他名字,就从小就叫他“小六”,因为他第六个孩子,“小六”;一直到年纪很大了,人家还叫他“小六”;死的时候还叫“王小六”。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他名字当中如果改一改,当中——活在半当中的时候,人家给他说“你不要叫王小六吧?”对不对?那你叫什么呢?“王富贵。”好,就叫“王富贵”吧,那么从此之后“王小六”就不见了,因为他这个假我体,那么就“王富贵”了。 所以就是告诉你们,一般人看到的肉体,相信有一个“我”字的存在,你们一般地看到这个人,马上就想起来“哦,我认识他,他是我的朋友,他叫王某某、张某某、李某某”,实际上你的境界已经出偏差了,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假我。如果菩萨看到的,比方说,这个人骂你,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假我在骂我,连我自己都找不到我是谁,他骂我的人、讲我的人,他是一个假的。很多人为什么要面子呢?因为他把自己当成是个真我。“哎呀,我丢脸了”“哎呀,我没面子了”“哎呀,人家怎么看我?我以后在这个地方上班我不丢脸啊?”这个“我”字存在你这个肉身当中,对不对?如果举个简单例子,你弄个假面具,套上了另外一个人的脸,人家在讲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他又不是讲我,他们看见的都是另外一人”?你这个我相就不见了。 所以师父讲给你们听,因为在人间虚空的假我,实际上是四大皆空的。为什么叫四大皆空?它是一个意识的存在。地、水、火、风,风会吹走吗?地也会没有,水也会流走,火也会烧光,风也会没有。你看看人就是这样的,人家说一个人,人是四大假合之身:土是骨头,对不对?风就是我们说一个人伤风,人身体上有风寒,对不对?还有呢?四大假合,地,水,水就是你的血液,你的身体上的各种水分的东西,唾液,对不对?地,水,火,火是什么?人家说火气大,实际上火是什么?就是一种血脉流量比较快,造成了血液循环加速,然后某个具体的一个身体部位,造成了充血,然后不能把它调整到平复到原来的正常的水平当中,那么火就生起来,火气大了,火烧了你的肝所以人家说肝火就旺,那么就要吵架,那么脾气就大了,所以这个就是说假的,是一个意识。你可以发脾气,也可以马上不发脾气的,对不对?我不是曾经跟你们讲过,有一个人坐在公园里边,他躺在椅子上睡觉,结果有一个人走过来,往他身上一坐,他气得站起来,刚刚想骂,一看,对方是个瞎子,他马上就火气就下去。为什么刚刚几秒钟之前,还要有火气,几秒钟之后就没火气了?因为他知道“这是假的,人家不是真心的、不是有意地来坐在我身上的”,因为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瞬间转换因缘,那就四大皆空,都是空的。 所以意识都是空的。你刚刚想做这个事情,怎么突然之间不做了?所以有的人跟人家讲话,刚刚想发作,突然之间不发作了,他的意识形态起了变化。所以师父跟你们说,比方说你们曾经做不到的某件事情,有一件事情你们做不到,但是你想象地“我去做了,我去完成了,这件事情我成功了”,但是最后自己也记不得这件曾经完成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意思你们听得懂吗?就是师父告诉你们,比方说这件事情,我今天叫你去买东西,你没去买,你脑子里想象着“我刚刚走出去,哎哟,走得辛苦了,正好又下雨,过一会儿雨好不容易停了,我把东西买回来了,拎得很重,后来我回来了”,你这个意识只要存在之后,经过了一个礼拜、两个礼拜、一个月之后,突然之间有个人问你:“上次叫你去买东西你买了吗?”“咦,好像去了啊,还碰到下雨呢。”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人的意识它是存在的,人只要想象的某一件事情,某一件事情就存在了;人把这个意识,把它放弃了,没有这种想象,那么这个意识就不存在。你想象的别人会笑你,你会脸红脖子粗,跟人家争、跟人家闹;等到你想象的别人没那么看重你,“你是谁啊?人家又不会当我回事的”,你马上就火气就消了。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的四大皆空。 人、我、众生、寿者,这就是我们说,当修到人、我、众生、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时候,它也要空。你这个四大皆空,和那个四大皆空其实都是空。人空了,走掉时候,众生也会空的,对不对?寿者也会空的,我相也会空的。所以你要找到生命本来的一个我,而那个我其实表面上是你找到了你这个灵魂当中的一个我,称之为一个我,这个我也是假合的我。哪有真正的我?因为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如果一个人造孽很深,判到地狱里去,魂飞,把他打散之后,这个“我”就没了,从此以后就没这个“我”了。所以任何人不要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真正的我。所以我们在九识田中的意识,那才是佛性,是你真正的灵魂,都不能说是一个“我”。是你的灵魂,你称它在九识田中的本性、佛性。称它什么都可以,只是一个名称,称它。你称它什么也不对,你称它什么,它都是一个没有名称的,一个真正的意识、灵体。 所以我们讲,《金刚经》曾经讲过“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这句话什么意思?佛陀告诉须菩提,告诉他的弟子须菩提说: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就是佛说:你这个人是凡夫,其实你也并不是凡夫,只是名称说你是凡夫。举个简单例子,我说你这个人整天地懒惰,这个懒惰是名懒惰,不是你真正的懒惰,因为你以后不懒惰了,这个名称就没了,大家听懂吗?只是个名称,是你懒惰。所以佛为什么要说既是凡夫又不是凡夫呢?是名称上称为凡夫,是名称上说你小懒胖子、小懒鬼,等到你长大了,你非常地勤奋,你这个懒胖子和小懒鬼还有吗?曾经称过的,是名懒鬼。 所以实际上凡夫经过学佛修心,可以变成非凡夫。谁说你是凡夫的,谁说你是俗子?你改变了,你已经非凡夫了;你改变了,你是非俗子。学佛人在红尘当中又并非出家,所以是名凡夫,我们没出家,在家,说我们是凡夫;但是我们的境界又脱离了凡夫俗子,所以非凡夫。《金刚经》就是精彩在这种地方。所以学佛人和凡夫俗子,圣人和菩萨,其实都是一个假名字,因为你凡夫可以变成圣人,你圣人可以变成凡夫,你俗子可以变成菩萨,菩萨可以变成一个俗子。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凡夫,只是名称上称为凡夫,名称上称为菩萨,名称上称为佛而已。一个凡夫找到了自己的本性,即非凡夫。你找到了本性,你还是凡夫吗?一个孩子很懒,从此以后知道不能懒,要好好地努力,他已经不是一个懒胖子了。一个居士能够拥有学佛的佛性,他就是佛,他即非凡夫俗子。 所以众生平等。师父把禅宗那些经典的语言告诉大家,众生平等。禅宗认为禅文化那是一个智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的心,还有佛,还有众生,都没有差别。心是什么?心,那就是开悟了,它就是佛,心就是佛,所以心、佛,那是一起的,叫心佛合一。既然此心即是佛,你的心既然是佛,如果你没有悟道,佛还没悟道,就是凡夫,就和众生一样。因为你凡夫就和众生一样,所以三无差别。所以我们经常说了:你好好修,你就是佛;你好好修,你就是菩萨;你本来是天上下来乘愿再来的菩萨,你没有好好修,你就是凡夫俗子。 佛曾经说过,我们没有度众生——当年这个文字就这么翻译的,佛说我们没有度众生。那么佛为什么讲我们没有度众生?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当你开悟了,你无我了,那我问你,谁来度众生?不是你,无我了,你还有谁来度众生?不是你,所以无我了,你修持证得了真正的无我,谁在度众生?没有人度众生。因为无我了,我们在哪里去了?没有了。就是我今天帮了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做过了,我完全忘记了,无我了,你还记得你在做一件好事吗?没有了,做过这件好事就存在于空间了,空间就是空了。所以很多人做了好事不留名,他的境界就是很高;做了好事,“这件事我做的,那件事我做的”,这个人的境界就不高,所以他没有证得空性。我现在讲这些话,你们明白吗?所以师父叫你们要懂得什么是佛,佛就是了却了我相,没有我相,那你就是佛,证得了证悟的空性。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0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5【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白话佛法 084【十善是慧命的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ucdKxQ_lU&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4好,今天我们继续讲《白话佛法》。 上次我们讲到十善,今天我们继续讲哪十恶:所谓的杀、盗、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嫉妒、恚害、心怀邪见,实际上这就是大家所经常熟悉的。杀、盗、淫、妄言(就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嫉妒、瞋恚(就是恨),然后就是心怀邪见。对人家怀有不好的想法,其实这也是有罪的,人家很好,你把人家想成不好的,这个邪见,那么你已经是犯罪了。所以大家根本过去不了解,以为“我对他有看法”,如果这个看法是正确的,那你就没有犯邪见;如果你今天对别人的看法是错的,那你就伤害别人,那你就是犯了邪见。 杀生的业报就是给人家以短命,所以你去看,有些人活得很短,他上一辈子的杀业,或者加上这一辈子的杀业,他的命就特别地短。所以以后你们只要看见有人很年轻地就走了,那他一定是有杀业,因为这个是招感寿命极短之果。 如果你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话,就拿别人的东西,是属于窃取,就是偷盗。你偷盗的话,这个报应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贫贱,一生贫贱之报,一生穷,想发点财都发不了。所以你们看有些同学,小孩子的时候,从小就喜欢偷人家东西,铅笔,很小的吧?弄块橡皮,看看人家包里有什么东西,偷一个卷尺,你要知道你到大起来,你什么事情都不顺利,什么财都发不了,就是这种果报。所以不能窃取他人的财物,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事情,你不能去做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淫欲炽盛为因,如果你今天淫乱,整天是好色之徒,然后因为你的淫欲非常地欲望非常地强,叫炽盛,非常强,你会导致你喜欢的人(或者你的配偶、或者你的朋友)对你不忠。所以你去看好了,整天思想当中有淫欲的人,他的伴侣、配偶还有他的朋友,对他都不会很忠诚的。而且没有那种贞洁的思维,他一定会出偏差的。 还有一个,喜欢说妄语的人,整天地撒谎的人,你去看好了,他除了别人憎恶他,还有一种报应是身体上的报应。菩萨说,这种报应就是你的口臭,口气是臭秽,也就是说长年地臭,人家说你的口臭,有时候肠胃不好了,牙没好好刷,这会有一点,但是它是一直的,你就要当心了,这就是有问题了。 还有经常说绮语,不正常的语言,乱讲,你生长在这个地方,它的土地不平整,它土地不平整的话,就会让你的心态会受到影响,那么这种地方一般地不会很富有。 由于两舌的业因,一个人如果两舌了,舌头两边挑拨离间,导致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烦恼,都会有荆棘,也就是说会有阻碍。举个简单例子,你经常挑拨离间的人,你说你在单位里你会没有阻碍吗?你会没有烦恼吗?别人会看不出来吗?所以很傻的,你看,挑拨离间到了最后,被人家发现了,还是你自己吃亏。所以不能挑拨离间的。 那么恶口,就骂人了,你骂人的缘由,就是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还有概念思维的不同,没有良好的善良的沟通。所以你去看恶口的人,这种人他碰不到别人理解他的,整天嘴巴喜欢骂人的人,他碰不到良师益友。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整天骂人,人家说动不动不讲道理,哪会有好好的人跟他交朋友? 还有一个,嫉妒心重的人,你记住了,嫉妒心重的人,他会导致他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圆满的果实,从过去农村里来讲,你不会五谷丰收的,你这种心态不会全方面丰收的。比方说你家里种了玉米,又种了稻谷,又种了蔬菜,它不会全部都丰收的,总是有一两种得不到丰收。那么从现在的话来讲,嫉妒别人的人不会得到圆满的一个成果。 瞋恚心,恨别人,会形成你脑子里那种恼怒的概念和恶念。因为你恨了,你会恼怒,然后你越恨,周围的环境越糟糕,越糟糕你越恨,恨到后来,你周围的环境就是造成你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顺利的原因。所以师父跟你们讲,经常去恨别人的人,周围的环境,不要讲的,一定不会好的。 邪见的果报,除了师父刚才跟大家讲邪知邪见、不正念、不正见,其实这个邪知邪见的人到了以后晚年,他会自然生于八大地狱之中,就是长年累月地邪知邪见、不正见的话,他会到地狱去的。所以你们大家想一想,邪知邪见那是多么地可怕。就是明明这个人是好人,你把他看成坏人;明明这个人是坏人,你把他说成好人,就是这样。对一个佛法的理解,明明别人说的是正的,你把它歪过来讲。师父举个例子好吗?你们可能就更有体会了。你去劝人家吃素,不要杀生,他说:“植物有没有生命?”“有啊,植物也有生命啊。”“那你植物也……青菜萝卜你不要吃好了,它们也痛的,你为什么杀了它们,吃它们的?”这种就叫邪知邪见,这种人用这种语言来抵挡正知正见,他要下地狱的,找出来的理由不存在的,或者就是说用另外一个概念的来取代一个、批驳一个正念,他就是下地狱的见。因为他本身就是完全是颠倒黑白。 所以众生因为造作刚刚师父讲的这十恶业……造作是什么?已经做了很多了。刚刚师父说的十恶业里边,你们是不是造了很多,导致了所生之处环境恶劣?你们想一想,你们嫉妒别人,瞋恨别人,恶口,两舌,你说你这个环境能对你好吗?你造了这么多的业,别人会喜欢你吗?你到哪里,别人唾弃你到哪里。所以造了这十恶业,你的环境一定恶劣,所以你就天天过的不称心如意的日子。更何况每个人还有色身所招感的恶报,对不对?你想想看,你身体上还有很多不舒服呢,你说“我没有贪瞋痴”,比方说“我没有瞋恨,但是为什么身体也会痛?”那就是色身所招感的恶报,那么就是说你上辈子曾经做过的不良不好的恶报。所以佛陀就跟大家讲:“比丘们,应当舍离十恶之法,修行十善法。”大家听到佛陀讲这么亲切的语言,非常地感动。这些虽然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实际上每个人都要遵从。我们说,一个人的毛病是从小而养成的,一个人的善良也是从微小的每一个事情所养成的,所以要从小就开始好好地让他们学习。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讲了这个开示之后,个个法喜充满。 刚刚跟大家讲,讲了十恶,上次讲了十善,还有十念。今天刚刚跟大家讲的,在佛经《四十二章经》文当中曾经讲:“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就是什么意思?刚刚以上讲的十件事情,如这是不顺着圣道的,是不顺圣道的……什么叫圣道,什么叫圣人?你们知道什么叫圣?你看古时候那个文字,这个“聖”,你看看,左边一个耳朵,右面一个口,如果你听好的、说好的,你就是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当中得到了一个“王”,你就是圣人——左边一个耳朵,右边一个口,下面一个王,就是繁体字的一个聖人的“聖”。所以人跟人不一样,就是你听到的和说出来的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人的王,我们说人中的王。所以要懂得,“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故名是十恶法,就是十恶行。“是恶若止”,如果你把这个十个恶的全部停止了,不去运作了,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就是十善行。所以十恶行、十善行,其实你只要把恶止住了,你就是十善人,就是圣人。 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师父以后要考试,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契入菩提涅槃。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有智慧,要懂得无我,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相,无我相,也就是要懂得涅槃,就是彻悟。所以你在人间,你不能理解人间来的目的和彻底的觉悟,你不可能在人间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你看造房子,每一块砖都不能砌歪的,因为你哪一块砖砌得歪了,你这个房子造到很高就会倒下来。所以佛教界经常讲一句“万丈高楼平地起”,你们今天能够到天上去,以后能够修成正等正觉或者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靠你们现在的一言一行来达到菩萨的,奉行十善、不造十恶为根基。 所以十恶和十善,对我们人来讲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看起来谁都会讲不要偷,“我又不偷”,随便不跟人家讲,把人家东西拿了,是不是叫偷盗?你没感觉啊。随随便便挑拨离间,你能修成佛吗?你两舌呢?你骂人呢?你讽刺别人呢?你绮语了……你所有的这一切身口意全要像佛一样。所以要觉照,时时刻刻地觉照——要觉悟和照见自己。照见什么?照见五蕴皆空,不要有不好的想念,不要有各种不好的念头在心中,要反省,要检讨,要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时时刻刻地不让任何的杂念残渣余孽,留在你的身上和心中,你将清净无碍。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10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4【十善是慧命的根】

白话佛法 083【十念法(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l2DQ8fZKU&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3好,最后跟大家讲,第十个是念死。大家知道人生一辈子,最后的结局就是死,所以念死是放在最后的,但是念死也是最后的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今天上面的九念你做得再好,你最后的一念没念好,你前面的九念都不是太到位;你前面的九念全部念好了,实际上最后这个对你来讲是最要的出离。念死,大家猛一听,好像念死觉得不大好听,谁去经常脑子里想“哎呀,要死了”?不好,触霉头,倒霉。实际上经常要想想生命无常,不叫念死啊?你看看自己几岁了,活了多少个春秋了?所以人家骂人“你活了多少个周年啊”,对不对?一般地,人家说过世才讲你是活了多少周年,对不对?所以念念都会死亡,经常想想,这个人生很可怜的,短短的几十年,有什么好争,有什么好夺的,有什么好去忌妒的?有什么话?自己想想很可怜,早点晚点会作古的。这木头——很老的木头,雕刻一下,作古了还能成为古董;人死了,作古就作古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经常想生命无常,生命短暂。有的人说“我现在年轻,不修行无所谓,等我以后退休了,有空了,没事做了,我一定好好念经修佛”,不要你修了,因为时间很短暂,你能否活到退休这一天都不知道。所以,中国古贤圣人经常讲“黄土坡上无老少”,对不对?没有年轻一定是活着,年老一定是死的,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了,太多了。所以经常想到生命无常,生命宝贵,“我不珍惜,我就是在浪费生命,我就是离死亡每一天近一天”,所以当下修行,马上就修,把人间的烦事、杂事、烦恼全部先抛在一边,然后做些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救度众生,修心成佛,广结善缘,众善奉行。过去有一位佛法大师,就把自己这个禅室里边的,房间里边写了一个大大的“死”字,他就是说:我们人不珍惜就是死,我们珍惜了也会死,最后的结局就是死,所以死没什么可怕,最可怕的——你死了不知道到哪里。所以要学会珍惜。 佛陀曾经告诉众比丘们,佛陀讲:由于众生造作十恶之根源,以致将来遭受外在环境的贫瘠衰耗(当时把佛陀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这样:因为众生有十恶的根源,所以在生活当中就是贫瘠、衰耗,就是很可怜,穷,衰亡),更何况是个人自身的恶报?所以报应如形这就是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的十念。下次再跟你们继续讲,还有十恶,要下地狱的,不能投生人类的。希望大家好好地努力学佛修心。我们人生,其实讲究的就是一个寻找人生的真谛,寻找一个无我的境界,寻找一个真如的本性。 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兄弟两人,这故事很有意思,大家仔细听,大家可以在心中分辨一下。 有兄弟两个人曾经都励志远游修道(就是要出去远游,去修道),无奈父母年迈(父母亲年纪大了),弟妹年幼(弟弟妹妹长得很小),老大家里还有(这个大的兄弟,就是大哥哥)家里还有病妻弱子(自己的妻子是生病的,自己的孩子是身体不好的),所以一直就未能成行(没有成行)。 有一天,有一个高僧路过他们家,兄弟两人一看高僧大德来了,请到家里来,给他跪拜,说“我要拜您为师”,并将家中的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然后喃喃自语说:“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你们两个人悟性皆不够(悟性都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飘然而去。所以人家说法师走路是飘的,因为他没有行李了。你看,法师哪有带一个行李的?飘然而去,像仙人一样,飘。 这哥哥顿时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哥哥就把家里一扔,走了。这个弟弟看看父母,再看看病嫂幼妹(哥哥走了,这个生病的嫂子,就他哥哥的老婆,还有他的年幼的妹妹,都是身体很不好),他舍不得,终不能舍弃,他舍不了。那么哥哥走了。 好,时间如梭,十年之后哥哥回来了,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这个高僧如期而至,十年了,高僧讲过的话他算数,他又回来了。问两个人:“你们十年了,收获如何?” 哥哥说:“师父,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不得了,哪儿都去过。背诵真经千卷,感悟千千万万。” 弟弟说:“师父,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妹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读诵经文,恐与大师无缘。” 高僧微微一笑,突然决定收弟弟为徒。这时候哥哥觉得奇怪了,哥哥:“为什么不收我啊?弟弟在家里,为什么收他了?”追问缘由:“请问师父,这是为何?” 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啊。” 讲完了。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要真修。人,不是说你学,学了要用。人的本性,那是最善良的,你远离了本性,你把佛放在你身上哪个部位啊?所以真正能够学佛的人是要根基好。就像我们学佛人,叫修心入定。你入定之后,你心中有没有想念。很多人说“我入定了,我脑子空了”,错,你有啊!为什么?你虽然入定了,你觉得你没有想念,没有念头了,实际上你没有念头也是一个想念,所以叫定后思维。所以没有想象的空间之后,还是有定后思维。在佛经上理解人性和佛性当中,有一个叫定前思维。因为你在入定之前你已经有想法了,就算你入定之后你去除了入定之前的想法,那你入定本身就是一个思维。 所以佛法界告诉我们,看破去想,看中去想,就是智慧。也就是说,我今天看破了,我放下了,也是一个想念;“我今天把这件事情,说我在考虑,我还没有彻底放下,在修心”,你也是在思惟。所以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智慧。因为思惟是依照智慧发出的声音的,因为你有多少智慧,就会让你思惟得到多少的境界。举个简单例子,你这个人整天为别人好的,你帮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大家都境界比你低。“谢谢你啊,你做得这么好,你整天为大家。”而他自己觉得:“我做什么了?这本来就是应该的。我从小做到大,我爸爸妈妈也没说我好,我爸爸妈妈觉得我应该帮助别人,我应该帮助别人去做很多的善事的。”这就是境界的差异。所以随意地一切无碍,也就是说,一件好事情已经到了你的内心,你一切没有障碍,而你要想去做一件好事,“我要去做”,这本身就是有想念,就会给你制造一种心中的障碍。所以带着心去修心,很难修成真心;无心去修心,你才能修出真心。 师父跟大家讲,看破了,看空了,你就进入了如实相的这个境界。就是你看破了,已经看空了,已经真的没有感觉了,你今天进入了真实如来相这个境界。然后你抓住真实界的真实性,你坚持看空、看破、放下的理念,然后你碰到人间所有的问题,你一定有这个理念作为你的支撑点,你不会再害怕任何人间的障碍,你就会得到一个大自在。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无碍的境界就是大乘佛法的智慧、无为和转化。最后师父要告诉你们,大乘佛法的智慧,给你带来的是无碍;大乘佛法的无为,给你带来的是开解解脱;大乘佛法的转化,就是给你带来的理悟和觉悟。 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好好修心。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开示就到这里。好,我们下次再见。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6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3【十念法(三)】

白话佛法 082【十念法(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eKoEMc7KE&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2第四个叫念戒。佛陀在涅槃之时,他的弟子都跪在边上,很伤心,很难过:“佛陀,您涅槃了,那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跟他们说:“以戒为本。”所以守戒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能够守戒的人是一个好人,一个能够守戒的人,他具有高贵的品质,就证明了他。守戒的人他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不会妄语,不会去贪瞋痴慢疑。所以守戒行为,要把它规范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时时刻刻守戒,不要忘记那些纪律,就是戒律。所以“戒乃无上菩提之本”,大家想一想,戒就是无上菩提之本,所以时时地忆念佛为我们定的一些戒律。你看,菩萨叫我们不要贪瞋痴,不要杀盗淫妄酒,这些都是佛给我们定的戒律,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对照自身的行为。你的行为今天贪了吗?你的行为今天恨了吗?你的行为今天做出来傻事了没有?说了不该说的话,去挑拨离间,有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现在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做过这么多的傻事,我们要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做过这么多的傻事,时时刻刻要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大家知道心是最难控制的,所以人家说心猿意马,心是攀缘心,所以整个就是不停地在动。人家说悸动的心,你看很多人做广告,“心动不如行动”,你心一动了,你就想行动了,所以你管住你的心不去动,你手上、脚上、嘴巴……一切行动都没有。所以师父叫你们起心动念要符合戒律的规范、标准,守戒,没意思的事情不要去做。在异性面前觉得自己很能干,表现一下,有意思吗?贪的东西明明得不到的,还要假装去贪一下,有意思吗?你恨了别人,你气得不得了,别人不知道,有意思吗?你恨别人恨到后来,你到背后去讲他不好,最后被对方知道了,对你进行无情的打击,你最后受到了伤害,是不是回到你身边来了?有意思吗?所以这个念戒是非常重要,时时刻刻守戒,分分秒秒在戒律中,你就能成功。 第五,念施。念施是指忆念布施之行,大有功德,经常要想到“我要布施,我要做点东西给人家吃吃,我要对大家好”,因为你布施不单单是一种舍,你还得到。得到什么?当你布施出去的时候你会得到,你舍去了“悭嫉所覆”,什么意思?你忌妒别人,很吝啬。因为布施的人他不会吝啬,因为吝啬的人他不会布施,只有常布施的人才会不吝啬。所以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平时做人,脑子里要常想着去接济别人,去帮助别人,去摄受众生,念念在布施,脑子里想的就是“我要帮助他,我要能够帮助到他就好了。我能够爱护他,我要多给他一点东西。我要多给他一点佛法。我自己吃不光的给他吃一点,我自己用不完的东西,多送点给他”,所以在生活当中就养成了一个随时随地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学到的佛法,心中要经常想“只要别人需要,我一定要去帮助他,我这就是布施”,这就是第五,叫念施。布施都要经常脑子里想的,经常脑子里想布施。 第六,念天。念天是什么呢?就是脑子里经常要忆念、要想“我曾经修过很多的戒律,我也做过很多的布施,这都是我的善根”,经常要想“可能我这个人好几生好几世之前我在天上,或者在色界天,或者在无色界天,因为我的布施,让我享受到在天界的快乐,所以我到今天为止,我做的事情要能够得到天上的应允”,就是能够天意满足的我就做,如果人不顺天意的话,一些事情我就不能做。那么就是告诉我们,因为天上菩萨告诉我们要守戒,我就守戒;菩萨在天上告诉我们要布施,那我就布施;要帮助别人,要时刻关心别人,我就时刻关心帮助别人,那么你最后就回天。你经常想到“我从天上来”,那你就是一个高贵的人。所以过去有一句话叫破碗破摔,你说他:“你这个人完了,你这个人没有救了,你这个人就是个垃圾。”“我就是垃圾,你拿我怎么样?我垃圾,我就做垃圾事情。”所以经常叫你们要想到念天:“哎呀,我在人道是超脱、是脱离了三恶道的人,因为人是属于善道的,三善道里边的,人道再下一道就是畜生。所以你看我今天还能生在人道,就是我们有点福报,可能是我过去生中的福报。所以我还有天报,所以我要好好地感恩,我的前世还能够让我今天投人,我的前世还能让我闻到佛法,我的前世能够让我今天还感受到美好,还有美好的未来。”因为我经常想念我曾经在天上做的那些善事,所以人家说“你在天上有福,你到人间就会有德;你在天上有福,你在人间就会有报;你在天上有福,你就会在人间一帆风顺”,那么经常念天,感受到自己的过去生中的那些善良,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第七,就是念安那般那,把它翻译过来就叫念出入息。出入息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念头,你们不知道念头跟呼吸有关系,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你一呼一个念头,一吸就是一个念头。所以你去看,很多人在动脑筋的时候,他的呼吸就会急促。所以有很多医生,他看你在紧张的时候,你的呼吸会加快;你在打妄语的时候,你的呼吸会加快;你紧张,你想对某一件事情对它重视了,你的呼与吸就特别地快。念安那般那就是出入息,就是经常用呼吸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心保持禅定,不要让它紧张,不要让它快,这就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深呼吸,然后慢慢地把它吐出来,这样的话你的血压都会低。所以很多人的血压高的时候,人家叫你深呼吸,当你脑缺氧的时候,或者心缺氧的时候,心脏缺氧的时候,你要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吐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是禅定的状态。所以为什么打坐?实际上打坐开始你定不下来的时候,你可以用数息法,也就是说可以关注自己吸和呼,慢慢地你就安静下来了。 第八,念处寂静。什么叫念处寂静?就是念止息、念寂静、念灭。师父告诉大家,就是寂静,止息,就是停止自己的意念的信息的传动,不要去想,止息。念寂静,我脑子里想着“我要静静静静,静下来,我脑子什么都没想,现在都是空的”,安静了吧?你脑子里想安静,它就安静了;你如果脑子里想“我不行啊,我受冤枉了,我马上要争辩,我否则这件事情不行了”,好,心开始澎湃,开始跳动快,然后你就寂静不下来。所以第一不要去想,念止息;第二,念寂静,心中“哎呀,我要静下来,静下来”;然后达到念灭,没有念头了。控制好自己的呼吸,然后脑子里想着寂静,然后你的意念,哪怕一念都是灭度,寂灭,没有,那么所有脑子里的各种杂念和想法,全部让它止息、停掉,那么这就是佛法界的一个高深的境界,师父告诉你们,你们经常听到佛法界有一句话叫“进入三昧状态”,今天跟你们讲的,这就是三昧——念止息,念寂静,念灭。三昧状态,大家明白了吗?智慧啊。三昧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你定的状态,你安定了。一个刚刚想吵架的人,突然之间定下来了,你进入了三昧状态,安静的状态。因为定能生慧,所以你很快就有智慧出来了,所以大家要明白。 第九,要念身。佛法界经常讲修身念处,什么意思?修身念处,你要保持修身,你今天静坐了、打坐了,在你的身上要能分辨出你身体内的思维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这么多杂念的,怎么会有这么多开心的事情的。举个简单例子,你坐在那里很开心,突然之间来了个异性,你马上有点兴奋了,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就开始兴奋了。你要知道,菩萨就是告诉我们念身,就是你要知道你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兴奋起来,你要知道“哎呀,因为我看见个男的了”“哎呀,我因为看见个女孩子很漂亮”,然后这个时候“哎呀,我的心动了。哎呀,我现在坐不住了。哎哟,我知道这个毛病”,赶快念三昧——定。你首先要知道,你才能定;很多人鲜格格鲜格格,他不知道他自己做错哪里,他怎么能够定?所以师父跟你们讲的,你首先要分辨出你自己内心深处的活动:我今天的兴奋,此身从何来?我今天的烦恼,此身从何而来?你身体上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的?就是懂得你的地水火风。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你分辨出了“我不要发疯,我不要鲜格格”,那就是风,控制好自己,冷静,安静,对不对?还有一种,自己身体到底缺什么了,要知道,“今天我知道今天身体缺水”,那么你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多喝点水”,那么你在打坐,在身体上我缺水,我应该怎么样?靠近水的地方,水是平静的。我今天应该静坐,我火来了,火气大了,我坐下来就不容易发火,我站着就容易发火。首先你要知道你要发火了,你才能克制;如果你自己发火都不知道,那你不知道自己站着好还是坐着好。你如果站的话,很容易发火的。我告诉你,躺着的话更难发火,躺着发火比较少,坐着发火比较少,站着是最容易发火。所以你去看吵架的人,躺在床上如果吵架了,很快他就爬起来了;如果一个人跟别人坐着吵架,他很快就站起来了。所以你要了解,菩萨让我们念身,就是你要分别自己的身体在干什么。很多人自己身体做出来的行为,自己不知道。就像一个小偷,他是一个惯偷,他看见东西他就要拿,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偷东西了;就像很多人,看见异性他就动,制都制止不住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这个就是要经常念身。 念身里边还有内念身、外念身、内外念身。什么意思?你要看外面,“我今天这个脚怎么这么走路?很难看的。”“我今天为什么这个手没地方放了?”这叫外念身。那么内念身呢?“好丢脸,我这个事情很丢脸,我这个身体不能去做这种动作,做出这种动作,人家会看不起我的”——内念身。还有内外念身,心里动了,“哎哟,心不能动”,心一动,手脚要乱动了,那么可能会做出那些无理之事,想想“哎呀,不能动不能动”,内外念身就是这样。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6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2【十念法(二)】

白话佛法 081【十念法(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7EybWCJe4&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1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十念法,念头的念,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就是在弘扬佛法的时候,佛陀曾经为比丘们开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将来命终得生天上;如果一个人若造作十恶法,那么你就会堕落到恶趣,就是堕落到下面的三恶道;若善修十念法,则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记住了,讲了三点:一个,奉行十善法,你可以命终得生天上;如果你造作十恶法,你会堕落到三恶道;如果你修十念法,你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是高境界。 造作哪十种恶法会堕落到恶趣?这个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十恶法实际上就是:杀生,盗窃他人财物,邪淫放荡,口出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粗暴的语言骂人,挑拨离间),或者心中常生忌妒别人或者瞋恼,就是恨别人,兴起邪见(就是经常有邪见,就是经常地对这个看不顺眼,对那个讲错话,对人家正确的概念都变成邪地去看别人),然后造作了以上的十种恶行,那你将来必定会堕落三涂恶道中。大家知道三涂恶道,应该都知道吧?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那么如何修十善法上天?师父前面跟大家稍微讲得快一点,到十念法的时候着重给大家讲,今天跟大家讲的是修行十善法。怎么样到天上去?实际上跟恶法正好是倒过来,比方说身业清净,你这个人身体不作孽,不造恶业,比方说你的职业不是那种下流的职业或者就是杀盗淫妄这种职业,不去害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对不对?这些都是你的身业,要干净,不去偷东西,不去杀生,不邪淫。所以一个人邪淫的话,你身体上就造作了邪恶,所以就是身不干净了。口业要清净,嘴巴,人家说,你讲话嘴巴干净点,实际上就是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两舌,大家应该知道,挑拨离间,让别人不开心,对他有意见,或者你挑拨让他对你有意见;说妄语,就是说撒谎的语言;不要去骂人。这个就是口业方面的清净的问题。所以你看看,不管做什么事情,这个“三业”要干净。还有一个就是意业要清净。意业是对方看不见的,因为你很多的意念对方看不见,那么看不见当中你要守好自己的心。第一,虽然别人看不见,但是你心中不能忌妒,不能瞋恚,因为恨,别人看不见,你表面上可以笑嘻嘻,实际上心中恨得不得了。还有忌妒别人,人家看不见,但是你的心里好难过,好痛苦。还有一个,远离邪见。什么叫远离邪见?不正确的一种见解,你不能去跟着它的。比方说,人家说“这个事情大家都做,为什么不能去做?”你要远离邪见,因为人家都去做不一定是好事情,每个人现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贪瞋痴,你就不能去贪,你就不入邪见,你知道这是不好的。如果你刚刚能修这个十个善法的人,你命终就能投生天上,我们说到天上、天界。那么善业。 接下来着重地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修行十法——十念法,将来能证入涅槃。这个就境界高了,不是一般的妄语、偷盗、杀业——这些我们都听得懂,而怎么样能够来十念来证入涅槃呢?这个是师父今天着重要跟大家讲。首先了解一下十念是哪十个念:首先,第一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处寂静,念出入息,念身,念死。大家不要着急,我一个一个今天给大家做个解释,你们就是刚刚前面没记清楚,我后面还会一个个讲的。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念念要舍离生天,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念头,一个意念连着一个意念,就是要舍离红尘,舍离自己人间的各种不好的念头。你可以生天,如果你保持着那些不好的念头,你可能就造就了堕落三恶道的因,所以我们要奉行善修大家知道修心也有恶修的,恶修是什么?走偏了,学会了修心念经之后去诅咒别人,用各种的不好的方法去忌妒别人,去给人家下降头,这些都是不能得到解脱的,所以要证涅槃要有十念法。 第一是念佛,大家都知道时时刻刻在脑子里想起佛多么地伟大,给了我们人间留下了多少的那种善念、那种善德,让我们去做很多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功,用自己道德品质就是德。那么你就是经常想到“我要去很努力地精进的功,来用自己本性当中的道德,来做很多事情”,因为这就是佛,所以你就会有功德,那么有功德的话你就是学习了佛。因为佛的榜样就是让我们懂得了,应该用什么样的初始心来完善自己一个高贵的人格,然后才能出离六道、进入涅槃。所以我们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我们在人间修行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我这一辈子修心要成佛,一定要成佛”,那你修佛学佛到底最后想干吗?要成佛。如果不能成佛,你修什么心?所谓的我们经常讲的念佛,第一,念佛,实际上就是念念佛的理,就是每一个念头都要想到,佛的道理是多么地深广,佛的道理是多么地伟大,佛道理就是让我们脱离六道的指路明灯。所以要学佛的理,又要学佛的相。相是什么呢?你看看菩萨跟佛站在那里,庄严吗?“相好光明以自严”,对不对?你看看我们的人,恶起来那个脸,恨起来那个凶,看起别人那种讨厌的样子,忌妒别人那种五官收紧的抽气的样子,这些都不能成为佛的相。所以学佛念佛就是第一个叫念佛,要念佛的理、念佛的相,那你就不会挤眉弄眼了吧。有些人讲话喜欢跟人家挤眉弄眼,有的人讲话喜欢那种样子怪怪的,生活当中都有的,有的人喜欢眼睛左看右看,这种都是相。第三个就是佛的境界——念佛的境界,这样的话,道理和相和境界,就是我们经常佛法界讲的,就是体、相,还有个用——体相用,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境界。所以一个红尘中人,一个凡夫,他念佛,一边在脑子里想着佛,一边是杂念多多,根本停不下来的,就是跪在佛的面前,还是大脑横飞的全部都是杂念,你要是能够做到净心念佛,干净的心、纯洁的心,如果你净心念佛,那么你就是只要在一念之间,一个念头,“我想到佛了”,相也端庄了,讲出来的话头头是道,然后证到圣位,也就是说,因为你的境界到了佛的位置了,就是这样,就是我们经常讲你的果位。好,这是第一个,叫念佛。 第二个叫念法。那么法是什么呢?法就是我们佛法的道理。法就是道理,比方说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它都有经文,这些经文都是道理,就是佛理。所以你要念法,就是经常要脑子里想到佛的法。什么叫念法?就是将佛所说的一切的法念念在心中。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佛告诉我们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以很多人出去演讲,绞尽脑汁也讲不出什么,实际上你只要把佛的那些短短的非常有用的精彩的句子,你把它背出来,你出来讲的就是佛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对不对?“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有的一切,包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这些全部,意念当中有这种法了——佛经的法,就是把佛的所有的法,你把它念在心中,时时刻刻地在心中想着它,物质是空的,宇宙空间都是无常的,佛告诉我们无常的,不要去痛苦,不要去难过,一会儿会变的,一会儿会过去的,时时地念法,你把这些法句、法语这种记在心中,每一天在行中,照着佛法在做,那么你就是念法。 第三,就是告诉大家要念僧。念僧就是时时刻刻要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贤”就是贤达人士,就是有智慧的有文化的;“圣”就是圣人;“僧”就是和尚、法师。经常要念,想念他们,要怀念他们,要感恩他们,他们过去所留给我们很多的清净的梵行(什么梵行?就是在人间行的菩萨行,就叫梵行),以此培养出自己要出世的心念,“我不一定这辈子在人间,我要修出世间”,心态要好,要尊敬,尊敬贤圣僧。比方说你经常想到佛陀当年的故事,佛陀、菩萨、僧人救人。其实你们去看看,你们到庙里去,一走进去有五百个罗汉,那五百位罗汉他们怎么样能够得到圣果的呢?每位罗汉菩萨都有他们的故事,非常地经典,都有他们成圣果的一个故事。所以要懂得,比方说要感恩他们,要经常脑子里想着那些圣人,佛陀开始,包括所有的护法菩萨,都是救我们的。举个简单例子,济公活佛的故事大家各人都知道,对不对?道济禅师。济公活佛是如何救世救人的?你看看他是怎么救世。或者目犍连尊者,师父已经开始给你们上次讲过了那些故事,你要经常脑子里有这些故事,会激励你修心的,会激励你进步的,目犍连尊者。想一想文殊菩萨的故事,观世音菩萨的故事,佛陀的故事,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地去尊敬,去牢牢地以他们为榜样地修心修行,经常想着他们,那些伟大的那些超越人的这种境界,在帮助众生,在救度我们,你就叫“念僧”。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6月6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1【十念法(一)】

白话佛法 080【忍辱是一种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gAn3T-Kmg&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80有时候你们多看看菩萨的相,你们就知道什么叫相好庄严了,我们修心修到后来,要真正地在内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相貌,这种相貌就是非常地清净,非常地不贪,用现在话讲,你的眼睛里没有贪 没有恨,没有愚痴的眼神,你看很多人,傻瓜 精神病人,你从他的眼睛可以看出他傻傻的,他眼睛闭着睡觉的时候你看得出来吗,他眼睛一睁开来,你看着他眼睛 就是个傻瓜,所以眼睛里要端庄 要清净,能够让自己的心要得到清净庄严。 所以不要影响众生心的一种宁静,众生得益 自身才会得到法益,你给别人创造了一个庄严的相,你会自己得到更重的法相庄严,所以你去看 一个女孩子,人家在说那种下流笑话,或者听那种不好的东西,你听都不听 看也不看 就走了,别人会对你起庄严心的,怎么样来解缚众生,首先 把众生身上的烦恼解脱,要讲善念,你想帮到别人,你首先要跟别人讲善念 讲正念,凡是正确的东西 我就讲,凡是不善的东西 我就不讲,你才能接近清净佛净土,所以要使天下的众生都得到大的利益,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其实你自己才是,得到最大的利益的受益者,我举个简单例子好吗,有的公司很会,为它的下属 它的员工考虑,它对员工的福利关心百倍,最后员工很卖力,帮他公司越搞越大,你们说说看 最后是谁受益最大,就是他本人。 所以要叫你们要放下自己,要叫你们好好地能够禅修,让你们懂得法布施的重要,你布施出的庄严,你会得到庄严佛净土的,所以师父叫你们要好好地改变,好好地来能够转化自己的念头,好 接下来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佛陀时期,在舍卫城的郊区,有一个果园里住着一位比丘,就是一个和尚,名字叫做伊估达那,这个伊估达那比丘,他只能熟记一首佛陀所教的偈颂,也就是偈语,但是他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次他读完这首偈颂,果园里虽然没人,但是那些树神就热烈地鼓掌和称赞,这就是你们看不见 听不见,但是有功能的人,古时候有很多人都有神通的,他们就能听见。 有一次,有两位博学多闻,并且常常说法的比丘,这两个人到处去说法,他们带着一群徒弟经过这个果园,他们就问 伊估达那比丘,你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说法,会有人来听法吗,这个伊估达那很老实,他就说,果园的树神他们听了我讲的,还都会鼓掌称赞,这两位比丘心想 你在说什么,他们就在园中,既然你说树神会,那么我们也来讲讲看,在园中说法,在这个果园里边说法,这两个人平时就很会说,到处去弘法,这个叫舌粲莲花,就是舌头 这个舌巧像莲花一样,讲了很多很多 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过去为什么人家说这个人讲法讲得好,滔滔不绝 你看看长江的水,或者像江河海水 一浪接一浪,他不会停掉的,讲得很好,讲完之后 没想到果园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连树叶落地的声音都没有,没有声音的,他们一想 你不是说树神会鼓掌吗,怎么没有,来来来 伊估达那法师,请你来说法吧,这个伊估达那法师,他就会这么一首偈颂,他又开始讲了,他一讲完之后,这个果园里一如往常一样,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掌声,并且大声地叫好,这个时候 这两位比丘的徒弟们,他们就也听见了,因为过去的比丘都有一点神通的,他们觉得这些树神有些偏心,你看对伊估达那怎么这么好,他就讲了这么一点点,而我们讲了这么多,他们感觉到他讲得这么平常,一点都没讲得怎么,为什么(对)他们没有鼓掌,为什么对伊估达那法师,他就鼓掌了呢。…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80【忍辱是一种力量】

白话佛法 079【非色非空 无阻无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uNNMvvsZk&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79很多人一生就站在低谷当中,为什么 他总觉得不满意,总觉得我怨恨,总觉得我人生有负担 我不开心,你这样的话,你看不到光明 看不到希望,你就会处在烦恼当中。 所以我们做人要想通 就要学会放下,放下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无所谓,没了就没了,损失就损失了,被人家讲了就讲了,被人家骂了 你还是原来的你,你损失什么了,所以学佛人能够成功,为什么有些自私的人屡屡失败,关键就是在于他是不是能够放下,等到你真正的超自然的时候,也就是超越自己一种概念,超越了自己能够越过的障碍的时候,你同样在世间,你跟别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感受到别人在气你,不会感受到世间法对你的影响,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叫世间法对你的影响,很简单了,世间法是什么,世间法就是你要面对这个随缘的事实,别人对你好不好 你缘分足不足,实际上都是世间法,应该怎么样能够来明白,你的内心才不会有烦恼,你自己要懂得怎么调节,让你心中不烦恼的,你连自己不烦恼的方法都没有,你怎么会越过这种障碍,让自己不烦恼呢。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时候要懂得知因懂果,我今天这个因种下去了,我要知道会有什么果报来,不烦恼就叫解脱,你今天能够不烦恼了 你就解脱了,所以我们的心灵,在学佛当中 在学佛后 要超越自己,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个有色世界很快就没了,你刚刚在生气,过一会儿 气就没了,你刚刚在发脾气,过一会儿 脾气就没了,你刚刚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地重,你过一会儿这件事情就过了,所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过去在庙里有很多高僧,他用敲木鱼的声音比作空,你看这个木鱼的声音,是不是里边一根木头镂空了,他就敲了 这声音是空的,敲空有响 就是空即是色,因为空来自于木头,色即是空,因为敲木头他敲不出声音的,因为他没有看空 没有挖空,所以你虽然知道一个木头可以雕成空,但是木头敲不出声音,只有你把它雕成空了,才会有这个声音,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 你看到底了,你把它改变了,你就改变了观点 改变了看法,色可以把它改变成空,你又可以把空改变成色,这是你自己要做到境界的转换,所以境界空了 色就看成空了,你悟不到色中有空,所以当你感受和你的念想,你的行为 你的意识,在空和色当中犹豫的时候,那你那个时候就产生了皆不异空,都不是空的了。 因为你看不到木头可以雕空会有声音,而且你直接把这块实木敲敲敲,敲不出声音的,所以看问题要看到它的转换,你的受想行识,接受你的思维 你的意识,你的行为 思维当中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空的,因为讲过了 想过了 都是空了,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也就是说空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这个实实在在的木头,而木头的空是因为我做过了雕刻,我看透了木头还能成为一个空性,所以你看透了,你不会把这个木头,看成它永远不会响的,那么你就能够看破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看破五蕴皆空,你想想看 一个人的性格,说这个人不会改了,这个人改不了了,是…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79【非色非空 无阻无碍】

白话佛法 078【豁达宽容 就是慈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brW0ELLds&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78好,我们今天继续我们的《白话佛法》。 学佛度众,如果你想度化别人,实际上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对方,你去度化他的时候,有的时候对方你不了解他,你不知道哪些话他愿意听,哪些话他不愿意听,所以在佛法界讲要妙,巧妙,善巧方便,要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众生。实际上用现代话讲就是,你不要让对方感到对你有疑惑,你有什么目的,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意地想干吗,你不要让对方有疑惑,你不让对方有任何疑惑,他就感觉你是真心真意地在帮助他,他就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所以化解别人的疑虑那是非常重要的,他问你什么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当心地回答,开始几句话你让他感觉到,你化解了他的疑惑之后,他就会接下来听你的话。比方说你去度化一个人,你跟他讲,讲了很多,“哎呀,学佛很好”,怎么怎么,然后他说:“那你为什么要找到我呢?”你说:“我跟你有缘分啊,因为我自己感觉到真的很好,所以我正好碰到你,我就跟你讲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你就跟他讲真话,他就感觉到很亲切,如果你讲的那些假话,“哎呀,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正好”怎么样怎么样,你一讲,他感觉你是假的,那么这样的话,他有疑惑了,他的佛性不会显现。 所以真的要帮助别人,要救人的人,你要让他的佛性显现,你首先要让他化解疑惑。佛法就是在世间救度众生的,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是让众生破迷开悟的,不要让众生去痴迷某一件事情,你就是在度化他。你看我们人很多的缺点毛病就是执著,我今天做了这件事情,我一定要把它做成,我一定要怎么样,我一定要买到这个东西,买到房子,所有的一切你执著,那么就会造成你的痴迷。你看看很多人你要去劝他的时候,你劝不醒他,为什么?因为他痴迷,他迷进去了,你看看过去抽烟的人,你让他不抽烟,行吗?喝酒的人,你让他不喝酒,行吗?打麻将的人,你让他不打麻将,行吗?赌博的人 你让他不赌博,行吗?这些都是痴迷,所以我们离开世间去救度别人,那你就不会有什么觉悟,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世间有很多人还没觉悟。 所以我今天觉悟了,我去帮助别人会使别人觉悟,也会使你自己感到更多的觉悟,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佛法就是在世间让别人觉悟,佛法只有在世间觉悟了,你才能找寻到菩提的真正的意义。很多人说我以后走了之后,到天上去我一定会明心见性的,不可能的。你们记住了,你在人间不觉悟你上不了天,你就算在人间做得再好,你不觉悟,你到了天上你也是没有品位的,要觉悟现在就觉悟。要觉, 人家说你现在就要有感觉,现在就要开悟,不是说以后,就像很多人说一样,现在苦得不得了,说以后我到天上就享福了,因为你在人间都没有享受到,那种佛法的真谛对你带来的法喜,你怎么能够到天上去法喜,你在人间还想不通,你还在天天地受苦受难,在你的精神上,你怎么能够得到菩提的真义,你永远不觉悟,所以佛是从世间产生的,因为世间有很多人要我们去度,让我们去学,所以在世间修行,佛法有句话叫佛法离不开世间,要找到正等正觉,找正觉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觉悟,只有在人世间找,你们想想 到了天上,个个菩萨都是开悟的,超脱六道 个个都是有修为的,只有到人间你来找正觉,只有在人间来找怎么样帮助别人,否则你很难找到,所以佛无形 佛无相,佛是什么,没有形没有相的,所以人家说没有形相,就是没有行踪的 没有相的,就是在你心里,你说佛到底在哪里,佛在你心,你说一个人的境界高不高,你看一看他素质你就知道了,两个人在一起,你看看这个人的素质,你就知道他是不是佛了。 所以学佛 第一要让自己做一个善人,和帮助别人的人,你说我学佛了,有什么具体表现吗,那师父今天就跟你们讲具体的表现,首先第一个表现就是,你要学会去做善人,善人就是不是恶人,善人就是帮助别人的人,这是第一 要学佛,第二 我们让自己要懂得,如何去做善事,很多人天天在家里管着自己,永远不关心别人的,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知别人的,他这个善事怎么做,所以怎么样去做善事,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第三 如果去改变,要如何去改变你的贪瞋痴,你必须心里有一个底的,我怎么来改变我的贪心,我多布施就不贪了,怎么样来改变自己的瞋恨心,你多瞋恨了,你就会慢慢变得离智慧越来越远,所以怎么样来改变呢,多一点慈悲吧,对不对,你怎么样不愚痴,多一点智慧,智慧怎么来的,静 安静 冷静,庄重 严肃 叫肃静,对不对,你这样安静了之后,你就可以改变你心中的贪瞋痴,佛性才会在你身上慢慢地体现出来。 所以师父经常跟大家讲,学佛的巧妙,就是在于你能在心中体现出佛性,你让别人看见你之后,感觉到你身上有佛性,就是像一个人一样,你让别人看到你,感觉到你有素质 有修养 有素养,你的言语行为和思维,让别人感受到你是学佛人,所以要记住了,行菩萨道 菩萨道就是自利利他,经常去自己受到利益,然后去利益众生,然后要善巧方便,能够怎么样帮别人开悟就用什么方法,比方说这个人他很喜欢吃你做的东西,那么你就不停地做点菜给他,像邻居之间,你家里做什么菜 送点给他,他喜欢吃你东西 你给他吃,吃了之后 他对你感情上接近了之后,你再度他就是善巧,对不对,你给他一种方便,让他能够最终悟道成佛,哦 原来菩萨都是帮助别人,对 所以我也要帮助别人,所以学佛的人,不能离开世间去找菩提的,菩提智慧就是从我们现在开始做,就是从我们现在开始找,如果你离开世间,你找不到的,你说你到饿鬼道去找个善良的人,找得到吗,他如果有善良的人,他不会到饿鬼道去的,对不对 就是这么道理,所以修行要在人间,那么为什么修行要在人间呢,悟道也是在人间,为什么…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78【豁达宽容 就是慈悲】

白话佛法 077【患得患失是障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rObLpE2YU&list=PLE1VygjqwQCyBIulmkfxB5poRi6dqH87t&index=7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不一定立地成佛,但是你放下屠刀,你有成佛的机会。所以老子曾经说过慎终如始,你谨慎地到最后就像你开始一样。慎终如始就是告诉我们弟子,你把刚刚开始的一切,看作这是人生的一个基础,你一直可以延续到你的最后,所以人有决心、有金刚心、有菩提心,都是看你始终如一,这就是老子曾说的慎终如始,谨慎地像开始一样。师父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人到公司从职员做到经理,一直把自己当成原来的职员一样,这个经理最后一定成功,因为他保持了原来的风格和态度,他保持了自己过去做普通职员的本色,即使他现在做着再重要的CEO的位置,因为他的心中拥有了这些平凡的基础,他就懂得了前因后果,他不会因为,我暂时现在的成功,CEO,就得意和满足冲昏了自己的头脑。 这就是师父跟大家讲,不忘初心,你才能方得始终,你一个人活着你不管到什么位置,你要始终保持开始的那个心,等待你的就是成功。所以因为你不自满、不骄傲,你觉得很平凡,你就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没有一件事情会失败的,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菩萨教导我们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基本原理之一。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故事非常有意义。在《(杂)譬喻经》里边记载的,师父会跟大家解释,这故事听完不长但是很有意义。说以前有一个屠夫,就是杀羊的屠夫,他就向阿阇世王祈求,他就说:“大王,如果有节会之际,”就是比方说有过节,有开什么大的会当中,“有要宰杀的旁生,”旁生就是其他的动物,羊、牛,“请大王让我来宰杀。”他跟大王讲。国王感到很奇怪问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为什么你却愿意做这个屠宰的事啊?”屠夫答道:“国王,往世我是一个以屠羊为生的穷人,我以屠羊的果报,死后我生于四天王天,天寿尽后我转生到了人间,我又做了屠羊工作,又杀羊了,人间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忉利天,这样我往来天上人间已经有六次了,因为我屠羊的功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无尽的快乐,所以我现在还愿意当屠夫。” 你们一定会有问题了吧,好,接下来要看看,佛陀是怎么回答他的。因为他说他有一世杀羊,然后他生于四天王天,就是天界,可享受了。然后他寿尽转生到人间,他又杀羊,杀了羊之后,他命终又转生到忉利天了。这个人杀羊都能到天界,所以他自己觉得他杀羊有功德,六上六下了,无尽快乐,所以他还愿意这么做。国王就说了:“那你怎么知道这些因缘的?”屠夫就答道:“我有宿命通。”后来国王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一定要去询问此事,去找到佛陀。佛陀就告诉他:“他确实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对辟支佛产生了欢喜心,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佛陀告诉他,这个人的确能看到他的过去,但是他过去曾经碰到一个辟支佛,他对这个佛产生了欢喜心,实际上就是恭敬礼拜,实际上产生欢喜心的意思就是我拜这个佛了,就是拜他为师,至心谛观就是说跟着他很好地学,然后仰视其首就是很崇拜,仰视就是看佛在上,很崇拜,然后俯察其足,就是恭敬礼拜,头低下来,对着辟支佛就是像看到脚一样。 因为这个功德他辗转于六欲天,从天界下生人间还了知了宿命,就从天界投到人间了,他居然还有宿命通了,但是这一生结束之后,佛陀讲了,但是他这一生结束之后,他就会堕落地狱,感受屠羊之罪,从地狱出来还要转生到羊中偿报,就要最后一生他会变成羊了,而且他先要到地狱受报。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大家听了佛陀讲的,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他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不知道更早以前他遇到辟支佛的事情,所以他误以为屠宰杀羊是升天的因。 我不知道你们听懂没有,师父来举个例子告诉你们,就是说他过去他拜佛拜师,他学佛的那段经历太早,很早以前,他看不见,因为宿命通它有长有短的,就像我们很多人有能力、有能量,有大有小的。他只能看到什么呢,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他看不到他曾经遇到辟支佛学佛的事情,他只看到的,他在天上又到人间,到了人间杀羊又回天上,大家听懂了吗?实际上就是他的福报还没有报完,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这个就是他不知道因,佛陀就这么说。像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如果以一般的神通去了解因果,我们只能一知半解,所以我们甚至可能,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因果,一知半解。很多人说:“哎哟,你是,哎呀,我曾经看见你有一世是天上的菩萨。”你就以为你是菩萨了,你贡高我慢了,你都不知道你多少世之前是菩萨,你可能已经多少世的轮回,你现在要看看你自己现在。 这就是一知半解,所以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因为你知道了你的一点点的因果,就像这个屠夫一样,他了知的因果规律完全是错乱的,他以为杀羊就可以到天上,他杀羊可以往生天界,那么许多的屠夫,岂不比修行善法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上天,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没有看到他之前自己种的善因。师父举个人间的例子给大家听听,这个人在公司里边,一个大公司里边,集团公司里边,顶层工作,结果叫他到一个单位里去做事情,他犯了罪,在这个单位里没做好事,结果还是在单位里边,给他一个领导的岗位,或者给他一个小老板的岗位。很多人就说,他为什么,他犯了错他为什么还是领导,你不知道他过去的果位,他是大集团公司里边的总经理,所以他就是到了你的小的工厂里边,他就是受报,他还是比你那些没有修的人还是高,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一般人是无法看到因果全面的,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某一个片段。 比如世间有人说,不孝顺的人会遭到天打雷劈,那么很多不孝顺的人到现在雷也没劈他,天也没打他,那你就觉得他是孝顺的吗,因为被雷劈的有吗?有啊,天打雷劈的人是有啊,但是很多人,他抽筋,他生癌症,他生了很多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怪的癌症,是治不好的,他拉下去的报应,不就是跟天打雷劈一样吗?那你不能片面地说,因为不孝顺就是天打雷劈,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因果 你知道的只是一个片段,我们要时刻懂得,我们有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求神问卜,问未来的事情,问现在应该怎么样去做,你如果问到的这个人的这个地位,或者他的通灵的程度有限,那他就告诉你他看到的某一个部分,你就信以为真了,对不对,你就信以为真了,你就将这有限的局限性奉为真理,最后他自己也被坑了,你也被坑了,这就是今天这个故事,他自己因为有宿命通,他看得到他的过去,他以为杀羊就能上天,你说他是不是愚昧,他没有看到他的过去,他曾经在佛的脚下,佛陀在这个故事当中就是提醒我们,我们学佛人,不要随便相信一般人妄言的因果,你不要随便相信,我们自己也不要去断绝因果,也不要去,这个肯定是,这个肯定不是,不要这样,你这样做会怎么样,你那样做会怎么样,你太过武断,就是师父刚刚跟大家讲的,对不对,你不孝顺,天打雷劈,真的劈死的有几个。 很多人对自己父母亲很不好,杀父杀母,这种忤逆大罪,很多人就是直接死亡,被车轧死或者车祸,那你不能片面地说,就等着他天打雷劈。所以有神通之人,我们也不能完全地轻言因果,不能随随便便去讲因果的,所以很多人知道自己一点过去,嘴巴里随便讲讲,开开玩笑,这个不可以的。所以很多普通人就更应该注意,要当心。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我们学佛人就是应该知因懂果,好好地守戒,你懂得自己的过去,你更要拥有自己的未来的修行,你因为知道因果,你更要知因懂果,更要畏因畏果,要害怕,你才不能走错路。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学佛、好好地修心,一定要知道因果丝毫不爽。我们的业障就犹如鲨鱼一样,整天地咬住我们,你游泳的时候你逃都逃不掉,所以不去造因 不会受到果,所以希望大家该放的就要放下,在人间越是不能放下的,你就越容易失去,记住,越想抓住的,你消失得越快,越想拥有的,经常不是属于你的,越想把握住的,经常已经失去了,你想把握住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不是你做的,越是看重的你越得不到。 你们想想看,单位里很多人就是这样的,我就想做这个科长,做这个处长,你拼命地跟上面讲,我想做 我想做,最后就是不给你,越是在乎的在人间的事情,有时候越是抓不住,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对不对,有心栽花花不开,人生总以为,满足无休止的欲望那是对的,实际上,不能永远地无休止地去有欲望,我要这个、我要那个,追寻着,患得患失,一会儿没有了,痛苦流涕,一会儿有了,我又开心得不得了,这叫患得患失,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所以师父希望你们,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自己心中的明灯,去照亮黑暗,所以做人不要急躁,不要发牢骚,不要自己动不动就不能忍辱,不能精进,这样你的智慧会远离你而去,一定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你才能听到每一个心在动。所以把自己的心管好,把自己的念管好,你就清净无为,你就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这样的修心才叫精进修行。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卢军宏台长白话佛法开示 2020年5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白话佛法 077【患得患失是障碍】